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下午15:30,在上海音乐学院中217教室里,师生们济济一堂,共同聆听由著名琵琶演奏家吴蛮带来的名为“丝路乐团内幕—《歌咏乡愁》的世界音乐观念与实践”的讲座。
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主持人萧梅教授向大家介绍本次讲座主讲人——吴蛮。众所周知,近期因获得第59届格莱美奖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丝路乐团在国内备受关注,有关丝路乐团的讨论十分热烈。因此,此次特意邀请吴蛮老师从局内角度来与大家分享丝路乐团的理念与实践。本次讲座以问答形式为主。
第一个问题由萧梅教授提出。她提到两种不同的创作模式:表演者之间在表演现场的“碰撞”以及专业作曲家创作后由演奏家来演绎。前者与中国传统音乐生存样式很相似。而近期中国音乐学院张伯瑜老师《对“中华乐派”的再思考》一文在网上也受到热议,其文的重点之一也是创作模式。那丝路乐团的创作模式与其余乐团有何不同?
吴蛮老师回答:“自乐团获奖后,网上相关的消息与文章很多,大家都非常关注中国音乐如何被介绍出去以及中国音乐在乐团中的地位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从中国自己的角度去考虑,但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丝路乐团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音乐朋友一起创新实验,没有要突出哪个具体传统而是创造新的音乐风格。虽然老马是总头儿,但所有的具体事物和艺术决定都由团员们决定。‘中华乐派’这个题目很大,也挺沉重的。丝路乐团没有乐派,也不想有乐派。只是一群志同道合、非常疯狂的热爱音乐的人凑在一起,在马友友先生这样更疯狂的音乐家的影响下,做一点超越音乐之外的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局限于中国音乐一定要是什么样子,或者印度音乐就要怎么样,西方乐器要怎么样。我们要跳出这个框,从文化的角度来考虑与实践,以全球化的角度来思考音乐的方向与音乐家的价值和责任。因为文化是多元化的,所以音乐是多元化的。其实音乐是没有界限,没有边界的。很多传统乐器,以前都是有交叉的。比如琵琶并不是中国自己的乐器,而是2000年前由中亚传来,慢慢变成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交融的。而丝路乐团也正是秉持这样一种理念。”
之后,吴蛮老师简要介绍了丝路乐团的发展历史:1998年由马友友先生提议发起,以“丝绸之路”的概念建立包括西方乐器与丝绸之路上数个国家的传统乐器的世界音乐小乐队。2000年,丝路乐团正式宣布成立。当时,丝路乐团的主要任务是演奏新音乐作品并巡演。当时的乐团与其他乐团并无太大差异。2001年,911事件发生,国际关系的急剧紧张让团队成员们非常低落并陷入思考。成员们决定要将乐团持续下去,并超越“只是演奏乐器”,而是作为音乐家,做文化的传播者与音乐的和平使者。音乐家们希望承担更人文的、更沉重的角色。因此,在这之后,丝路乐团除了演奏委约作品外,开始在中学、大学做教育项目,而演奏作品的丰富度也开始变化,由新音乐转到世界音乐。因而实际上,丝路乐团的变化不是乐器的丰富,而是概念的丰富。许多人通过丝路乐团了解到各国的乐器与传统,这提供了一个契机让他们随后深入了解具体的某一类音乐传统。
之后,有同学提问道,乐团的演奏家来自世界多个国家,这些来自不同传统与文化的音乐家们在彼此配合的过程中是否会有困难与冲突?
之后,有同学提问道,乐团的演奏家来自世界多个国家,这些来自不同传统与文化的音乐家们在彼此配合的过程中是否会有困难与冲突?
吴蛮老师回答:“我一直说我们中国的音乐,尤其是音乐学院出来的音乐是‘抛光’的,而非很地道的,有中国真正人文的东西。但是很多其他国家音乐家保留的则是比较粗犷的,原来的音乐。乐团里很多音乐家是不看谱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00年的时候,大家一起排练一首由阿塞拜疆音乐家弗朗哥里茨·阿里·查得写的木卡姆和弦乐合奏的室内乐作品。当时非常困难,乐曲的开始是由传统的一组开始演奏木卡姆,而后指挥进入,西方组进入,两个部分是完全‘切开’的。当时非常不习惯,还需要很多翻译在现场。但是3天后,情况完全发生变化,不需要翻译了,西方的音乐家也开始明白木卡姆是什么样的方向与结构。大家互相在学习,而最后呈现的作品也非常精彩。其实在丝路乐团的作品中,保留了很多传统音乐的部分。比如我和伊朗、印度的音乐家合作时,就是完全的即兴。我是完全中国的,他们则加入印度的鼓等等。虽然都是演奏自己的传统,但是加在一起很有意思。此外,大家的合作其实是音乐家之间互相欣赏、吸引后的合作,是源于音乐家自身的热情,而并非一定要和哪个国家、乐种合作。我觉得只有在乐器上展现原本的传统的语言,才能有特点,才能与别的国家分享。如果完全倾向于西洋乐器,是可惜的。观念可以变,乐器组合可以变,乐器本身的语言最好不要变。”
同学们的提问十分踊跃,涉及的问题还包括“乐器演奏与合作的困难”,“音乐作品创作的背后故事”,“专辑曲目与演出曲目的方案设计”等等。讲座中,吴蛮还与大家分享了数首音乐作品并现场分析,其后,还以一首具体作品为例,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琵琶与都塔尔如何合作等的问题,讨论非常热烈。
在讲座的最后,吴蛮以自身实例向大家建议:“不要局限于自己的这一个专业,而是要开阔思维。一个人的潜能是很大的,你不仅仅是弹琵琶,你还可以做很多别的事情。”主持人萧梅老师则总结道,“世界非常大,我们不要标签化,认为某一个乐器一定要这样,某个民族一定是这样。要打开自己的视野。无论什么专业,都要大量广泛接触与积累,才能学会辨别。再次感谢吴蛮老师。”
提问环节照片(部分):
提问环节照片(部分):
主办:上海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艺术学理论·中国音乐生态学团队
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
(摄影:龚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