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简报 第一期
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编 2008年5月15日
中心工作 l
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简介 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建设背景 2006年,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曹本冶教授特聘于上海音乐学院,担任音乐学系“音乐人类学”博士生导师。与此同时,曹教授将自1993年开始建设的“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计划”研究中积累的全部音、像、图、文资料和在研项目于该年底移师上海音乐学院,并于2007年5月依托上海市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正式设立了“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中心”。2007年11月,该中心又以“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为名(以下简称“中心”),申报“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并得到批复,进入了上海市首批十个基地的建设规划中。 该中心由曹本冶教授担任主任。 建设的要求与定位 根据上海市教委精神,所有十项基地建设都将以《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及《上海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方案》为建设要求。 作为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地建设将围绕教育部制定(1)科学研究;(2)人才培养;(3)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4)咨询服务;(5)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五项目标。除此目标要求之外,教育部的基地管理办法又针对体制;人员;项目;人才;成果;学术交流;经费;科研、图书、网络设施建设;档案;报告制度10项内容,提出了具体而翔实的管理办法(参见《办法》)。将基地建设成为充分发挥“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作用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体制改革和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 围绕上述方面“基地”的内涵建设目标与途径将以领域的唯一性、优先性和学科的独特性、领先性作为建设目标的重点,针对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突出某一领域的学科制高点。并在领先于国内外该领域整体科研水平的创新性成果优势推动下,向教学层面转化。同时,不局限于依托高校,成为国内同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及培养基地。此外,强调科学研究面向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咨询服务,提高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真正实现上述“思想”“人才”“信息”的三库建设。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科研实体机构,并非固态实体。基地将以“开放、流动、竞争、合作”为原则的全员聘任制,无论专兼职人员均须打破终身制,由主任(所长)按“带(给)课题和经费进基地、完成课题后出基地”的要求,以课题招标方式签订聘用合同。贯彻实行“动态管理”机制,为促进和深化高校的科研体制改革做出示范。 建设意义与建设理念 1. 仪式音乐与中华文化认同 中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美誉。仪式音乐作为文化信仰与世界观的表达,在活动方式和行为规范上对其他传统音乐活动起到典范作用。其视觉艺术、建筑,文学,舞蹈等因素的综合性,体现出大多数音乐文化活动的形态标准,因此,对仪式音乐与其信仰、仪式 / 文化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是全面了解中华文化内核的关键。 2. 仪式音乐研究是学科领域发展趋势的必然 近年来,有关仪式音乐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当代国际和国内传统音乐研究和音乐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 (1) 国家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对各民族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据统计,在政府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中,直接相关仪式音乐的项目就达122项。 (2) 国内学界的需求 虽然绝大多数中国音乐的发展以各种方式与仪式音乐紧密相连,但是中国音乐史现有的成果却较少涉足仪式音乐。而仪式音乐研究又恰恰体现为“共时-历时”的交叉研究,故此研究将对当代传统音乐研究和音乐历史研究的互补提供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回答。 (3) 国际学界的不足 尽管国际学界在“仪式学”方面已有不少积累,但现有的西方理论方法,因缺乏音乐学的基础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与认知,不一定切适中国的仪式音乐研究。 3.“中心”的建设理念 (1)“中心”将立足于本土固有的学术传统和学者对仪式音乐传统的认知,参考和借鉴、但避免单纯套用西方理论而导致的“文化或学术殖民”; (2)以“人是如何制造音乐的”的学科目标追问,进行系统的微观性个案研究和宏观性比较研究,拓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仪式文化解释权的探索; (3)通过综合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仪式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生理学、音乐学等学科方法的“中国实践”,提供民族音乐学在国际视野中的中国话语权。 建设方案 1. 科研方向 “中心”将设置二个研究方向: (1) 仪式音乐的地域性和跨地域性、传统与变迁的个案和宏观比较研究; (2)中国音乐学视野中的仪式音乐研究理论建构。 此两个研究方向都以全国性地理文化为课题对象的宏观视域。 “中心”将于2008年1月16日召开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确定上述两个方向的具体课题实施方案。 “中心” 将采用上海音乐学院/国内各音乐院校学者/国际学者三重结构为人才资源配置模式,立足于上海音乐学院,放眼院外,汇集有关领域的专才和研究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执行科研项目。并按照参照国家教育部“基地”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科研体制的改革。 2.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的实际行为可细分为两个层次或方面:一是在研究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培养研究专业人才;二是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在学院创设新的特色课程。 “中心” 必须通过具体课题研究的实践,着力培养青年学生和学者,以使学术传统薪火相传,学术水平不断提升。 第二、通过招收博士后研究员而进行研究性人才的培养。 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是 “中心”设立于上海音乐学院的重大意义之一。 “中心”在既有研究理论体系和实地考察资料积累的基础上,考虑在学院不同教学层次设立相应的课程,作为选修课,面向院内、院外音乐学系或非音乐学系的各专业开设。 3. 学术交流、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 “中心”希望在今后进一步瞄准国家级重大课题,努力参与各部委的重大攻关课题招标,并积极参与和扩大国际交往,有目的、有计划地以 “中心”的科研成果,参与国际性学术对话。 “中心”在学术交流的思路是,在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研讨的同时,由 “中心”组织的学术交流不只是学术论文发表交流,而会有针对性地加强实际、实用方面的考虑,例如,专题讲座;研究成果分享;难题、难点析解;可行性谘询、论证等等。 在资料信息的建设上,将尽快组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国传统仪式音乐资料库”逐步建立具有“音、谱、图、文、像”全方位、多功能的多媒体资料库。 在网络建设上,与上海市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以及中国音乐学网站合作,建设面向社会的专业网络。 行政组织架构 “中心”设有主任负责制的组织架构。 “中心”设有“学术委员会”,作为“中心”的顾问性质的学术咨询机构,学术委员会成员5名,包括3名国内资深学者和“中心”主任、副主任。 “中心”将保持与 “上海市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的密切关系,在科研活动与学术交流等方面共享成果和资源。 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中心”将参照教育部《办法》,制定符合要求的人员、项目、人才培养,成果、学术交流、档案以及经费管理、报告制度和检查评估等制度的具体实施细则,并报市教委备案。 l 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落成仪式 2008年1月16日(星期三)下午4:30,“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落成仪式” (下简称“中心”)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贵宾室隆重举行,出席此次落成仪式的来宾有上海市教委科研处苏忱副处长、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杨立青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张振涛研究员、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韩锺恩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洛秦教授、“中心”主任曹本冶教授、“中心”常务副主任萧梅教授,以及来自全国、香港地区各音乐院校、艺术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近30余人。 杨立青院长首先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对“中心”的落成表示祝贺,同时对上海市教委长期以来给予上海音乐学院科研等各方面工作的领导与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杨院长认为,“中心”的成立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科建设的又一重要基地”,并将在以后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心”常务副主任萧梅教授对“中心”的成立背景及建设意义、理念及今后的工作规划进行了介绍,她相信在教委、上海音乐学院等各方面的关怀帮助下,“中心”一定会努力实现自己的文化使命,并对“中心”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来自上海市教委科研处的苏忱副处长也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他还对成立此“中心”的意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良好背景下、在全国人民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下,“中心”的成立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及研究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教委将“中心”列为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培育计划”中,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同时,苏忱副处长还殷切的希望“中心”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始终保持严谨、踏实的治学风范,将中国仪式音乐及传统文化研究长期、深入的进行下去,为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出贡献。 在接下来的自由发言中,与会专家们对“中心”的成立表达了自己的祝贺,并对“中心”今后的发展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专家们纷纷表示,仪式音乐的文化意义及研究价值越来越多的得到学界的认可与重视,而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成立此“中心”,则充分体现了上海市教委对文化建设的战略眼光以及对科研工作的远见卓识。参会代表一致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心”必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发挥积极作用,落成仪式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l 首届仪式音乐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2008年1月16-18日,由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仪式音乐研究首届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参会者包括“中心”主任曹本冶教授、常务副主任萧梅教授,还有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张振涛研究员、中央音乐学院杨民康研究员为代表的近30名包括香港在内的全国各高校、音乐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 “中心”前身为成立于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计划”,2007年5月该计划移师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同年11月,经上海市教委批准,成为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以“立足于本土固有的学术传统和学者对仪式音乐传统的认知”为建设理念,并参考和借鉴、但避免单纯套用西方理论而导致的“文化或学术殖民”;追问“人是如何制造音乐的”,力图通过系统的微观性个案研究和宏观性比较研究,拓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仪式文化解释权的探索,同时综合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仪式学、音乐学等多学科方法的“中国实践”,为民族音乐学提供在国际视野中的中国话语权。 在17日的研讨会中,与会者以音乐学为定位,就仪式中的音声为直接对象,在“仪式音声的地域性和跨地域性个案研究”、“仪式音声的地域性和跨地域性宏观比较”两大研究方向的框架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代表们的话题既包括对仪式音乐研究取域及定位的探讨,也包括对其中音声的思考,同时还有涉及古今、中西等多层次的比较研究,亦有对仪式音乐研究本身的再思考等。如学者刘桂腾以其长期从事的东北萨满仪式音乐为例,提出应以“单面鼓”的本体形态为萨满仪式音乐的界定标志;方建军教授以音乐考古为背景,提倡应重视古代仪式音乐材料的研究和运用;张振涛研究员根据对晋北阴阳、鼓匠等不同类型音声的研究,提出庙会空间中的“音乐级序”概念。此外,会上还呈现出许多富有特色的研究个案,如杨玉成博士的蒙古族宴礼仪式与宴歌、黄允箴教授的贵州革家“想竹姆”仪式歌舞等。 除了对研究思路、方法及个案的阐释外,本次研讨会的另一收获是,很多学者都以自己的实践为基础,对今后中国仪式音乐研究的发展提出了自己有益的建议,在由萧梅教授宣读的齐琨博士(因故未出席)的发言中,作者提议仪式音乐研究应多吸收社会学、民族学等综合人文学科的研究者广泛参与,以便增进了解、促进学科间交流,并提倡为从事此专业的青年学生设立夏令营等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仪式音乐以其丰富的形态表现和深厚的文化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而本“中心”的成立,则恰恰体现了上海教委长期以来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视和支持,相信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对今后中国的仪式音乐研究乃至民族音乐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l “中心”召开第一次学术委员会 2008年1月18日下午,“中心”在上音图书电教大楼512室召开了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心”主人曹本冶教授、常务副主任萧梅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杨民康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乔建中教授因病未能出席,中心主任曹本冶教授通过网络与桥建中教授进行沟通,代为主持此次会议。在会议中,学术委员会成员就“中心”理论研究室的科研立项、操作方式以及学术委员会章程的制定进行了讨论。 l “中心”发布课题征集公告及课题申请书 2008年1月27日,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通过中国音乐学网(musicology.cn)等多种渠道,面向全国发布“仪式音乐研究课题征集公告”及“仪式音乐研究课题申请书”,这是 “中心”自2007年底成功申报了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次展开课题征集、立项活动。作为首期建设规划,“中心”将以音乐学为定位,就仪式中的音声为直接对象,在“仪式音声的地域性和跨地域性个案研究”、“仪式音声的地域性和跨地域性宏观比较”两大方向开展研究。 自1993年成立的“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计划”以来,该计划已在广泛联系海内外学者的基础上,对中国仪式音乐进行了三项大型研究项目:(1)“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主要道教宫观传统仪式音乐的地域性及跨地域性比较研究”( 1993-1998,出版专着21本);(2)“中国民间信仰仪式音乐的曲目、风格及传统研究:西北、西南地区”(1999-2001,出版“西北卷”、“西南卷”);(3)“中国民间信仰仪式音乐的曲目、风格及传统研究:华东、华南地区”(2004-2006,出版“华东卷”、“华南卷”)。因此,“中心”希望继续与海内外学者保持密切的学术合作,以推进本领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特以公开征集研究课题的方式,面向学界。 为了加强人才培养,“中心”在课题研究的参与形式上,特别设立甲、乙、丙三类研究员类别,“甲”代表“本人担任课题研究”;“乙”代表“担任对研究生的辅导研究”;“丙”代表“在导师辅导下执行研究”。 课题研究周期,分设1年、2年、3年三种。1年期限的课题,研究成果以一般性民族志形式完成(成果形式为论文或报告);2年期限的课题,研究成果以分析性民族志形式完成(成果形式为论文或报告);3年期限的课题,以比较研究方式进行,除民族志描述,倘须具较强的理论性分析探讨(成果形式为长篇报告或专着)。 l 首批课题名单公布 自“中心” 1月27日发布“征集通告”后,围绕2008年“中心”设置的“仪式音声的地域性和跨地域性个案研究”、“仪式音声的地域性和跨地域性宏观比较研究”两大方向,采用“公开竞争、公开招标、择优支持”的原则,通过公开上网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子课题。截止2月18日,“中心”共收到29项申请,经过学术委员会专家的认真审核,目前共批复26项子课题(详情参见本期“项目报告”栏目) l “中心”常务副主任萧梅参加上音“在建学科建设项目汇报会” 2008年3月30日,萧梅教授参加了在上海音乐学院贵宾室召开的“在建学科项目汇报会”。 l “中心”常务副主任萧梅参加上音“在建学科建设项目汇报会” 2008年4月24日,上海市教委科技处组织了在建“基地”主人以及基地所在院校的科研处长工作会议,萧梅教授作为“中心”常务副主任及上音科研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l “中心”活动的相关媒体报道 《人民音乐》2008年第一期刊登名为《上海音乐学院学科建设的新局面》,文章(作者萧梅),对“中心”的建设背景、建设意义和理念、要求与定位以及“中心”的组织架构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等进行了相关介绍。 《音乐周报》2008年2月6日第六版对“中心”召开仪式音乐研讨会作了题为《首届仪式音乐全国研讨会举行》的报道(作者张萧)。 项目报告 l 首批通过审核或准的26个课题项目名单 一、“仪式音声的地域性和跨地域性个案研究” 1年期课题 : 课 题 名 称 | 课 题 负 责 人 | 指导 教师 |
姓名 | 单位 | 职称/ 学历 |
山东聊城伊斯兰教仪式音乐考察研究??以东昌府区大清真寺和临清市清真北寺为例 | 王新磊 | 中央音乐学院 | 在读硕士生 | 杨民康 研究员 |
贵州革家“想竹姆”仪式歌舞的考察与论析 | 李 琼 | 贵阳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 在读硕士生 | 黄允箴 教授 |
西南彝语支传统仪式音声的再解释 | 周凯模 | 星海音乐学院 | 教授 | |
蒙古族“乃日”仪式 及其音乐模式 | 杨玉成 | 内蒙古 师范大学 | 教授 | |
南侗祭萨仪式的音声研究??以伦洞寨年度祭萨为例 | 杨 晓 | 四川音乐学院 | 博士 | |
云南省永宁地区达巴教仪式音乐现状个案研究 | 邹 彦 | 上海音乐学院 | 博士 | |
哈尔滨(都市)和鹤岗市(乡村)朝鲜族基督教仪式音乐考察和比较研究 | 李博丹 | 中央音乐学院 | 在读硕士生 | 杨民康 研究员 |
湘北传统民间仪式音声 文化结构研究 | 杨 赛 | 上海音乐学院 | 博士 | |
2年期课题 课 题 名 称 | 课 题 负 责 人 | 指导 教师 |
姓名 | 单位 | 职称/ 学历 |
蒙古族科尔沁萨满仪式音声的考察与研究 | 杨玉成 | 内蒙古 师范大学 | 教授 | |
庙会、过关与还愿仪式中的皮影戏调查与研究??以环县道情皮影为例 | 黄 虎 | 上海音乐学院 | 在读博士生 | 乔建中 研究员 |
鄂伦春族萨满仪式音乐调查及研究 | 高贺杰 | 上海音乐学院 | 在读博士生 | 萧 梅 教授 |
宁安瓜尔佳哈拉萨满祭祀仪式音乐考察 | 吕晓冬 | 沈阳音乐学院 | 在读硕士生 | 刘桂腾 研究员 |
九台锡克特里哈拉萨满祭祀仪式音乐考察 | 王晓东 | 沈阳音乐学院 | 在读硕士生 | 刘桂腾研究员 |
3年期课题 课 题 名 称 | 课 题 负 责 人 | 指导教师 |
姓名 | 单位 | 职称/ 学历 |
赣南客家宗族仪式音乐研究 | 张振涛 | 中国艺术 研究院 | 研究员 | |
二、“仪式音声的地域性和跨地域性宏观比较” 1年期课题 课 题 名称 | 课 题 负 责 人 | 指导教师 |
姓名 | 单位 | 职称/ 学历 |
中国古代仪式中的“音声”研究 | 方建军 | 天津音乐学院 | 教授 | |
中国仪式音乐研究的类型与范式 | 杨民康 | 中央音乐学院 | 研究员 | |
仪式音乐英文文献研究 1985-2005 | 杨 晓 | 四川音乐学院 | 博士 | |
2年期课题 课 题 名称 | 课 题 负 责人 | 指导 教师 |
姓名 | 单位 | 职称/ 学历 |
江苏各地民间做会仪式音乐的 比较研究 | 薛艺兵 | 中国艺术 研究院 | 研究员 | |
土家族还愿仪式音乐的比较研究 | 刘 嵘 | 中央音乐学院 | 在读博士生 | 杨民康 研究员 |
上海静安寺佛教“水陆道场”仪式音乐研究 | 周 耘 | 武汉音乐学院 | 教授 | |
3年期课题 课 题 名 称 | 课 题 负 责 人 | 指导教师 |
姓名 | 单位 | 职称/ 学历 |
广西龙胜少数民族仪式音乐的 共性与个性 | 吴 凡 | 中国艺术 研究院 | 副研究员 | |
怒族的传统祭祀与基督教仪式音声比较研究 | 周凯模 | 星海音乐学院 | 教授 | |
云南与泰北南传佛教仪式诵经音乐的比较研究 | 杨民康 | 中央音乐学院 | 研究员 | |
全真道仪式音乐系列研究 | 刘 红 | 香港道乐团 | 博士 | |
中国南传佛教传播区域各族群佛教仪式音声的地域性和跨地域性个案研究 | 黄凌飞 | 云南艺术学院 | 副教授 | |
东北少数民族萨满仪式音乐之比较 ??以萨满乐器为例 | 刘桂腾 | 丹东文化局 | 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