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日程】国际工作坊:太平洋地区音响档案的保护策略
时间:2019年11月4-6日
地点:上海音乐学院聆淮楼4楼大会议室
(淮海路1155号)
“太平洋地区音响档案的保护策略”国际工作坊将于2019年11月4-6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本活动由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主办。
活动邀请到来自国际声音与音像典藏协会(IASA)、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传统音乐档案馆、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奥地利音响档案馆、马来西亚普特拉大学、菲律宾女子大学、德拉萨尔-圣贝尼尔德学院、台湾师范大学音乐数位典藏中心、复旦大学、武汉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单位和机构的近20位学者。
日程表

(点击图片可放大)


(Click the picture to enlarge)
本次国际工作坊旨在该相邻地区有过音响档案经验的成员之间,建立一种更深层次的交流。这种交流的核心围绕着该地区音响档案的保护策略,并涉及早期录音、各地区音响档案目前的处境,以及人们对迄今为止音响档案保护工作的反馈等等。其中,模拟载体的数字化是一个持续的议题;另一个新兴的议题与实体材料的保存策略相关,旨在维护数字化对象之实体材料的良好状态,并使之与特定的知识文化紧密联系。不能否认,大规模的数字化亦导致各地的藏品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坏,这是这一议题日益紧迫的重要原因。
当前的科技趋势,导致了对文化的视觉表达力的过分强调,而低估了声音作为一种公共记忆手段、知识来源和文化定位可靠工具的重要性。而这种趋势对音响档案保护的不同策略也提出了挑战。
没有人能够独自解决这些问题。音响档案在未来将面临的困难必须得到认真对待。本次工作坊是文化关系的延续,同时也是新的开端。鉴于太平洋地区具体的文化特点,此次工作坊的主要议题包括:
我周围的环境、机构或社区中,音响档案建设的现状是怎样的?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录音及其物理实体赋予了哪些不同价值?
为了进行音响档案建设,我所处的机构或社区采取了什么措施?
音响档案是公共教育的一个要素吗?
我们如何设想这些目前受到保护的录音在未来的使用?
活动对外开放,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