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内容 | |
月 16 日 | 12:00-18:00 | 会议报到 地点:“枫叶王府酒店”一楼大厅 |
19:00-20:30 | 讲者:阿拉坦其其格;麦拉苏 | |
2) 福建南音工作坊 讲者:陈振梅;丁铠艳;魏伯年;骆惠贤 | ||
9月17日 | 8:30-9:15 | |
9:15-9:30 | ||
第一单元:传统暨民族民间唱法研究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 ||
9:30-10:00 | 田青(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法无定法——我对“唱法”的态度》 | |
吴荣顺(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研究所教授) 《歌唱方法与半岛文人生态研究:以台湾恒春半岛恒春人的歌唱系统谈起》 | ||
10:30-11:00 | 姚艺君(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 《中国传统歌唱研究的困惑》 | |
许讲真(声乐理论家) 《多彩中国唱》 | ||
第二单元:文化语境中的歌唱方法个案研究 Ⅰ | ||
13:30-14:00 | 黄凌飞(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南亚东南亚艺术交流与研究中心) 《从空间弥漫到境心相印——云南怒江傈僳族“摆时”歌唱的“具地体现”研究》 | |
14:00-14:30 | 赵全胜:(大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少数民族歌乐族群性与地域性风格--------白族民间歌唱方法个案研究》 | |
14:30-15:00 | 《口法系统的确立与昆曲“立腔唱活”的关系》 | |
15:00-15:30 | 包青青(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 《“egsig-nogla”与长调演唱风格——蒙古族长调艺术大师莫德格的演唱分析》 | |
15:30-15:45 | ||
第三单元:传统暨民族民间唱法的传习 | ||
15:45-16:15 | 何纾(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 《民歌进校园的当下意义与构想》 | |
16:15-16:45 | 徐寒梅(广西艺术学院教授) 《民歌演唱的“像”与“不像”——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例析》 | |
16:45-17:15 | 阿拉坦其其格(长调艺术家,蒙古族长调国家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 《蒙古族长调歌唱方法及训练》 | |
17:15-17:45 | 《坐地如何传情——四川扬琴的歌唱类型及方法》 | |
17:45-19:30 | ||
19:30-21:00 | ||
9 月 18 日 | 第四单元:传统暨民族民间歌唱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 |
8:30-9:00 | 李松(中国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 《“说唱”之道,中国民族声乐“唱法”的辩证》 | |
9:00-9:30 | 钱茸(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语言音乐学视角的中国民间歌唱方法浅议》 | |
9:30-10:00 | 《表述·认知·语境——中国民间歌唱表演习语研究》 | |
10:00-10:15 | ||
第五单元:传统暨民族民间唱法的认知与实践 | ||
方琼(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民族声乐教研室主任) 《民族唱法之“法”》 | ||
10:45-11:15 | 雷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浅谈我在演唱中对民间音乐元素的把握和运用》 | |
11:15-11:45 | 龚琳娜(中国新艺术音乐歌唱家、创立者) 《中国声乐的宝藏——关于音色、行腔、韵味的追溯》 | |
11:45-13:30 | ||
第六单元:文化语境中的歌唱方法个案研究 Ⅱ | ||
冯志莲(沈阳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学系系主任) 《皮影戏“生小”演唱方法探析——以国家级传承人岫岩皮影艺人吕正业为例》 | ||
14:00-14:30 | 魏心怡:(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传统音乐学系专任助理教授,台北艺术大学教务处教学与支持中心主任) 《在“断”、“连”之间:藏戏「阿吉拉姆」、「南木踏儿」唱腔,结构技法与音乐语境探微》 | |
14:30-15:00 | 张青(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侗族南北方言区民间唱法小考》 | |
第七单元 数据库建设工作坊及互动 | ||
《传统暨民族民间歌唱方法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 | ||
15:50-16:05 | 茶歇 | |
16:05-17:45 | 圆桌会议:学者·歌者恳谈互动(Ⅰ) | |
17:45-19:30 | ||
19:00-20:30 | 圆桌会议:学者·歌者恳谈互动(Ⅱ) | |
| 20:30-21:00 | 闭幕式 |
“首届中国传统暨民族民间歌唱方法研讨会” 将于2018年9月16日至19日在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昆明)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与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联合主办。本次研讨会将聚焦中国丰富的唱法资源,分享与交流不同民族与地区歌唱方法的研究个案,探讨传统暨民族民间唱法的田野考察、描写分析与文化阐释之方法,歌唱类型与比较研究、歌唱数据库建设之意义,以及多元文化中歌唱方法的传习与教育等理论问题。研讨会将邀请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沈阳音乐学院、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等高校和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会发言与讨论。
研讨会形式包括(1)专题发言与圆桌讨论;(2)歌唱方法演示与交流工作坊,以及传统暨民族民间歌唱方法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坊;(3)展演活动。其中,“中国传统暨民族民间歌唱方法展演”包含蒙古族长调、呼麦、福建南音、临夏花儿、洪州侗族琵琶歌、广南壮族山歌、白苗情歌、兰坪开益、傈僳族摆时、巍山彝族打歌、彝族海菜腔、阿昌族嗦喂情歌、藏族民歌等歌种及唱法的展示。
旁听报名时间截止:2018年9月4日17:00,报名方式详见:首届中国传统暨民族民间歌唱方法研讨会第二号公告
会议联系人:
朱腾蛟,电话:13621882496;
张俊雅,电话:13529100304
自本次会议一号和二号公告公布以来,
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学者的热烈响应,
参会者踊跃,我们非常感谢。
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2018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