学术综述(三) | 第25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专题研讨会“丝绸之路上的复合簧管乐器”第三组发言综述

作者:发布时间:2018-12-29



 

 
如果说第二组的发言从塞尔维亚、米兰的温州华人社区以及韩国复合簧乐器的研究我们看到基于器物或者人的内在联系,那么接下来的发言则展示伊斯兰教与复合簧乐器的独特关系。

 
 第三组的发言有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安妮·范·奥斯特罗姆、与荷兰毗邻的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约尔根·埃尔斯纳、非洲大陆最北端的突尼斯高等音乐学院的艾哈迈迪·盖特三位学者。他们的发言题目分别是《Mazâmîr 与 Nâyât:从中世纪手稿到现代表演实践中的阿拉伯世界木管乐器》、 《北非的双簧管乐器》、《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双簧管乐器》,这些研究都集中在地中海以南的北非地区,这一地区复合簧乐器的发展与伊斯兰教的传播相生相伴,从马什里克到马格里布,都置身于阿拉伯世界语境中。该场主持人为安妮·范·奥斯特罗姆,同时她也是第一位发言人。

 
 




一、安妮·范·奥斯特罗姆:《Mazâmîr 与 Nâyât:从中世纪手稿到现代表演实践中的阿拉伯世界木管乐器》

 
安妮·范·奥斯特罗姆(Anne van Oostrum)的发言是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她曾在莱顿大学学习阿拉伯语言和文化,又在海牙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长笛,之后转向民族音乐学研究。在埃及进行了几年的田野调查后,她在莱顿大学完成了博士论文《现代埃及的Nay艺术》(2004年)。近年来专注于阿拉伯世界音乐领域。
 
发言伊始,安妮女士通过5幅地图:丝绸之路、阿拉伯世界、中东、伊斯兰世界、马什里克(即阿拉伯东部地区)的各个国家,将所研究的木管乐器置于具体的文化语境中。木管乐器首先流行于14世纪阿拉伯半岛,之后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北非,特别是埃及。接下来她从Mizmar的图像导入,以图片的形式展示阿拉伯世界四种形式的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角和小号。

 
   Mizmar

 
这些乐器与卡农和乌德琴合奏表演,这种组合在尼罗河流域非常流行,也可以加入大提琴一起演奏。

 
另外一种管乐器与前者非常相似,在民间音乐的功能较为多样,如Mizwig是牧羊人的乐器,常将两个笛子绑在一起进行演奏,有很多簧片,中世纪时叫作双响号。

 
Mazâmîr与Nâyât

 
她还介绍了Mazâmîr与Nâyât这两件乐器,在当时非常流行,开罗街道上仍能看到商人在贩卖。

 
还有一种Mazâmîr是双簧乐器,簧片插入开口处,管长24cm,而24这个数字象征着24K黄金,有表达珍贵的意思。这个乐器常被使用在仪式音乐中,比如视频所呈现的传统的《手杖舞》。

 
中国的同类双簧乐器叫唢呐或suna,词源可能来自于印度,还有来自于苏美尔等不同地方。但这些词源都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伊斯兰王国时期,这在历史遗迹中有所体现。虽然画面中还有笛子,但演奏家已经倾向于用复合簧乐器来演奏。
 
在早期伊斯兰时期,包括麦加和麦地的哈里发以及大马士革的倭马亚王朝还有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西班牙的伊斯兰王国,木管乐器和Mizmar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期发展出来的,之后在发展中又有变革,融合了很多差异化的东西。接下来,讲者谈到了Mizmar这件双簧管乐器的发展与演化问题。Mizmar是波斯语,意思是芦苇。9世纪哲学家阿尔-法拉比在其音乐专著《音乐大全》(Kitab al Musiqi al Kabir)中就提到了双簧管还有笛子。这是很稀少和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在乌马耶德宫(叙利亚)的地面壁画,以及安达卢西亚象牙盒(11世纪)上,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乐器图像,当时被称为Nâyât。这与历史文献是可以互相印证的。

 
军队的仪仗队中也有对这一乐器的描绘。

 
在14世纪的记载当中,黑骑士们也会在他们的朝圣仪式使用这种乐器,不过名称不同。到15世纪,皇家也在使用这样一种乐器形式以后,这种乐器的使用变的越来越流行。

 
法国的记载也提到了埃及的所有管乐器。另外在《现代埃及礼仪》一书中描绘了列队当中Mizmar在婚礼进行当中的使用(包括大Mizmar和小Mizmar以及鼓的使用)。

 
后来,这些音乐虽然也融入进了一些新的现代元素,比如说小提琴等等,但整体上都是专业的男性演奏者作为民间的艺术形式进行演奏。

 
在结论部分,讲者总结道,在21世纪,木管合奏和独奏的表演形式都同时存在。这些民族乐器的演奏形式对我们现代演奏具有启迪作用,但Mizmar在不同区域也具有不同区域的特色。最后,她以一个使用Mizmar的黎巴嫩的乐器演奏视频结束了发言。

 
在问答环节,讲者对于听众提出的Mizmar内部制造问题做出了回应。

 
 二、约尔根·埃尔斯纳:《北非的双簧管乐器》
来自柏林洪堡大学的约尔根·埃尔斯纳在德国音乐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进行音乐理论、音乐学和阿拉伯研究, 早年他完成了有关Hanns Eisler的音乐研究的学位论文后,对埃及的木卡姆音乐进行深入研究。本次发言是他的田野实践成果。
 
 
通过大量的图像、部分视频以及文献,约尔根·埃尔斯纳对北非埃及、突尼斯、土耳其、尼日利亚、撒哈拉等国家和地区的双簧乐器及适用场合做了介绍,尤其是对20世纪以来的埃及和尼日利亚的乐器、乐队与仪式性应用做了对比分析,从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线索展示出一个北非双簧乐器的发展与变迁。

 
遗憾的是,Jurgen Elsner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出席会议,现场由Gisa女士代为播放录制好的发言音频,同时配合ppt展示。发言首先展示了丰富的图片,指出现在北非的双簧管乐器虽然有不同的名字,但都属同类乐器。圆锥形双簧管,前面有七个指孔。

 
乐器的基本情况

 
在巴比伦新帝国时期的北非埃及就出现了这样的乐器,东阿拉伯地区由于伊斯兰教的扩张,也有这件乐器的流传。同时,我们在14世纪突尼斯的画中也绘制了这件乐器。

 
回顾近代史可以看到,双簧管有着不同社会场合的应用以及象征。从历史发展来看,管乐器已经从人们市场使用乐器上升到权力的象征。10-12世纪左右,埃及军队的仪仗队就经常使用小号、打击乐和唢呐。

 
16世纪初,北非发展出了民间以及正式公开演出所使用的乐器外形,如圆锥形木管。埃及人、埃及阿拉伯地区的乐器名称其实都指向东方词源。公开音乐演奏的繁荣也催生了北非露天乐器制作集市。在仪仗乐和露天宫廷演出当中,唢呐是主要乐器,它们有不同的规格和尺寸。
 
埃及与尼日利亚的不同存在方式

 
(一)埃及

 
1、形制:

 
在埃及,圆锥形木管乐器分大管(58厘米)、中管(35厘米),小管(27厘米)。大管是主要在埃及南部使用,小木管在北部使用。
 

 
2、表演场合:骑马舞、婚礼仪式、手杖舞

 
1932年在开罗召开的音乐大会上曾有人指出,有过记载的只有大小Mizmar。但是大会的现场乐队却使用了三个尺寸的Mizmar来演奏 ,和所谓的记载相互矛盾。

埃及南部基督教的婚礼仪式所使用的乐器比开罗大会上使用的乐器小,是比较传统的埃及北部乐器。下图是一个完整的Mizmar乐队,有5位演奏者,有主奏、次奏与跟随者的分工,主奏吹奏主旋律、次奏保证音色与变化,跟随者负责联结主奏与次奏。

 

 
在埃及也有不一样的Mizmar乐队,一般而言会有四人,三个人演奏Mizmar,还有一人为“骑马舞”伴奏。他们和马的距离非常接近,但是又要避免跟它直接发生冲突。在“骑马舞”与“棍舞(手杖舞)”中都使用这样的乐队。

 
在古代的al-Marāġa地区曾出现过男人的手杖舞,后来出现了复合Mizmar,主要用藤条制作,6孔。

 
而在Aḫmīm则出现了单人的手杖舞,用三个Mizmar和一个tabla手鼓伴奏。其乐器的选择取决于主办这次活动的仪式方的目的,以及主办 。

 
Sūhāg地区的骑马舞和斗马当中尤为流行使用双簧乐器,且材质特殊。在离Sūhāg较远的地区,乐队会在室外土地上跳手杖舞,也有一些单人手杖舞。

 
(二)尼日利亚

 
1、乐器形制:根据记载,尼日利亚的情况没有上述那么复杂,其乐器有非常大的喇叭口,这种演变随处可见。但是大部分复合簧管乐器是中等大小,它有银制树叶,木管长度大概39厘米,喇叭部分大概有10厘米。

 
尼日利亚的双簧乐器在早期和后期展现出不同特色,北尼日利亚的乐器两侧有一些塑料元素,吹嘴是长方形,而且边缘圆滑, 喇叭由金属制成。其他的一些部分也是由金属制成。

 
在撒哈拉地区的制作者把组件融为一体,声孔和指孔也都各得其彰,8个孔当中有7个孔可以被封闭的,7孔的孔制是平均的,只有倒数1-2个孔之间的孔距相对较短。与埃及类似的情况是,其声音比较强有力,大众经常会使用这些乐器,而很多乐队的表演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2、乐队组合:尼日利亚的乐队的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只有一根Zorna和两个大框架鼓bendir组成 。

 
跟埃及会不同,在尼日利亚一个乐队当中的演奏者是4-5个人,有吹Mizmar,还有四边形的手鼓,他们是用双手吹奏。

 
乐器形制上,有大型的zorna,还有一些中型喇叭口的zorna,下图是他们摘草莓的活动,能够看到有的乐器规格比较小。

 

 
最后,他以一段由远古时流传下来乐曲《Bashraf`adjami》作为结束。
 
问答环节,埃尔斯纳回答了参会学者Anne提出的研究者如何在埃及开展田野调查、为何选择了复合簧管乐主题展开研究的提问。
   
三、艾哈迈迪·盖特:《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双簧管乐器》

 
来自突尼斯高等音乐学院的艾哈迈迪·盖特(Mahmoud Guettat)是音乐家、音乐学家、突尼斯高等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他的教学工作与他的艺术和研究活动紧密相连,尤其是针对安达卢西亚-马格里布,地中海和阿拉伯穆斯林音乐。
 
因语言问题,艾哈迈迪·盖特的讲稿由主持人代为宣读:

 
马格里布的簧管乐是伊斯兰教苏菲音乐的重要的部分,阿拉伯世界当中乐器都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名字(mizmâr/ zamr / sibs /surnây/shalabiyya等)。

 
马格里布双簧管的样式与制作

 
马格里布的双簧管为圆柱形 ,下部为喇叭形或者圆锥形,上半部分有骨头、象牙、珍珠母、螺纹木,有时会有金属的垫圈。

 
哨片由芦苇制成,通过调整槽口的宽度调整音调,开孔由演奏者来控制,根据孔与槽头距离来调整音调。

 
其管身由木头制作,先浸水再风干防止虫蛀,管身7孔等距,6个在前1个在后,有相对应的封闭后孔的指法。尺寸大概有三种,也有同尺寸而不同颜色。其簧片颜色和形状都不同,因为其材质是不一样的。

 
演奏技巧

 
乐器的音高范围相对较小,但是根据音乐家演奏和乐器大小可以覆盖半八度和两个八度的音程。其演奏技巧为超吹时,应用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循环换气。

 
实际上,ghayta和zukra都是用循环换气不间断地进行演奏。这种乐器成为户外聚会和户外音乐会的特别乐器。

 
音调特点

 
这个乐器的特点是音调丰富,可以展现出阿拉伯mada或tubo音阶。

 
内容与演奏场合

 
ghayta和zukra的曲目并不是特定的题材,而是一种很容易适应多样化的折中的题材风格,它的旋律不限,可以是老歌也可以是流行歌曲。尖利的音色更适合露天演奏,无论民间、农村和城市当中,可以在婚礼、割礼、孩子出生或者任何家庭快乐的活动或者流行节日等场合演奏。

 
西非乐器的分布与应用场合

 
事实上,ghayta、Zukro、Zurna指的都是一种乐器,但是在不一样的地方称谓不一样。ghayta是在马格里布以及西非的名字,zukra是在突尼斯中北部的称呼,zurna是在阿尔及利亚的名字。

 
接着,讲者介绍了更多地区的双簧乐器及其应用场合,阿尔及尔的“zurnadjiyya”或“zurna”,君士坦丁的“hadwa”,安纳巴的“ṭablauzurna”,突尼斯的“ṭabbâla”或“ṭabbâla-zakkâra”; 摩洛哥的“ṭbal walġayṭa”等等,都是双簧类乐器。在摩洛哥,通过演奏这些乐器,音乐家开启了庆祝活动,舞蹈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讲者展示了一些活动的图片,不同地区的形式 是不一样的。

 
在一些经典剧目当中可以看到ghayta,比如在利比亚的剧目“Mâlûf”中它就成为了唯一的旋律乐器。尽管这一用途的尺度和模式会受到东方学派的影响,但仍然能够保持其构成程度的不变。

 
阿尔及利亚的“zurnadjiyya”表演

 
zurna通过土耳其式军事音乐传播,在阿尔及尔,科利亚,卜利达或贝贾亚等驻军城镇进行,乐器在与流行歌曲“Sha”混合以前经历了从宗教内容的逐渐演变,这种音乐融合使得zurna既是一种乐器,也是一种音乐风格,在此领域许多演奏者都很出色,例如培养了许多门徒的Boualem Titiche。

 
因此,双簧管型簧片乐器在不同的马格里布国家非常普遍。 仅在阿尔及利亚和埃及就有很多种类。

 
在西非的发展

 
在伊斯兰化人口当中,特别是在乍得,尼日尔,塞内加尔和马里,Alghayta在器乐当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可以独奏,但还是以较常用于伴奏,这件乐器有着非常好的艺术表现力,而且声音非常响亮,所以能轻易地控制打击乐。

 
现代影响

 
在马格里布,ghayta越来越多地融入现代创作中,一些歌手以其作为伴随歌唱的主要乐器而闻名,其使用还扩展到其他创作,如爵士乐,西式协奏曲或电影音乐。

 
最后的视频,播放了来自摩洛哥的音乐和突尼斯南部小岛的手杖舞,也有利比亚人围着跳舞的场景。

 
在问答环节,对于听众提出的乐器与调、音域的问题简单回应之后,讲者回答ghayta的词源问题时认为,ghayta本来就是北非的语言,从非洲后来引入到伊斯兰文化当中,其背景有很多故事,但是都是传说,词源上的四种可能性也许都不是事实。

 
 主办单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单位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
上海音乐学院(联合主办)
承办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
蓬瀛道教音乐研究基金
项目资助:
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
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扶持项目
上海市教委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示范基地扶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