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宗德,美国马里兰大学民族音乐学博士,台南艺术大学民族音乐学研究所教授。因长期从事印度尼西亚爪哇音乐文化研究,对印度尼西亚文化发展有所贡献,2017年4月荣获印度尼西亚梭罗宫廷颁赠亲王(Kangjeng Aria Projonagoro)爵位。曾任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 UNESCO)台湾分会会长、台湾伊斯兰学会副理事长、台湾东南亚研究学会理事等职。现任台湾宗教学会副理事长。
蔡宗德教授活跃于国际学术舞台,专长为东南亚传统音乐、海外华人音乐、伊斯兰世界音乐,并已出版专著:《音声、仪式与医疗:印度尼西亚爪哇民俗医疗体系与活动》(2015)、《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的宗教与认同》(李丰楙等合著,2009)、《传统与现代性:印度尼西亚伊斯兰宗教音乐文化》(2006)《伊斯兰世界音乐文化》(2002),并于2018年拍摄完成纪录片《他乡是故乡:跨越族群的印度尼西亚华人文化与艺术家》(2018)。
离散与混杂:
印度尼西亚华人音乐文化的建构与认同
大多数的离散社群对于身份认同,是建构在他们过去的文化记忆的「象征标记」再现之上。也因此,离散社群往往会努力的去维护来自母国的传统文化以作为与母国得连结,但也为了希望能融入移民国主流社会体系当中,离散社群也会积极融入主流文化当中,期待得到主流社会的接受。然而,就在母国与移民国文化的差异中,离散社群也就相对容易结合两种不同文化系统,透过离散经验的跨文化交流(interculturalism),藉由文化的交错、穿插、与混杂,创造一个属于此一离散社群的特有文化体系。
印度尼西亚华人在音乐文化的表现与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音乐活动不仅成为华人社经脉络建构的基础,也是身在异乡发展共同文化认同体系的重要方式。然而,在过去印度尼西亚严厉的政治与文化政策环境的影响下,华人音乐文化的推展却产生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本次讲座尝试从印度尼西亚华人的离散社群的文化环境、音乐作为印度尼西亚华人社经脉络的建构、政治影响下的华人音乐对策、印度尼西亚华人的音乐文化认同等四个层面,来进一步探讨与分析印度尼西亚华人离散社群的音乐文化环境。
阅读文献:
Krims, Adam (2012) “Music, Space, and Place: The Geography of Music.” The Cultural Study of Music: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New York: Routledge.
楊建章、呂心純:〈音樂學研究的空間新視野〉,《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1/1:15-23.
欢迎广大师生参与!如需获取阅读文献,敬请留言告知邮箱。谢谢关注!
主办:
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
协办:
香港蓬瀛道教音乐研究基金
项目资助:
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经费资助
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扶持项目经费资助
(萧梅教授团队“生态音乐学研究”建设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