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11月14号上午10:00
地点:教学楼中214教室
授课老师:Prof. Carole Pegg
综述者:张露丹 易思文
本节课是Pegg教授第二次民族志课程,本周的必读文献为:
2006. ‘Tuning in to Place: emergent personhood in a multi-sensory Khakas shamanicritual’. Pp. 27-39 in Musiké: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thnomusicological Studies. Vol.1Music and Ritual, ed. K. Howard.
2012. Sensing ‘Place’: Performance, Oral Tradition & Improvisation in the HiddenTemples of Mountain Altai. Oral Tradition www. Oral Tradition Internet Journal, 27/2(2012): 1-32.
本节课的主题是通过Pegg教授的这两篇文章来探讨多感知仪式(multi-sensory),讲述阿尔泰、图瓦和哈卡斯共和国的多重感知的萨满仪式与Ak Jang (“白信仰”)仪式展演适用于思考在当代社会中,作为乐器的身体如何在音乐表演中重建与加强对于“地方”的感知,以及促进当地表演者与民族音乐学家社会地位的转变。
一开始,Pegg教授先介绍了这两篇文章的写作年份间隔了五年,并且第二篇文章基于第一篇所作。根据文章,教授先介绍了关于哈卡斯的地理风貌和语言,并运用了英国人类学家Victor Turner关于仪式学的三个过程,来讲解她在参加萨满仪式的经历。
仪式的三个阶段分为:第一、仪式的社会分离;第二、一个阈限阶段,在此阶段里,人们会做一些平时他们不做的事情,例如改变其衣着和行为,并且人们都是平等的;最后阶段、回到现实社会。
Pegg教授也根据这个理论讲述了她参加萨满仪式的经历和感受:她刚去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很神奇,萨满仪式的助理带着老师去了很多神圣地方,并向她介绍这些大自然形成的风貌山川草石都是被赋予了神圣的力量。在路上,他们也开始与自然一起互动,时不时停下来喂养灵魂,例如把烟分成两半、把酒给他们喝等等,因为他们坚信互惠的理念。在仪式过程中,萨满和他的助理有第六感可以看到在老师身后站着一个红色头发的欧洲男性。因为在这之前的少数民族是红色头发的,他们告诉教授:“在我们的平行世界中,还有另外一个空间,他们可以自由进出我们和他们的空间。” 在最后一个阶段,回到现实后,Pegg教授的理解是:当地哈卡斯人在这个仪式中被影响了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给了她很多启发。哈卡斯人可以通过这个仪式跟祖先联系起来,跟苏联解体前的祖先灵魂沟通。在仪式的过程中,他们通过身体、歌唱、语言这三种感官来感受、体会仪式,这三种感受可以使得他们个性(personhood)增强,让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加强,以便于他们更好地与现代社会中的困难对抗。
提问环节:有同学围绕昨天和今天两篇文献的关键词——“感知”和“地点”提出疑问,为什么当代人没有像阿尔泰人一样在音乐中体现“地点”的重要性?Carole教授认为当代人也会在音乐中表现地域性,只是还缺少学者去研究它们在学术上的意义;实际上无论是当下的阿尔泰诗人还是图瓦音乐家,他们都尝试在全球化的传播过程当中重新确定或展示自己的“place”,以获得世界范围内的理解和共融。
还有同学问到用多重感知去看待仪式的阈限三阶段会产生什么新的意义,教授对这个仪式的框架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她觉得这个框架可以运用到仪式之外的日常生活当中,例如表演者在上舞台之前会做一些与日常不同的改变;然而生活在不同文化语境和民族认知之下的各种人群在面对同一个事物时会产生不同的多重感知。
有同学问“personhood”和“individual”之间的区别,以及“personhood”是不是可以被理解为集体精神?教授认为“personhood”虽然也是从人的个性和身体感受出发,但是它更多的表示一种个人同社会、历史、文化、宇宙的联系;个人的“personhood”会随着个人的阅历增长和与音乐间的交互变化而发生改变,同时每个人的“personhood”会因为相同的生存环境而显示出某些共性。教授主要研究“personhood”同音乐间的关系,她关注的是表演者如何在表演中诠释自己的她主要研究“personhood”同音乐间的关系,。
最后有同学问到“landscape”和“place”之间的区别,萧梅教授帮助Carole教授用中文进行了清楚的解释,即前者偏向基于视觉主义的田野景观;而后者在人类学语境下更像是人为划定的特殊场域,它与主体是交互的,被人为赋予边界和意义。它在这里,不是一个日常的语言,而是用于学术研究中的一个特殊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