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讲座预告】程俏俏:音乐影像民族志实拍基础问题与经验 | 影像中的声音纪实与表达分析

作者:发布时间:2019-04-04

《音乐影像志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系列讲座之二

主讲人:程俏俏



1


星期三

4月10日13:30


为何拍?如何拍? ——音乐影像民族志实拍基础问题与经验


地点:中603


2


星期三

4月17日13:30


乐·人·情 ——影像中的声音纪实与表达分析


地点:中603



讲座将就“如何拍摄”和“如何解读”音乐影像民族志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对于初学者而言,拍摄者/研究者要如何悬置文本先入的思维惯性,通过镜头语言来记录、刻画、表达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观点?作为新兴学科分支的音乐影像民族志,在拍摄和解读时如何注意音乐学、影视学与人类学的结合?当音乐作为拍摄对象时的特殊性及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哪些?我们是否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拍摄/研究方法?课堂上会分析大量不同类型的影片片段,并分享拍摄经验,深入理解影像记录声音/音乐的“打开方式”。






主讲人:程俏俏


声音艺术家,音乐制作人,电影人,青年民族音乐学者,“行走的耳朵”创始人及创意总监,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与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多个项目,本科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期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当代音乐周总监助理与项目策划,之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获得物质人类学硕士学位,同时修习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硕士课程。


程俏俏长期关注传统音乐和声音景观领域,她的田野调查范围涉及到不同的民族与地区: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图瓦人、藏族、侗族、苗族、海陆丰地区和闽南地区等等。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程俏俏同时制作了多部影像民族志电影并进行音乐创作、策划组织音乐节、工作坊和展览等。


受邀展映:

《潮林道——蒙古草原的共鸣》

2015第43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世界大会,哈萨克斯坦国立艺术学院

“中澳音乐研究与教育对话”工作坊,悉尼音乐学院

第八届“大音讲堂”,上海音乐学院

2016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九届年会,内蒙古艺术学院


《回家——小黄村侗族春节礼俗志》

2017第20届CHIME国际会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2018“影像记录、族群记忆与文化传承”国际影视人类学论坛,云南大学

2019“当代生活中的音乐实践与生活研讨会”,中田纳西州立大学


2014年于新疆帕米尔高原中国地理最西部参与拍摄中国节日志《开斋节》


2014年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采访长调大师莫德格


2015年于内蒙古锡盟阿巴嘎草原拍摄《潮林道——蒙古草原的共鸣》,与潮尔手宝日


2015年于贵州采访、拍摄侗族大歌


2016年于福建泉州拍摄福建南音,采访苏诗咏


2016年与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生态音乐学团队”于广东汕尾海丰县陶河镇陶塘村拍摄“太平清醮”


2017年于图瓦共和国拍摄“世界呼麦大赛”


2018年于云南采访彝族乐手



课程主持:萧梅教授


主办:

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

协办:

香港蓬瀛道教音乐研究基金

项目资助:

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经费资助

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扶持项目经费资助

(萧梅教授团队“生态音乐学研究”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