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日】第二届“珍贵历史音乐档案(音视频与纸质)处理与保存”专业人才培训班
经过四天的集中授课过程,第二届“珍贵历史音乐档案(音视频与纸质)处理与保存”专业人才培训于2019年8月16日迎来了其培训的最后一天。当天分为学员交流分享与结业仪式。
上午为学员交流分享环节。由韩斌老师主持,另有黄均人、曾子嘉、吉萨·贾妮珍、刘桂腾等培训班特约教师与学员共同参与。此次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属性、不同性质的音乐档案管理机构、院校部门和部分学者,并且都从事着具体音乐档案的保存管理与应用研究工作。进而,学员在这四天的档案学理论概念与国内外实操经验的学习所获,直接影响着其面对的具体研修项目与进展过程。在此交流讨论环节,有部分学员围绕在课程中的疑惑,以及具体面对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其中,有学员对韩斌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所讲到的有关珍贵历史手稿装裱的具体过程有所疑惑。对此韩斌老师的回应如下:课上提到的是《怀旧》手稿。因当时保存条件差,其总谱出现了碎裂问题,但后来的钢琴谱没有损坏。之后我们把手稿拿到了南京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请当时的一位修复专家进行鉴定修复。因为古籍在修复过程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在纸张碎裂的情况下,他们通常会采用托裱方法。具体而言,先把破碎的纸张拼起来,在其后面托一张纸再裱起来。但这种方法是基于古籍反面没有字的情况下才可行。而乐谱是正反面都有音符,所以它没办法进行托裱。因此,当时的修复专家便提供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可用蚕丝网纸把乐谱撑起来,但基于《怀旧》乐谱碎裂程度严重,无法采用此方法。第二种方案,基于我们的手稿是用铅笔写就的相对厚的纸,建议先用水浸泡,再用很薄的刀把纸张刨开,在保证两面的文字都可保存的情况下一分为二,再在其中间插入一张纸后再粘回去。但我们无法确定的是手稿在被水浸泡过程中会发生什么问题,并且是否可以粘回去?因此为了手稿的安全考虑亦没有采取此方案。进而,对于历史手稿的修复与保存,要根据其珍贵程度进行判断,如没有完全的把握不可直接进行修复,并建议在其数字化之后就当成文物进行保存。因为其原件的保存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残存纸质文献修复的复杂性,但也证明了档案保存工作的重要性。

之后,有学员对唱机的选择与采购问题请教了黄均人老师。黄老师认为唱机的选择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广播级的,可24小时操作,其性质为耐用;第二种是发烧友的应用唱机,其性质是美观。最后一种便是档案管理所需的专用型号唱机。因此,其采购的前提是先明确具体的应用需求。对此,韩斌老师补充道,黄老师所提供的均属于进口设备,如果是单位采购,其问题不在于代理,而在于招标流程。而对于是否要采用恒温恒湿系统的问题,黄老师认为首先要明确其具体应用的规格,如规格较小的单位则不建议采用。如有珍贵的历史档案可采用寄存的方式进行保存管理。另外,对于老唱片的保存管理过程,其唱片外面的塑料和海绵类的保护套需要扔掉,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唱片的保存寿命与损坏程度。

在交流过程中,另有中央音乐学院的蒲芳教授感叹道,历史研究与档案研究密切相关,但在过去音乐档案是被忽略的。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我们所经手的某一文献可能就是未来的珍贵档案。进而,整个音乐研究基于占有多少资料,且需要规范化的整理和保存。她呼吁大家吸收档案研究的养分,付诸于行动。对此,学员刘忠回应道,在当下数字化急速发展的时代,对于档案的管理要求日趋规范化。基于此,亦可尝试不同性质的数字化资源库的融通平台和软硬件设施的指导,如手机APP的创建等。并期待有强有力的机构来推动国内音乐档案研究的相关学科并培养专门的人才。
现场讨论
在热烈的讨论分享环节接近尾声之际,让所有的学员为之感动的是萧梅老师结束其北京的工作后乘坐当天早晨的第一个航班急忙赶到了交流现场。萧老师强调,虽然一次的培训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我们通过学习,认识音乐档案保护工作中的唯一性、整体性和安全稳定性,便可不同程度的开展其保存管理的工作。这几天在大家的交流中,虽然每个单位的项目性质与面对的问题有所不同,但主要的疑惑仍集中在如何建档和如何保存方面的实操问题。此次的培训班虽然要暂时告一段落,但其建立的联盟属性仍是持续存在的,它将在今后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提供大家随时交流经验教训的平台。

【小插曲】在圆桌讨论结束后,韩斌老师特别为培训班学员带来了彩蛋——参观新近落成并即将开幕的上海音乐学院歌剧院。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仰望星空(剧院穹顶设计),畅游大海(剧院观众席座位设计),并在分别参观了管弦乐与民族器乐排练厅后,不免思想起在历史发展、经济发展的今天,音乐档案工作的急迫和必要!



下午是充满感动的结业仪式。在颁发结业证书之前,由在座的所有特约老师和学员代表抒发了其各自的收获与感言。
萧梅老师首先感叹到时间流逝的相对性。她认为,虽然此次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所有特约老师们倾其所知而带来的经验的交流、知识的收获与感触是不可估量的。虽然不能够保证所有的学员都理解了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和具体操作流程,但对档案工作与一般意义上的图书馆流通和研究过程中对于资料的保存管理之间的区别却得到了明确。进而,她希望所有的学员在回到其各自岗位后能够付诸具体行动,尽力的推动音乐档案工作的发展。“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有了开头就会有一步步往下走的可能性。虽然目前音乐档案在整个档案学研究和音乐研究过程中均属于相对边缘的领域,但不可忽略其成为中心的意义和价值,因为所有的边缘都有成为中心的可能性,而所有的中心也都离不开边缘的支持。因此,我们作为遗产的守护人和管理人,需要对此有所信心。她亦期待今后和大家建立更多的反馈与交流。
刘桂腾老师则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感叹档案工作对于音乐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想要做一名好的研究者,就得先当一名好的资料员,因为其整理资料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曾子嘉老师则说道,档案工作犹如一个下水道工程,无法在短期内看到显著成果,它需要的是科学的规划、长期的坚持与耐心。她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档案实操过程中,根据具体面对的问题适时地请教与交流。而培训班的学生秘书凌嘉穗则借用其曾经读过的IASA期刊中描述档案工作过程的表述:“我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但庆幸的是我们能够跟着前辈学者不断探索的过程一路前行。

在聆听老师们对音乐档案工作的愿景与嘱托后,学员们在接过那留下了有所有特约老师签名的结业证书时,心怀的不仅是开心和感动,更重要的是对于未来音乐档案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最后,正如学员代表杨琛所言,未来音乐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所有人的关注与推动,愿从我做起,共同努力。












文字:包青青
摄影:刘桂腾、王晓东
活动回顾:
【第一日】第二届“珍贵历史音乐档案(音视频与纸质)处理与保存”专业人才培训班
【第二日】第二届“珍贵历史音乐档案(音视频与纸质)处理与保存”专业人才培训班
【第三日】第二届“珍贵历史音乐档案(音视频与纸质)处理与保存”专业人才培训班
【第四日】第二届“珍贵历史音乐档案(音视频与纸质)处理与保存”专业人才培训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