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美兰学期音乐会”在东方乐器博物馆顺利举行

作者:尹翔发布时间:2017-06-09

           

         暨2016年12月27日上海音乐学院首场“加美兰学期音乐会”举办之后,2017年6月6日,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如期迎来了第二场“加美兰学期音乐会”。本场音乐会是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选修课课程《加美兰音乐演奏》的学期成果汇报,由博物馆的邢媛老师主持。音乐会除了由课程授课教师Gisa Jähnichen 教授与学生们共同展示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外,还邀请到来自苏州科技大学的吕梅丝教授(Mercedes M. Dujunco)与她的学生们现场演奏与交流。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黄婉老师以及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们全程聆听了此次音乐会。

加美兰是印度尼西亚最富代表性的、广泛流行于爪哇岛和巴厘岛的音乐。它是一种个性独特的多声部音乐,其复杂的声部最多可达到20多个。在实际演出过程中,通常以一个基本旋律为核心声部,而其他声部则环绕这个核心声部作装饰性演奏,或在节奏和节拍上作变化。加美兰有两套音阶系统,分别为五声音阶斯连德罗(slendro)和七声音阶佩罗格(Plog)大体来说,加美兰音乐主要作为传统舞蹈的伴奏,民俗仪式的背景乐,皮影戏的配乐,艺术娱乐婚礼伴奏以及为皇室演奏。

上海音乐学院高峰高原建设项目“生态音乐学团队”和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自2016年9月份起特聘德籍东南亚音乐研究专家Gisa教授加盟,并在研究生部、东方乐器博物馆和香港蓬瀛道教音乐研究基金的共同支持下,为上音学子开设了加美兰音乐演奏课程。至今为止,这门课程已开设一年,成果颇丰。正如主持人邢媛老师强调的一样,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们在这里共同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加美兰音乐的演奏方法,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感受与理解他者的音乐文化,加美兰音乐“准”还是“不准”,这取决于我们抱有何种评判标准。体验、感受、理解多元文化,这是本课程开设的原因之一。

作为课程的成果汇报,Gisa Jähnichen 教授与上音的学生们为观众带来了五首作品。分别为Jemputan(游行入场)、Pesta Menuai(丰收节)、Jiwa Baik(好精神)、Cerita Malam(夜故事)与Taman Permaian(操场)。乐曲均难度较高,其复杂的节奏组合尤其让人印象深刻。随着音乐会的进行,团队成员间的配合愈加默契,Gisa Jähnichen 自己作曲的Jiwa Baik(好精神)和Taman Permaian(操场)的演奏更是迎来阵阵喝彩。

最后一首乐曲由苏州科技大学的吕梅丝教授(Mercedes M. Dujunco)与她的学生们以及Gisa Jähnichen 教授共同带来爪哇传统曲目Udan Msa(黄金雨),这首作品在印尼的爪哇岛时常用以欢送宾客,此次加美兰学期音乐会也在喝彩声中结束。

最后,邢媛老师对参与本次演出的成员们以及现场的观众们表示感谢,并邀请观众参与演奏来自遥远国度的加美兰。








 
 
 
摄影:闫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