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主持:戴晓莲教授
时间:2017年9月21日(周四)
15:30-17:30
地点:北214
内容:琴箫合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出土的乐俑和雕塑来看,在东汉时期便有琴与管乐器合奏的琴乐表演形式。现代与琴合奏的箫型制源自于明清时代,文献中目前可信的记载首见于清代《扬州画舫录》,记述了雍乾年间有琴曲《普庵咒》的琴箫合奏事迹,而同时代的《琴谱谐声》《指法汇参确解》中详细研究了琴箫合奏的定调、合奏原则等内容。民国时期彭祉卿、�烁肺魇状谓�概念中的琴箫付诸于实践,开启了近世琴箫合奏的先河。
本次工作坊将邀请青年古琴演奏家林晨与箫演奏家陈忱,他们将通过对传统琴箫文献的解读,再现《扬州画舫录》中记录的《普庵咒》,发掘《指法汇参确解》中的《平沙落雁》。并在继承前辈琴箫合奏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传统器乐合奏技法,切磋如何在同一旋律中发挥琴、箫乐器特性,达到“恬雅和静”的风格。
林晨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秘书长。1985年起师从父亲林友仁学习古琴。1993年起先后受教于姚公白、吴文光二位先生。
参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乐器数据库》以及国家文化部科技基金课题《中国乐器数据库样库》,全国社科基金(艺术学)国家一般课题《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与音乐形态关系研究》等课题,并参与联合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古琴申报工作以及《履约报告》的撰写。主编《琴学六十年论文集》,出版了《触摸琴史:近现代琴史叙事》《琴史》《古琴——中国国粹艺术读本》等书籍,并与龚琳娜、王华录制出版琴歌专辑——《弦歌清韵》。
受邀参加“比利时欧罗巴利亚艺术节”“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庆祝古琴艺术成功申报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恭王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等活动。其策划的国家大剧院“高山流失——古琴艺术展”“和鸣——古琴进大学”以及“把遗产交给未来”等系列活动是国内普及古琴艺术的重要活动。同时受邀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举办音乐会。
陈忱
英国ULSTER大学理学硕士,江苏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古琴先后师从上海音乐学院戴树红、林友仁先生,并得中国音乐学院吴文光先生和南京艺术学院成公亮先生的指点。1995年开始随戴树红先生学习琴箫与洞箫的演奏。演奏之余,兼擅雅箫制作。
主办: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上海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中国生态音乐学团队”
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
协办:
香港蓬瀛道教音乐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