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12月13日
地点: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中214
综述人:朱腾蛟
2013年12月13日,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室研究员、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孟慧英坐客第六届“大音讲堂”,展开《关于萨满教认识的变迁》的主题讲座。本讲座主要阐述了萨满被“他者”不断认识的历史,不同历史时期对于萨满的各种看法都根植于观点提出者的历史生活环境和社会政治、思想取向,在广阔的社会思想潮流的背景下,特别是在西方社会历史环境中的科学、宗教学、人类学等学科发展的背景下,说明关于萨满教解释的历史。
萨满教研究作为一个西方的学科,大约从500年前起,西方人便开始对萨满教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记载。但这些史料不论是萨满教展示还是萨满教研究,它都被关注它的人放到他们自己的历史生活环境和社会政治、思想取向当中进行理解,他们说明的萨满教并非萨满教自身,而是他们理解的萨满教。因此,只有在广阔的世界历史、社会、思想潮流的背景下,才能深入地理解关于萨满教的各种解释。
孟慧英将西方对于萨满教的认识过程分为七个部分进行分别阐述:最初阶段——萨满教即魔鬼异教;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时期——萨满教是骗子的把戏;18时期晚期——萨满教作为退化的或低级的宗教;19世纪下半叶——萨满教作为具体民族的文化现象;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萨满教是精神病理现象;萨满教是古老的入迷技术:该观点由宗教学者米·埃里亚德(Mircea Eliad)提出,其研究影响了萨满教研究的整个领域和历史走向,实现萨满教研究从心理学到宗教学的转变;萨满教是精神治疗的技术。
在萨满教研究的学术史上,关于萨满教的认识并没有统一的看法,在原始的(宗教史的或民族文化史的)与后现代个人化宗教的争论和实践中,在心理的(人类共同的)与文化的(民族相对性的)的各种辩论中,在低劣的(邪恶、骗子、迷信)与人类灵性技术的(普世价值的)的研究变化中,萨满教研究一直没有脱离各种冲突性认识的冲撞,并在这当中发展自身。最后,孟慧英指出在当代我们看待和研究萨满教应该是开放性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到萨满教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