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际萨满艺术研讨会综述(四)第五单元与第六单元会议发言

作者:发布时间:2014-06-13



时间:2014530日,周五,下午13:30-18:00
地点:上海音乐学院南楼221

综述人:张露丹

首届国际萨满艺术研讨会(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Shaman Arts)至530号已经进行到第二天,下午进行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会议发言。每位发言代表都根据自身对萨满的田野考察与研究呈现出不同地域间各具特色的萨满仪式,并且就萨满仪式中的音乐、背景和历史等方面进行陈述。

第五单元的主持为来自韩国汉阳大学的金宝姬教授,此部分的三位发言代表分别是来自韩国汉阳大学的权五圣教授、菲律宾大学音乐学院的Jose S. Buenconsejo教授、韩国全南大学的Kim Mi-Young

权五圣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关于韩国《“巫党”》的历史》的参考文献及其相关论述》。他根据对《“巫党”历史》这本由19世纪作家兰谷(Yuol Gok)创作的绘本的研究,阐述了绘本所呈现出的首尔萨满仪式(Seoul Gut)中的身体动作与今天韩国的“腾格里”(仪式动作)大致保持一致,从而说明首尔萨满仪式经过历代的传承依旧保留原有的传统。

Jose S. Buenconsejo的题目为《菲律宾阿古桑马诺伯人的双灵魂和自我外化:仪式中对神灵之声/歌唱模仿的现象学研究》,由吕梅丝教授替其进行陈述。在东南亚,萨满的传统仪式是在某种意义上是戏剧性的,它们生动地在多感官层面上表达各种思想,例如权威、道德、祭祀和象征性交换等。根据对阿古桑马诺伯人(Manobo)的仪式背后所隐含着某种“合理性”的研究,Buenconsejo教授认为这不能够用现代的理性思维的符号学概念来理解。尽管Manobo人的萨满在主张现代科学的人们眼里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于Manobo人自身来说,神圣与世俗在仪式中被萨满用模仿性的方式表现,音乐也可以是神灵的化身,自然和自我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Kim Mi-Young的发言题目为:《忠清道Sinawi巫乐的概念和使用》。她以2012916日在光州举行的两种世袭萨满仪式为例,探讨了城市萨满在社会不断变迁中的音乐特征。韩国光州市一直保有世袭萨满的传统,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世袭萨满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近年来由于信徒们为了从神灵附体的萨满身上追寻他们的世俗愿望,神授萨满则因此取代了世袭萨满的位置而被信徒们所信仰。在此基础上,音乐跟随这些变化,尤其是节奏模式(被称作“jangdan”)也随之在特征上有所转变。


 
【韩国】权五圣               【美国】吕梅丝
                               

第六单元的主持为中央音乐学院鼎石实验学校,纽约巴特学院的吕梅丝教授。该单元发言的学者为韩国全南大学的研究生Kang Dahyeon、上海音乐学院的萧梅教授和来自哈萨克斯坦国立Kurmangazy音乐学院的安尼沃尔。

Kang Dahyeon的论述题目为:《韩国全罗道萨满仪式的音乐分析》,她根据2014430日在Mudeng山上举行的一场世袭萨满仪式,探讨被称作“降神会”(净化仪式,ssikim-kut)的仪式中的音调和节奏特征。

萧梅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再思音乐与迷幻》。萧梅教授首先指出音乐学学者们在音乐与迷幻的讨论中大多将问题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偏重生理性和心因性,探讨声音类型和音乐表演对萨满的迷幻是否有刺激、诱发和维持萨满迷幻的作用(Rouget, Becker);另一方面偏重社会因性,强调萨满在迷幻中的歌唱、言谈和身体实践如何体现了当地人的社会、政治、历史及宇宙观(Roseman,Friedson, Xiao Mei)。 而萧梅教授通过2000年至今持续对中国北方与南方少数民族的萨满所进行的田野考察,认识到萨满迷幻及附体对其仪式音声的表述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她在发言中从制度性展演和歌唱修辞两个方面,结合南、北萨满(及巫乐)的田野实例,讨论了附体与迷幻如何制定(enactment)了萨满音乐的形态特征。

安尼沃尔的发言题目为:《萨仁:巴克斯的唱诵》。萨仁在哈萨克语中是一个音乐概念,也有仪式的概念,指代由传统哈萨克巫医巴克斯用库布孜琴演奏的仪式曲调。他在讲解中,首先介绍了库布孜琴的发展历史和运用场合,并且用库布孜琴演奏了几个萨仁的片段和由其衍生出的哈萨克乐曲。作为当天会议的最后一位发言人,他一方面通过对哈萨克巴克斯仪式音乐的历史回溯;另一方面为会议带来了现场演奏。作为一位音乐家,他在现场以巴克斯曲调所做的即兴演奏,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韩国】Kang Dahyeon                   【上海】萧梅                             【哈萨克】安尼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