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寄(2) | 额济纳的居延简・黑水城・胡杨人家

作者:贺志凌发布时间:2018-11-19


 
清晨5点,西安仍在黑暗中沉睡,我们一行赶往咸阳机场。考察团唯一的外籍学者Ghilyana办登机牌被拒,原来是护照号与机票不一致。好在上海的代理在睡梦中能被叫醒,结果有惊无险。刚过安检,长见识的事情又发生了,温和的登机牌竟然被安检人员弄丢了,于是就有了朋友圈盛传的“手写登机牌”事件。终于,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我们登上了“精致”小飞机,藉由“幸福航空”飞往传说中的额济纳。飞机经停阿拉善左旗,蒙古语的《鸿雁》响起,心变得软软轻轻,也飞了起来。额济纳的考察虽然只有两天半,等待我们的却是额济纳博物馆,还有甲渠侯关烽燧、破城子、红城子、大同城、黑水城、辉煌舍利塔、二塔、五塔、延居遗址K749城、延居遗址K710城、卅井塞T139、肩水金关、延居遗址A33障、大湾城遗址,还要采访民间艺人。内容可谓“相当的充实”。
 


全体成员抵达额济纳



一、额济纳博物馆
匆匆吃过“凉凉的”午饭,一行人便赶往额济纳县博物馆。虽然在馆展设计、文字表述方面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其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众多文物展示还是清晰的勾勒出了额济纳的发展历程。
 
额济纳历来是军事重镇,各族频繁交往集聚之地。归属问题几易其主。展厅中关于屯田、军事、生活生产用具、民俗展品众多,除二楼有少量乐器外,音乐类的遗存不多。整个展览的亮点是居延汉简和黑水城文献及图像遗存。20世纪中国档案界有轰动世界的“四大发现”,居延汉简是其中之一。这是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的瑞典学者F.贝格曼在额济纳河流域对汉代烽燧遗址进行调查时首先发现的。汉简内容多为汉代边塞的屯戌档案、书籍、功谱和私人信件等。它们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居延汉简
   
黑水城始建于西夏时期,上世纪初俄国人科兹洛夫在此挖掘了大量的文献,出版后惊现于世。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是研究中国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特别是西夏的珍贵资料,更是西夏学成立的根基。除了文献外,还有大量的壁画,携有一定的音乐讯息。
水月观音(丝质卷轴 冬宫藏)
 
与前一行程一样,萧老师要求考察团每天晚上以总结会的形式对当天的活动做个人陈述和讨论。“胡杨人家”的客厅里,展开了紧张有序的讨论。下车伊始,尽管没有发言权,但大家还是就博物馆内容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徐欣认为此地在历史上所经历的不同政权、不同部族的更迭,展现出多元性和多样化,而额济纳的历史正是在这种变化的叠置中被共同塑造的。朱晓峰进一步指出汉代屯田的居延以及西夏作为军镇的黑城在功能上的变化,而蒙元灭西夏,却保留了佛教内容,这才令后人得以发掘出惊人的文献,令今人得以重建西夏史。刘晓伟一以贯之地关注文化交融。他认为展陈的钱币可以体现出严密、严谨、细致的军队建制及屯田对于商业往来的积极意义,并推至其亦战亦和的政治作用和战略意义。此外,在博物馆复制自冬宫的图像中,似可看到儒道佛的混融。温和对汉简中的书信里已经出现了以往少见“全文引文”的表述、西夏国王像与二郎神画像的相似、版画“四美图”中已有刻版工匠的落款人以及婚书中体现的女子地位等颇感兴趣。就音乐的内容而言,虽然博物馆除了蒙古族的乐器之外,少有相关文物,但大家还是就此提出了一些看法。比如贺志凌就西夏的水月观音图中展现的党项人所持角形箜篌与之前在陕历博所见唐墓壁画中的角形箜篌进行了比较,提出前者对演奏方式的绘制精细与后者的粗糙相比,是否与信仰有关?且惊叹黑水城文书对西夏学的贡献及价值。最热议的还是“水月观音”的精美、“戴冠佛像”的另类,和黑水城因水而盛也因水而衰的过程,也为“西夏国王像”的遗失唏嘘不已。
不过大家对博物馆的展陈及其解说也提出了意见。比如,不该在文字中出现所谓“长相不雅的供养人”这类偏于主观的说明,印章的展陈应该将刻印内容用反光镜或者拓片形式,而非仅止于背面;还有相关西汉名将李陵的郡望陇西成纪讹为陕西成纪等等。讨论结束时,夜已深,额济纳的温度降至2度,大家趁着讨论的余温迅速钻入冰冷的被窝和衣而眠。梦中,额济纳的形象逐渐立体起来。

住宿地 胡杨人家3号院

 
 
二、寻找“不再辉煌”的“辉煌舍利塔”
10月8日的行程可以用奔驰在辽阔的茫茫戈壁来形容。一大早,萧老师带着我们先来到旗文物局。之前接待方告诉我们不一定能去得了“居延城”,因为沙漠里有文物局埋下的钢钉,无人带路是跑不了的。许久,萧老师从文物局办公室出来,简洁有力地说了一句“回去,换车”。原来,我们预定的一辆越野和一辆商务车根本不能下沙漠,文物局局长得知我们此行的考察意义后,建议我们换乘三辆四轮驱动越野车,并派出了向导。于是,在一阵电话联络下,我们团队换乘了丰田霸道、皮卡和三菱,并在额济纳文物局向导乌日图森纳老师的带领下,高密度的考察了十处遗址。
首先是甲渠塞烽燧(北纬41°48′50″东经100°57′31″),该烽燧破损已经相当严重。居延遗址A8障(北纬41º47′36″东经100º56′55″)俗称破城子,是汉代张掖郡居延都尉府所的甲渠候官邸。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曾掘出土汉简5216枚,器物12301件。后甘肃省博物馆全面发掘,出土汉简7000余枚,极具学术价值。前日在博物馆所见汉简即出该处。
 

甲渠候官遗址
居延遗址F84障(北纬41º48′13″东经101º1′43″),称作红城子,始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是汉代居延防线重要的城障。属汉代张掖郡居延都尉府管辖,废弃于东汉末。障墙土坯砌筑,每六层或三层夹层芦苇草尚可见。而延居遗址K789城(北纬41º47′26″东经101º6′15″)即大同城,俗称马圈城,由内城外城构成,时代为唐。这里的夯土墙与之前几处不同,魏育鲲说这种土木结构的土墙,令她联想道巴米扬大佛。此处土墙残损严重,墙壁上加固用的木梁已全部不存,仅留下一个个空洞与烈日对话。


延居遗址K789城(大同城/马圈城)

    黑城(北纬41º45′51″东经101º8′29″)西夏时称黑水城,是西夏黑水镇燕军司驻地。元朝时在此设亦集乃路(西夏语黑水)总管府,明时逐废弃。上世纪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在这里掘得大量西夏文物,其中包括珍贵的汉文、夏文对照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及《音同》、《文海》等古籍。这些文献都已佚失海外,大家只能通过提示牌遥想藏宝井下惨烈的历史故事。标志性建筑“城上佛塔”经修复后依然庄严肃穆。


黑城-城上佛塔
辉煌的舍利塔(北纬41º45′54″东经101º8′5″)是黑城文书的主要发掘地,1909年由俄罗斯探险家科兹洛夫发现,出土2000余件西夏遗书、300余件唐卡和塑像等艺术品。博物馆所见冬宫藏艺术精品皆出自该地。但无论是当地人还是考古队的老师都已将它埋藏在记忆深处了,找到它、完成内心的膜拜是此行的一大夙愿。我们一开始凭借阅读的记忆寻找,结果从城里寻到城外,走了若干个曲折,终于在黑城外西北500米一处毫不起眼的废墟找到了它。原来黑水城是坐东朝西,不同于传统中国坐北朝南,如果不做方位测量,按照坐北朝南来认知该城,就会如一些游记那样,将辉煌舍利塔记写为西南500米,这也是我们开始遍寻不见的原因。
 

虽然舍利塔往昔的辉煌已一去不再、出土文献也都保存在圣彼得堡,但朝圣的那份激动让我们足足绕着遗址跑了3圈,内心像花儿一样绽放。虽然舍利塔已是废墟,但我们还是发现在立碑处,安放着一座小香炉,上面还插着未燃尽的香炷。

膜拜辉煌的舍利塔
二塔(北纬41º49′18″东经101º6′21″)、五塔(北纬41º49′51″东经101º6′38″)匆匆而过。延居遗址K749城(北纬41º51′15″东经101º9′29″)标号也是中瑞西北考察团所定,时代为汉。风化严重,仅依稀辨得有内外城结构。
 

居延遗址K710城(北纬41º59′21″东经101º23′49″)称居延城,为汉代居延都尉府遗址。城中保存有大量相对完整的砖、陶片和磨盘。陶片纹饰多样,互击叮咚作响清脆悦耳,似乎在向我们唱诵2千年前的歌。

居延都尉府遗址
晚上的讨论小结会依旧碰撞激烈做金石声。有的学者不同意居延城的定义,认为是“遮虏障”;有的学者从学术角度辨析塞、部、燧之别;有的学者建议要带着历史前见和历史想象看待那些“土堆”;有的学者却强调不要联想、注重实证;有的学者通过关注沙棘科绿植来推测地下水流……不同的视角、观点都令听者脑洞大开。可以说,我们仿佛已是半个成功的考古学家了,因为“大胆想象”我们超乎完美,就剩“严谨考证”了。此刻,额济纳对我们这群人已经有了特别的色彩。
 
一路南上,探访弱水流沙
10月9日的行程最远,我们要溯弱水南上,追寻卅井塞T139、居延遗址K822障(大方城)、居延遗址A32烽燧(肩水金关故址)、居延遗址A33障、居延遗址A35城(大湾城)。晚上还要再返回采访民间艺人。
 

第一处居延遗址是卅井塞T139(北纬41º28′32″东经100º48′14″),遗址已所存无几,但这里的石头晶莹剔透,恍若前世曾于哪里见过。

卅井塞和塞下的小石头
居延遗址K822障(北纬41º14′53″东经100º34′3″),称为大方城,障旁有烽火台,砂石板垒筑,中间用于加固的胡杨木尚清晰可见。考古队推测为西夏元时期。还有,这里的小壁虎超可爱。

居延遗址K822障(大方城)一侧
居延遗址A32烽燧(北纬40º35′18″东经99º55′47″),即肩水金关故址,坐落在额济纳河东岸。由烽火台、坞、坞院、塞墙和阙台关门组成。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试掘出土汉简850枚,同出有木器、竹器、芦苇器、葫芦器、角器、器、铁器、皮革、货币和织物等,后由甘肃省博物馆进行全面发掘。可惜的是遗址已经坍塌损毁的非常严重。

居延遗址A32烽燧(肩水金关故址)
居延遗址A33障(北纬40º35′19″东经99º55′48″),又称地湾障,坐落在额济纳河东岸,由障和乌院组成,与肩水金关仅800米相隔。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此试掘出2000余枚汉简和3件帛书,同出还有木器、竹器、角器、陶器、铁器、铜器、皮革、笔、纸和织物等。后由甘肃省博物馆做清理发掘。

居延遗址A33(地湾障遗址)
考察过后已是1点多,萧老师决定在弱水河畔吃午饭。我们的午饭与昨天一样,是超市里销售的“自热饭”。它由两层盒子套叠而成,一个底盒有一小包和一袋水,将小包泡入水,再盖上上层的盒饭,蒸汽就开始呼呼上冒,想必那一小包里应该是石灰。5分钟后,饭菜便烫的不行了。
 

温和独自一人在远处的芦苇丛中徘徊许久,原来,他是在录制水流的声音。河岸边竟没有一丝风,阳光毫不吝惜的倾洒而下,照在我们和黑水河上。周围的世界那么静,普通的自热饭都充满了历史的味道。霎时间感受到我们在“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面前的渺小。

弱水河畔的午餐
居延遗址A35城,俗称大湾城,坐落在额济纳河上游东岸。有瓮城、房屋、窑址、烽火台、古代田渠的遗迹。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试掘出汉简1500枚,木器、竹器、葫芦器、芦苇器、石器、陶器、铜器、铁器、皮器和织物等若干。西夏文的印版文书和西夏文的丝绸最具价值。该城的规模之大,堪称本次考察之最。遗憾因为弱水宽阔,我们无法渡河参访据说比此地更大的西大湾城。

居延遗址A35城(大湾城遗址)
当晚的小结会上,学者们较之昨晚的讨论,已然少了浪漫的猜想,而更多地检讨着作业过程,记录一路观察中的细节和对地理环境的特别在意。有的人依然围绕着对军垦文化和粮食仓库的认识讨论,而由此联想到守军和移民与音乐文化的关系。比如,任宏联想到笙的西传,认为自己原初基于壁画、砖雕、画像砖上的笙图像,推测其与军屯相关是有道理的;有的人认为隔水相望的两大地湾城凸显了古人对水的守护和重视,而自古水是音乐的通渠,由此黑水和居延遗址的考察如若缺失音乐就是一种遗憾;有的学者强调了测距的重要性,比如一路并非南下而是南上,两地最终的海拔落差有160米;有的学者注意到这一路向南土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遗址城墙有黄土道沙土的区别;有的学者强调军事制度的层级性结构与汉简分布的关系问题;有的学者感慨快节奏工作中及时标注记录的重要性,并交换所使用的备忘录软件;有的学者关注文物保护和本土居民生活的矛盾;有的学者引经据典考证黑河是否改道的问题……这时,额济纳已经不只是名字,而是情愫,是永远注入大家血液的那分牵挂。
 
直触内心的额济纳传统音乐
与遗址沉默的历史相比,此行额济纳接触活态音乐的考察有两次。一次是10月10日傍晚,在达赛罕西街胡杨人家娱乐园,采访托布秀尔演奏者乌兰图雅;一次是10月11日早上采访长调歌手其其格。
 

10日傍晚,我们见到的乌兰图雅是一位托布秀尔奇(演奏者)。虽然她学习托布秀尔没几年,但已参加过不少比赛、获得过不少荣誉。她在旗里开设了托布秀尔学习班,前来上课的有孩子也有成年人。在她的教室里挂着一溜儿乐器,有传统无品的,也有音箱传统但琴颈改良了的,还有较新的有品托布秀尔。这些乐器大多来自新疆,而她的老师也是新疆的卫拉特蒙古人。她的演奏曲目包括了《骆驼》、《走马》等等,但是最喜欢的还是萨吾尔登舞曲。应她的要求,我们随着她所弹奏的乐曲跳起了萨吾尔登。来自卡尔梅克的Ghilyana对此非常好奇,同为卫拉特蒙古,为何土尔扈特人的音乐如此强调节奏、且是快速的节奏?

采访托布秀尔演奏者乌兰图雅
10月11日早上,团队部分成员采访了擅长唱长调的其其格老人。蒙古族长调是游牧文化的花朵,是牧人生活的一部分。采访在蒙古包里进行,一切都原汁原味。老人为我们演唱了“给长辈唱的歌”“给晚辈唱的歌”“想念家乡的歌”以及“唱给绵羊和山羊的调调”(她认为不是歌)等,我们问她有没有劝骆驼的调调,她说没有,劝骆驼要用马头琴。
 

歌声中满是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唱到动情之处,飞来了一只小麻雀,在蒙古包里旋了一圈,如此轻车熟路绝非第一次造访,熟客似的样子倒显出了我们的生分。

采访长调歌者其其格
在额济纳考察这几天,我们对牧民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关系深有感受。为我们开车的女司机奥特根,所到一处遗址,都要给干涸的沙土洒些水来慰籍该处的生命和逝者。在野外吃了瓜,要把瓜皮工整的摆在植物的根部等等小细节,都让现代人、都使人汗颜,他们对自然的礼敬真挚、淳朴、发自肺腑。
 

额济纳的考察,紧张、愉快、收获满满。音乐学研究的三重论证,我们都已经实践了,而三者的结合则需要历练终生。别了,额济纳,从此心中有了一片金色的胡杨。
 
图/文:贺志凌
(文中坐标参数分别由刘晓伟和朱晓峰提供)
主办:
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文化研究中心
协办:
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
香港蓬瀛道教音乐研究基金
项目资助:
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经费资助
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扶持项目经费资助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