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地点: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昆明)
时间:2018年9月16-19日
“歌为心声”。作为人类最为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歌唱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不同地区、不同信仰、不同社会体制下的人群都以其风格迥异的方法与技巧歌唱着属于他们的文明。在族群与地域认同下,歌唱受到歌者所属文化语境的制约,其声音的纹路宛若“文化烙印”,刻画出各自的知识脉络与传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艺术植根的沃土。有道是:“声歌各有宜”,那些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并在历史过程中代际相传的独特的民歌与特殊发声方法,无疑是中国歌唱艺术至关重要的基石。
围绕中国声乐发展与唱法问题的讨论,如何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尽管当代音乐学就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歌唱研究大多出于“民族声乐”之曲目演唱和教学;而就中国丰富多样的传统暨民族民间唱法资源,尤其是不同族群、不同剧种、曲种、歌种中的歌唱方法与发声技巧、韵味风格的调查、研究、传承与理论探讨,仍然薄弱。
相较于器乐表演研究,歌唱表演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因素,对其研究与实践提出了诸多挑战。怎样捕捉内化于人体的歌唱行为与发声器官的运动?怎么进行歌唱调查及分析参数的设定?如何在研究中准确呈现歌唱行为与表演的细节特征?如何在歌乐的教学与实践中理解并把握族群与地域风格,进而感知其美与审美?如果说“歌”因人之“唱”而具有了文化意义,那么 “如何歌唱”,往往映射出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社会等关系的认知。相较于唱法本身的描述与分析,或旋律与歌词语言等其他音乐元素之间关系的讨论,它们背后的文化意义与生态内涵,都影响着歌唱技巧。各种生活禁忌,何时、何地、何人与歌唱方法的选择共同构建起一整套歌唱在社会中的规约性系统,则彰显出歌唱之于人的社会意义。
不可否认,歌唱表演研究之于中国音乐学研究的整体而言仍然处于边缘。本次研讨会将聚焦中国丰富的唱法资源,邀请国内外民间歌唱研究相关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分享与交流不同民族与地区歌唱方法的研究个案,探讨传统暨民族民间唱法的田野考察、描写分析与文化阐释之方法,歌唱类型与比较研究之意义,以及多元文化中歌唱方法的传习与教育等理论问题。
研讨会主题:
1. 传统暨民族民间唱法研究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2. 文化语境中的歌唱方法个案研究
3. 传统暨民族民间歌唱技巧与方法的描写与分析
4. 传统暨民族民间唱法的类型学研究与比较研究
5. 歌唱方法与生态关系研究
6. 传统暨民族民间唱法的认知与传习
研讨会形式包括(1)专题发言与圆桌讨论;(2)歌唱方法演示与交流工作坊,以及传统暨民族民间歌唱方法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坊;(3)展演活动。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正式发言代表,将以专题委约方式邀请,欢迎列席旁听,并开放圆桌会议讨论。
会议联系邮箱:
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AEMRC@shcmusic.edu.cn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cfyx2018@163.com
会议联系人:朱腾蛟,电话:13621882496;
洪江,电话:1352921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