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音乐相关期刊文献编目(1990-1999)

作者:发布时间:2012-01-04

基诺族男子成年礼仪式简论 杜玉婷   “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 1990年 宗教仪式 道教 个案 音乐 期刊 首先将男子成年礼根据其仪式特点分成了四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以扎果寨为代表的,可以对当事人进行劫持,具有一定的暴力性和惊险性;第二种是以卓寨为代表的,有如出席盛宴似的“青年文娱晚会”;第三种是是以巴洒寨为代表的,兼具暴力劫持和文娱活动的特点;第四种是以巴亚寨为代表的,规模较大、教规范,兼具以上三种特点。作者在每一种特征下都详细地根据当事人口试资料描述了仪式的大致情景。
闽南婚俗中的“跨火薰”仪式试解 赖亚生   “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 1990年 人生礼仪——婚礼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盛行在闽南漳、泉地区的“跨火熏”仪式是一种融进婚俗中又具有独立的巫术形式与原始的巫术内涵的婚娶过程。作者提出,闽南婚俗中的“跨火熏”仪式并不具有“避煞”、“保佑”、“生育”等功能,因此这个仪式的真正目的可能是为了隔断、阻止新娘体内的、可能对男方家庭带来的灾害的东西。作者还结合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跨火熏”仪式为什么要“熏”掉女性身上的不详和秽亵以及仪式中为何要用“火”这个道具来驱除新娘身上的不洁作了详细地分析。
霞浦县畲汉婚俗调查与比较研究 蓝达居、郑东夫   民族学研究第九辑 1990年 人生礼仪——婚礼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该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调查对象福建霞浦县的水门、盐田和崇儒三个畲族乡的婚俗从婚姻形式、婚礼等诸方面进行了比较阐释,以观畲汉民俗关系与民俗变迁。作者从比较出发,对畲汉婚俗中的共性和异性进行分析,认为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讲,多是汉文化影响畲族文化,主要表现为汉族婚俗中的“六礼”渗透到了畲族的婚俗中。
锡伯族萨满教概述 贺灵   广西民族研究 1990年第1期 宗教仪式 萨满教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作者认为,锡伯族作为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共同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之一,它的萨满仪式和特点对研究萨满教的起源、演变和消亡,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首先讨论了萨满的传承问题,向大家揭示了怎样的人会成为萨满和需要通过怎样的仪式成为萨满等问题。作者对其中对成为一名真正的萨满具有重要意义的“上刀梯仪式”、祈告仪式和“十八个卡伦”仪式进行了详细地描写。另外,作者还对锡伯族萨满使用的一些神具进行了描写,其中包括神裙、神帽、神镜、手鼓、神矛等。跳神治病是锡伯族萨满的主要职责,除此之外,在春季为消除邪气和秋季庆祝丰收也会举行跳神仪式。针对治病的智能,作者对与萨满具有类似功能的“相同”、“额尔琴”和“斗琴”等宗教活动者的治病情况进行了描述,其中涉及了仪式歌内容的描写。文章的最后,作者认为萨满教对锡伯族文化艺术的影响范围很广,包括诗歌、传说故事、舞蹈、绘画等多方面,并进行了分析,其中涉及了与音乐有关的内容,如诗歌和舞蹈等。
畲族图腾祭祀盛典——“招兵” 姜永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1990年第1期 祭祀仪式——祭神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招兵”仪式曾经是畲族历史上盛大的图腾崇拜的准宗教活动,但截止解放初,该宗教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绝迹。后经广泛调查发现粤东、粤北九连山畲族地区尚完整地保留着这个传统的民间传统活动。作者便是以此为基础,对仪式活动进行了描述,并对这个宗教祭祀演变成为全民性祈祷活动的意识内涵加以剖析。尽管文中提到仪式中包含有音乐的成分,但是由于作者关注视角的原因,并没有对其进行描述,仅一笔带过,但其中对仪式部分的描述依然为同类研究提供了资料和思路。
黔东北土家族傩戏与其原始宗教 田永红   满族研究 1990年第1期 宗教仪式 原始宗教 理论 音乐——戏剧 期刊 作者着重于探讨作为一种普通悦乐的宗教戏,为何在一个民族中得以产生、发展,并影响深远,撼动人心。作者认为,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的黔东北土家族先民,面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无能为力。他们不甘心处于这种境地,渴望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力、又无科学知识,就只好凭借天真的幻想,创造出众神来,并试图通过种种方式以求助于神的帮助,去战胜自然力,幻想通过神的力量去主宰世界。土家族傩戏就是这样一种表现了土家人这种特性的古老的民族民间剧种,它由古代酬神祭祀,驱鬼逐疫的宗教仪式活动演化而来。至今还保留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与原始风貌。它溶巫术、宗教与戏剧为一体,活跃在黔东北的村村寨寨。
从清代的宫中祭祀和堂子祭祀看萨满教 李德   五台山研究 1990年第1期 祭祀仪式——祭鬼 萨满教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五台山“焰口”音乐的形式 韩军   西藏艺术研究 1990年第1期 修炼仪式 佛教 个案 音乐 期刊 该文着重于对五台山焰口音乐的形态描写和分析,作者试图通过对焰口音乐的描写来展示佛教音乐和仪式之间的关系。
藏戏与藏区的傩艺术 刘志群   云南社会科学 1990年第1期 其他   个案 音乐——戏剧 期刊 尽管在藏语中没有“傩”这个词和概念,但“傩”的形式在藏区远古社会的巫术和原始宗教性祭祀活动中早已出现并且十分发达,至今还保留在大量的宗教艺术和民间艺术中,特别是保留在象藏戏这样一种高度综合的古老民族戏剧之中。作者试图对藏区有代表性的傩艺术和藏戏中种种傩艺术形态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在对藏戏和傩戏、傩艺术的关系进行探讨时,作者以下几点观点值得注意:1、尽管面具艺术是傩戏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在藏戏的蓝面具戏和白面具戏中也有出现,但藏戏中主要人物却都不以面具的形态出现;2、宗教性的原始祭祀性是傩戏的又一主要艺术特征,尽管各个藏戏剧种普遍有着宗教性的原始祭祀色彩和因素,但程度的差别很大,作者认为藏戏不仅有着浓厚的宗教祭祀性,而且还有着高度发展且能深刻反映藏区特殊社会世俗的戏剧艺术性。
论纳西族的传统生育礼俗 杨福泉   中国道教 1990年第1期 人生礼仪——出生礼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出生是人的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是一个社会群体成员步入社会生活的开始。在人生礼仪中,生育礼俗集中反映了处于生命起始阶段时与特定社会和文化的密切联系。许多民族的传统生育礼俗突出地反映了人们关于自身增值和亲族继嗣、子嗣性别的观念和各种基于巫术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意识。纳西族传统的生育礼俗在这些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进表》科仪音乐概论 史孝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 宗教仪式 道教 理论 音乐 期刊 作者以1983年上海市道教协会与上海音乐学院联合录制的《中国道教斋醮》卷二《上海卷·进表》为标本及录像之外的部分程序作为补充,从音乐角度入手,对整个《进表》科仪进行分析,一方面能对上海道教音乐作局部性研究,另一方面可对“进表”仪式有一个粗略的认识。
土家族“撒尔嗬“源流、内涵及功能探讨 朱祥贵   满族研究 1990年第2期 人生礼仪——葬礼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撒尔嗬”是土家族古老独特而至今仍在流传盛行的丧葬祭祀歌舞仪式。文章致力于对该仪式的源流、内涵、功能的探讨,认为“撒尔嗬”是土家族原始社会巫术观念和祭祀仪式及歌舞艺术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其中包含“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的宇宙观、祖先崇拜的伦理观、“死后脱生”和“死是福”的生死观;又具备对人生价值的肯定、血缘家族和地缘民族的凝聚力、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享乐性艺术。
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九八九年道教科仪音乐研讨会综述 李德   中国藏学 1990年第2期 修炼仪式 道教 理论 音乐 期刊 研究综述,对当年所有学术文章进行了述评。
甘孜藏区丧葬习俗的地方性和民族性 仁真洛色   黑龙江民族丛刊 1990年第2期 人生礼仪——葬礼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作者提出,在众多有关藏区丧葬仪式的描述中,很多以土葬、水葬、火葬、天葬等葬仪加以概括,给人以藏区一致的感觉,当有些人发现不同于以上葬仪时就以为发现了新大陆,甚至会就该地的族属问题发表宏论,但这样的论述时常会将人引向异端。在经过细致深入的实地调查之后,会发现藏区各地的丧葬因受到宗教影响,存在一些共性,但各地葬仪却存在很明显的差异性。因而,作者分别从多次葬、土葬、水葬、天葬、火葬、对小孩和老人的处置、对死亡的认识、葬仪的选择和测算等种种方面来看藏区各地存在的种种不同葬仪及观念来看这些差异性,他认为这些差异性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从这些差异中可以看出民族文化内部的不平衡及吸收外来文化的多寡。
萨满文化与傩文化的比较 庹修明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 其他 萨满教 理论 音乐——戏剧 期刊 中国原始文化主要是巫术文化。中国民间的巫文化有两大系统,即北方的萨满文化和南方的傩文化。文章即通过对萨满文化和傩文化、祭祀与仪式、神系与偶像、神饰与法器、法术与占卜等方面的描述与梳理以达到将萨满文化和傩文化进行比较之效。作者认为两者之间存在三点共同性,即驱邪纳吉、共同的世界观——鬼神观念、都是祭祀仪式、偶像崇拜和巫术表演。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1、渔猎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差异;2、信仰发展嬗变的差异;3、传递巫文化信息载体的差异;4、面具使用与其地位的差异;5、传承方式的差异。
瑶族度戒与道教斋戒 赵家旺   黑龙江民族丛刊 1990年第3期 修炼仪式 道教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瑶族宗教重要而隆重的仪式——度戒显现出与道教斋戒仪式的共同之处,对于两者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研究者的普遍看法是瑶族宗教已深度道教化。因此,作者认为将瑶族宗教仪式与道教相类似的宗教仪式进行对比分析,对更深入地研究瑶族宗教与道教的关系,特别是它们的内在关系是有裨益的。通过对比研究,作者最终认为瑶族宗教和道教有着同源关系,都源于中国古代神话的多神崇拜,但却不是渊源关系,因为瑶族宗教并非源于道教或受道教影响而形成和发展的。道教的斋戒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瑶族度戒要复杂、严密、系统、深刻得多。
图腾仪式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 何星亮   满族研究 1990年第3期 民间信仰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该文着力于解释图腾的形式及形成原因,并对图腾祭祀进行了分类。
纳西族东巴教中的祭孰龙仪式及其社会功能 李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 祭祀仪式——祭神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该文对纳西族东巴的祭孰龙仪式进行了描写和分析特别对其社会功能进行了关注。
一组古老的文化符号——汉民族婚礼对歌“洞房经”溯源 陈华文   中国道教 1990年第3期 人生礼仪——婚礼   理论 音乐 期刊 作者通过对汉族“洞房歌”的描写,试图寻找到其根源。但文中多着重于对歌词的描写,偶有结合仪式程序的分析。
道教醮仪颂偈祝咒探 罗炽   中国音乐 1990年第3期 修炼仪式 道教 理论 音乐 期刊 醮仪是道教用以修身、祈福、禳灾、赎罪以及超度亡灵的一种独特的宗教仪式,在全部的斋醮仪式中,唱偈、赞颂、发愿、念咒等活动占有重要的分量。它规定了斋醮活动的主题和目的,贯穿于全过程。作者认为,道教的醮仪的种类很多,不同的时期、地域和派别又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使用的颂、偈、祝、咒也不尽相同,但却体现了一个总体的思想倾向,比如“气生万物”的世界观、“贵生”的人生观、“蓬莱胜境”的社会观、“疾恶劝善”的道德观、“忠君孝主”的伦理观、“人道和平”的政治观等。文中并未涉及音乐的描述和分析。
失落了信仰支撑点的仪式歌——论丹阳吴歌中的仪式歌之现状及其成因 张丹   满族研究 1990年第4期 其他   个案 音乐 期刊 丹阳吴歌的蕴藏量极为丰盛,有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儿歌等。如将吴歌中的仪式歌和其他种类的歌谣相比,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数量少;二是内容单一;三是艺术性不强。从丹阳仪式歌的现状来看,是呈现出衰败的趋势的,其中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体现为仪式歌在产生的最初显示出来的艺术的综合性及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裂变;外在因素则在于仪式歌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渐失落了信仰这一传承支撑点。也有一些仪式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连同仪式歌的消失而逐渐成为历史的沉淀物,有些仪式歌则以顽强的生命力得以传承下来。无论是消失了的还是传承下来的仪式歌,其中都涉及一个根本性问题,即“信仰”问题。当然丹阳吴歌中仪式歌的衰败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程式呆板的传承、新名词出现的变异、演唱者的半职业化和年老化倾向。而能够得以传承的仪式歌也是具备了这样两个特征,即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审美意识和其他知识的传承与仪式歌的娱乐作用。
东巴舞谱的形成及其演变初探 吴宝兰   日本学论坛 1990年第4期 祭祀仪式——祭神   理论 音乐——舞蹈 期刊 “东巴舞谱”是纳西族所信仰的原始宗教——“东巴教”中的巫师——“东巴”在祭祀仪式中所用的跳神经书,它主要记录了“东巴教”仪式中的跳神动作。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即目前国内可见的“东巴舞谱”、“东巴舞谱”形成的若干前提、“东巴舞谱”形成年代的上限与下限及“东巴舞谱”的形成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从模糊到准确、从松散到系统的一个过程,对“东巴舞谱”的形成年代及其演变作了探索。
“天津法鼓”的结构研究 钱国桢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 民间信仰   个案 音乐 期刊 文章对法鼓的沿革、组织形式、分类、艺术特色、结构类型等进行了描述,特别是在结构类型部分,作者针对法鼓的基本节奏型、乐句、牌子和全套鼓段结构作了分析。作者认为“天津法鼓源于宗教音乐,后又流传于民间,历史悠久影响范围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又综合了音乐、武术、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因此可从多学科、多侧面进行研究。”
寻找《童年的国》——从“仪式”看音乐的“发生”及其“现在” 韩钟恩   中国道教 1990年第4期 其他   理论 音乐 期刊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历史”有过如是表述:“历史是生存着的此在所特有的在时间中发生历事;在格外强调的意义上被当作历史的则是:在相互共在中‘过去了的’而却又‘流传下来的’和继续起作用的历事。”作者藉此对“历史——文化”之识,对音乐的“发生”及其“现在”。
苏州道教音乐浅析 张凤麟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 宗教仪式 道教 个案 音乐 期刊 文章主要以苏州道教斋醮仪式音乐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成和发展、与民间音乐的关系以及苏州道教音乐本身的特点进行了描述。
湘桂边界地区瑶族传统婚俗与有待改革的几个问题刍议 孙秋云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 人生礼仪——婚礼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该文着重于对湘桂边界地区瑶族的传统婚俗中的婚姻形式、婚姻礼仪、离婚与再婚进行了论述,提出对其中早婚早育、婚嫁的超负荷花费以及其中作者认为的封建文化因素进行改革的建议。
萨满教信仰与哈萨克民间文学 毕�D   华夏地理 1990年第5期 民间信仰 萨满教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作者认为萨满教是一种成熟与发达了的原始宗教。它不但在历史时期里曾经作为哈萨克先民部落的全民信仰而同萌芽期的哈萨克民间文学交融在一起,而且在历史的传承当中形成为传统的社会文化意识潜入人们的心底,影响和作用于后世哈萨克民间文学的发展。作者指出在萨满教中对水、山的崇拜以及始于渔猎时代的对动物的崇拜等都在哈萨克民间文学中得以显示和印证。最后作者提出,由于萨满巫师在人们的生活中富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关各种萨满巫师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哈萨克民间文学作品中。
景颇族的丧葬和送魂仪式 旺吞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5期 人生礼仪——葬礼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该文是对景颇族的丧葬和送魂仪式的一个介绍。
上海佛教界举行佛陀吉祥日祝圣仪式 王戈弋   上海文化年鉴 1991年   佛教   非音乐 年鉴 上海佛教界举行佛陀吉祥日祝圣仪式1根据习俗,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徒都以每年5月份的第一个月圆日为释迎牟尼诞辰、成道、涅集纪念日。为了体现佛法的庄严性和一致性,经中国佛教协会和赵朴初会长的倡议,从1990年起,汉传地区佛教确定每年5月份第一个月圆日(农历四月十五)为释迎牟尼佛吉祥日,进行佛陀祝圣活动。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徒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为佛陀诞辰纪念日的传统仍然保留。5月9日上午,上海佛教界举行了佛陀祝圣活动。上海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主持了玉佛寺的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龙华寺方丈明肠法师主持了龙华寺的法会。上海其他佛教寺庙也举行了庄严隆重的佛吉祥日祝圣仪式。
道教传经仪式与《汉武帝内转》 王青   宗教学研究 1992年第2期   道教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一般来说,高级宗教往往是围绕着一个文本中心而运转的,如《圣经》之于基督教,《古兰经》之于伊斯兰教,道教也不例外。东汉以后,掀起了一股编撰道经的热潮,各种方技巫术纷纷被道士形诸文字;并以此招徕信徒,培养信仰。至晋代,几乎每个教派都有几部重要的经籍被当作中心文本在传授。如上清派的《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一卷,楼观教派的《道德经》,灵宝派的《灵宝五符经》三卷等等。
从巫术仪式到艺术——“典型”结构的文化阐释 陆学明   社会科学战线 1991年第3期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发端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符号学,当它们抛弃了西方传统哲学——实体本体论并为存在主义本体论唱起挽歌时,迎来了一个符号化的意义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典型概念或范畴称作一个符号化的意义世界:作为符号或代码(而不是作为具有固定含义的实体),它不仅从属于艺术系统,而且还有自己独立的系统、自己的语义家族和领地。
传统仪式:对青年的否定与超越 范在峰   中国青年研究 1991年第1期 社会仪式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青年这一概念是近代社会的产物.在古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多属经验型,下一代跟随上一代劳动,不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学习、准备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分工的日益细密和劳动复杂程度的提高,人们胜任社会劳动的可能性就必须建立在以充分的时间学习知识和技能上.这就在客观上规定了近现代人必须经受相当长时间的教育和训练,而不能象古代人那样边干边学,只需极短的教育、训练时间.这样一来,人们就需要进学校学习技术.人的一生,在童年和成年两者之间无一例外地存在着一段相当长的过渡时期.现代青年阶段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必然产物.
论义和团仪式的社会意义 周锡瑞   文史哲 1991年第1期   义和团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华北农民在义和团这场伟大的反帝运动中表现了显著的民族精神。在这篇短文里,我想从文化史的角度着重讨论义和团与民间文化的关系,并以此为根据探讨义和团仪式中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的源流,同时借用西方文化人类学理论中关于仪式(Ritual)与表演(Performance)的概念来解释义和团如何利用早已存在并相当普遍的民间宗教仪式唤起农民,发动这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运动的。
满族民间宗教仪式中的单鼓音乐 宋锦生、赵志强   中国音乐 1991年第1期 民间宗教 满族 理论 音乐 期刊 “萨满教”是满族民间宗教。满族先世,从肃慎开始,经**,女真直至清王朝,“萨满”作为满族人民心目中神的化身,始终受到极度的崇拜。即使在民国和日伪时期,“萨满”作为能保佑平安,消除灾难的祖先神灵代表,仍然在满族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图腾的忏悔——论鄂温克人的猎熊、祭熊仪式 宁昶英   社会科学辑刊 1992年第2期 风俗仪式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鄂温克人的猎熊、祭熊仪式是其图腾崇拜的奇异风俗。猎熊与祭熊在理论上存在难以解决的矛盾。但实际考察猎熊是鄂温克人为生存迫不得已而为之;祭熊是图腾崇拜一种赎罪忏悔意识,也是一种巫观念。
日本人最注重礼仪人一生有多项仪式     国际新闻界 1992年第3期 仪式介绍   介绍 非音乐 期刊 日本是世界上最注重礼仪的国家之一。在那里,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要举行许多礼仪。在日本,孩子出世后第一个仪式是命名。孩子生下来的第七天叫作‘御七夜’,是命名的吉日。当日要在家中设宴庆祝,同时正式宣布孩子的名字。接下来的仪式是到神社参拜,男孩子是在出世后的第31天,女孩子是在第32天,由祖母或母亲抱着,穿上喜服,系衣服的绳子绕在脖子上,去参拜地方神,祈祷孩子平安成长。孩子出世后的第一百天或一百二十天,有一项小孩‘食初’的仪式,祝贺孩子已长到能够出牙齿的阶段了,并希望他(她)能够健康地成长下去。仪式开始时,家长摆出了红豆饭、烤鱼、清汤、咸梅和小石头,用柳树条的白木做成筷子,叫小孩吃红豆饭,即使能够吃到一粒也好。为什么要小石头呢?这是因为石头坚硬,象征孩子长出来的牙齿也能象石头一样结实,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茁壮成长。
论影视剧中的仪式场面 张宏梁   艺术百家 1991年第2期       非音乐 期刊 艺术的起源,与图腾崇拜、祭祀礼仪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许多论文论著(诸如余秋雨《中国戏剧文化史述》等专著)中都论及过。现在,我们提出一个反向的命题:艺术,尤其是电影、电视、戏剧艺术对仪式场面又是怎样的青睐。我们讲的“仪式场面”这个概念,与余秋雨讲的“仪式性召唤结构”中的“仪式”、“仪式性”有所不同。
生殖崇拜的原始宗教仪式 卢敏飞   广西民族研究 1991年第1期   生殖仪式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就纳入历史发展过程的第三种关系就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活的人们开始生产另一些人,即增繁,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的论断问世后,婚姻家庭史的研究揭开了崭新的一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婚姻家庭,毫无例外地经历了群婚、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婚。而群婚,是人类历史上历时最久,对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起过深远影响的婚姻状态。如今,尽管人类大部分已迈入了文明社会,但它仍经某种特殊的方式,在特定的场所时有出现,壮族也不例外。在此,我就壮族婚姻家庭形态中所存在的群婚和群婚残余现象进行些肤浅的探讨。
太阳神及其崇拜仪式 何星亮   民族研究 1992年第3期 太阳神崇拜 原始宗教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太阳神是最重要的自然神之一,太阳崇拜曾在历史上普遍存在。但关于太阳神及其崇拜的某些问题,学术界尚无一致意见。本文就太阳崇拜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一、太阳神观念的形成及其类型太阳神观念是太阳崇拜的基础,它是以人的意识形态表现的,是蕴藏在人的心灵中的太阳崇拜文化元素。太阳神观念是怎样产生的?它有几种类型?学术界说法不一。
仪式舞蹈的符号分析 路易斯·A·赫�� 张淼 文艺研究 1992年第3期 仪式舞蹈   理论 音乐-舞蹈 期刊 对于仪式舞蹈的符号分析我想提供三种随后会多次阐说的意见。第一种意见,就舞蹈来说,我指的是那种多元的现象,它不单包括模仿空间动作,而且也包括同样是有意义的色彩与音响的使用,参加者社交的与仪式的任务,为人们自己所理解的舞蹈的社会与宗教的目的,舞蹈在仪式活动的秩序里或循环里的位置以及这种符号活动与其它符号体系的关系。
维克多·特纳的仪式象征分析述评 陈霞   宗教学研究 1993年第2期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本文将系统地阐述维克多·特纳(VictorTurner)的仪式象征分析理论及其对宗教人类学和仪式理论研究领域的新贡献。他的分析模式在宗教人类学的仪式研究中很有价值,也很独到。由于在特纳的一生中,某些研究工作的关键性转变总与他生活中的重要转折相互联系,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他简要介绍一下。
商周陟神仪式与《离骚》中有关描写 王青   东南文化 1993年第2期   古代仪式   非音乐 期刊 张光直先生在其《中国青铜时代》中曾提出过一个开始不被重视,以后又引起争议的观点,他认为: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乃是巫觋通天地工作的一部分工具。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是否有这种意义,笔者没有资格置喙。但我觉得,张光直先生与此相关的另一个观点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早期巫术中,动物乃是帮助巫师交通人神的重要伙伴。张光直先生的研究,使我们对商周时期的巫术观念及巫师沟通天地时的操作过程有了全新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把楚辞放在原始巫术文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将会有新的理解与感受。
朝觐的仪式和程序 赛生发   中国穆斯林 1992年第3期 朝觐仪式 伊斯兰教   非音乐 期刊 该文是对朝觐仪式和程序的铺陈性描述。
论“孕育仪式”及其文化内涵 赵世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1993年第4期 生殖信仰     非音乐 期刊 “孕育仪式”最早是由冯汉骥先生提出来的。此后,学术界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这个仪式的形成原因、在民俗中的保存情况,特别是在这个仪式中农业民族所寄寓的观念和信仰更是鲜有提及。于是,关于中国春季民间节俗中农历“三月三”前后的歌舞、娱乐活动,包括在这个活动中过去很多地区所残存的“野合”习俗等,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又何以在农业民族中长期存在?这些问题也就不易说清楚了。本文拟联系农业民族的文化特点,就这个近乎“野蛮”的“孕育仪式”作点分析,以求教于学术界。
基诺族狩借仪式与血缘婚遗存的融合互渗 杨知勇、陈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1993年第3期   基诺族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在山地民族的经济生活中,狩猎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的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有的与农耕经济同等重要。狩猎经济与农耕经济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首先是劳动对象不固定,处于时有时无、游动不定状态;其次是劳动对象不象农作物那样任人支配,它可以受制于人,也可以反伤于人;再就是劳动场合多为森林茂密的高山深箐,狩猎过程缺乏安全保障,有时受着风雨雷电的侵袭,有时遇到岩崩山坍的威胁或山洪激流的冲击,这一切,使得人们在从事狩猎时对神秘力量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依赖感,其强烈的程度,远远超过从事农业生产时的心态。
彝族婚姻礼俗与仪式概述 张福   学术探索 1993年第3期   彝族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彝族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跨越许多历史时代的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多年来,曾有不少中外学者,曾从不同的角度对这座层次复杂的宝库进行过发掘和钻探,但宏观上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其广度和深度有待于微观的具体研究的不断发展。彝族二十多个支系的婚姻形态琳琅满目、异彩纷呈,既有原始古风的“昔那路亚”群婚的遗迹,又有凉山彝族的“家支外婚”和“等级内婚”;更有昆明萨咪族中流行的与汉族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迎娶仪式。对这些婚姻形态的研究,无疑地必将从许多方面丰富人类婚姻家庭的历史。
蒙古族萨满教招子仪式 尼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1993年第5期   萨满教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在远古时代,由于人类的智力还未得到发展,所以他们除拥有自身的力气之外,几乎没有其它的生产能力可言。要想从外界索取什么,只能使用与它有关的巫术。所谓巫术,是指人们为了实现其愿望而采用的具有吉兆的或恶兆的言语、行为和现象等。譬如说,夏天干旱,草场和牲畜受到威胁,人们希望老天爷降雨解旱,便举行洒水仪式,模仿下雨。他们相信,采取这样的办法,天气就会转阴降雨。同样,人类自从开始认识自身,了解到增加氏族人口之必要性后,也使用起生殖巫术。那时,人们常常用繁殖力强的动植物来进行生殖巫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大部分用山羊和鸟类来做生育巫术。据阴山、贺兰山岩画所展现的生殖崇拜画面来看,那时想要孩子的男女就到羊群中间去,进行性交活动。蒙古人同样是以山羊来促成其生殖繁衍的。他们在宰羊后,不许随意扔掉羊尾巴,而是恭恭敬敬地把羊尾巴放在蒙古包衬毡里。《山羊尾巴变孩儿》的神话,真实地记载了这一古老的习俗。要想全面而深刻地了解这类巫术中反映的原始的幼稚观念,还是来看看一直保留到现代的蒙古人招子仪式。
史诗中祈子仪式的比较研究 张彦平   民族文学研究 1993年第3期   柯尔克孜族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经过长期的播迁和流变,不但积淀了许许多多美丽、古朴的神话传说,而且还保存了数量可观的、“图释”这些神话的原始宗教仪式,并形成带有稳定形态的情节结构附丽在史诗的叙述层面上。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古老的原始宗教仪式在柯尔克孜民众的现实生活中,逐渐湮没消失。致使史诗中存留的仪式失去了生活中的依托,变得愈来愈虚无飘渺。
宗教庆典仪式(上下) 维克多、伊迪丝·特纳 徐华龙 民俗研究 1993年第3、4期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在对“宗教”这个词下定义时,我们理应究本清源,从古法语追溯到拉丁词religio,因为它所赖以滋养的土壤,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即西欧的文化传统。我们看到,根据卡塞尔的《新拉丁文辞典》的定义,religio意指:“对宗教礼仪和道德方面的良知良心的严格遵守,某种崇拜对象,圣物或圣地,对某个具体神祗的崇拜,人与众神之间的某种契约关系。西塞罗认为该词源于relegere,其意为“再概括”或“再思考”、“复述”。
电影:一种文化仪式 郑向虹   电影艺术 1993年第4期 当代仪式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电影是什么的命题折磨了几代人,但这依然是个难解的斯芬克斯迷。关于电影本性讨论的书刊已经汗牛充栋,让后进的学者望而生畏,于是人们逐渐放弃了这种形而上学的研究,转而求诸于文化学与心理学的成果。
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一次创举──从“中国祭祀仪式与仪式戏剧研计会”说起 曲六乙   法音 1994年第12期 其他   理论 非音乐-戏剧 期刊 会议综述。
赵朴初会长在香港天坛大佛开幕剪彩仪式上的致词     法音 1994年第2期 仪式报道     非音乐 期刊 大屿山宝莲样寺天坛大佛开幕典礼现在开始。天坛大佛的建造是佛教史上一件大事,之所以是一件大事,第一是发心伟大。宝莲禅寺的大德们造佛因缘,是为了香港的安定繁荣,为了国泰民安,为了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世界和平。
永登青龙山永宁寺隆重举行奠基仪式 述西   法音 1994年第2期 仪式报道     非音乐 期刊 刊讯甘肃永登县青龙山永宁寺,于一九九三年农历九月十六日举行奠基仪式。兰州市宗教局孙世访局长,市政协常委、市佛教协会会长融开法师,永登县李远龙副县长及县政协、统战、宗教等部门领导出席了奠基仪式并发表讲话。由融开法师主法,四众弟子进行了佛事活动。
浙江台州小明因寺举行重建奠基仪式 智文   法音 1994年12期 仪式报道     非音乐 期刊 103日,浙江省台州地区温岭市佛协为小明因寺的重建工程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位于温岭市江厦乡梅溪龙鸣山麓的小明因寺,是台州地区除天台山国清寺外的第二大古刹,东南沿海的一大丛林,始建于咸通五年,至今有一千一百余年历史。该寺又是省级森林公园,但因殿宇多年未修,破败不堪。
为“成人仪式”叫好 龙升旗   教育与职业 1994年第4期 当代仪式     非音乐 期刊 欣闻上海在外滩公园举行了首届成人仪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此项活动意义非同一般「成人」这个词看作偏正结构,可理解为「成熟的人」,如果看作动宾结构,则是「成长为人」的意思。
狗与猴:图腾仪式和文学中的接近类型—从瑶族与藏族图腾文化说开 夏敏   民族文学研究 1994年第3期       非音乐 期刊 动物王国中与人类性情最相投的是狗与猴,在原始的图腾崇拜中,有的民族择其一种为图腾,有的二者皆崇。凡是以此一种或两种作为图腾来崇拜的民族,必然有其原始文化上的相似性特点。本文从语属瑶语支并信仰盘瓠的瑶族跟藏族的图腾文化做比较入手,发现形成图腾文化相似性的可比性特征在于:(1)以狗和猴为动物图腾与山地丛林民族的狩猎、采集经济有关;(2)崇信者多跨地域分布,生产活动具有游移性特点(如藏族的游牧,瑶族的游耕),(3)其远古族群有过直接或间接的交往《如藏族和瑶族历史上皆与犬戎有关)。狗、猴图腾族一般相似性特征如:狗和猴都是雄性动物图腾,是人类起源的肇始者,一切图腾崇拜有着相近的思维类型,图腾文学起源于图腾仪式。基于这些方面,我认为藏族远古时代的猴图腾崇拜和瑶族至今保存的狗图腾崇拜也具有内在一律性的东西。以瑶、藏图腾文化比较为例,笔者认为,相异文化有相似文化类型,类型具有泛文化性质。
论西藏原始祭祀习俗、仪式和艺术 刘志群   民族艺术 1994年第2期       非音乐 期刊 论西藏原始祭祀习俗、仪式和艺术西藏刘志群早期宗教性练已文化艺术,以驱鬼逐疫、祭神沂祥为目的,以巫术和祭褓仪式及其诸多习俗、艺术活动为中心内容,是世界上所有古老民族共生的一种人类原始文化现象。
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一次创举──从“中国祭祀仪式与仪式戏剧研计会”说起 曲六乙   中国戏剧 1994年第7期       非音乐 期刊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5月中旬,应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汉学研究中心、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的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薛若邻和我率领大陆9位排戏学者,飞渡海峡,在台北参加。
传播学研究中的仪式派──暨叙事文文体分析法介绍 孙皖宁   戏剧仪式研究 1994年第4期       非音乐 期刊 传播学研究中的仪式派──暨叙事文文体分析法介绍孙皖宁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学者詹姆斯·凯里在其1989年出版的著作。
论曹禺前期剧作的仪式性 胡志毅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       非音乐 期刊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的批评方法来论述曹禺前期剧作的仪式性。全文分两部分:一、仪式:从世俗上升到宗教。仪式应该有三个层次的建构:世俗仪式、审美仪式与宗教仪式。曹禺的前期剧作作为一种审美仪式,是与宗教仪式和世俗仪式上下贯通的,并以世俗(社会──政治层面)和宗教的双重特性获得极大成功,成为一种类似于马丁·艾斯林所说的“国家的仪式。”二、祭典:从宗教转化为象征。曹禺的前期剧作,首先是一个神话祭礼的世界、一个原型象征的世界。观众为什么对曹禺剧作那么迷恋,就是因为曹禺的前期剧作孕含了神话祭礼──原型象征的模式,因此曹禹的前期剧作不仅是仪式性,而且也是象征性的典范。
喜剧与仪式 赛弗 张健 固原师专学报 1994年第1期       非音乐 期刊 为了说明喜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我们必须追溯到遥远的阿里斯托芬和古希腊人的时代。喜剧的意义有如原始部落一般古老,柏格森和梅瑞狄斯的理论为了喜剧的完美而去掉了其原始的亵渎,然而,这种亵渎的成分却又有詹姆斯、卡夫卡和“现代派”的身上得到奇妙的重现。
中国佛教寺院的讲经仪式 时空   华夏文化 1994年Z1期     仪式报道 非音乐 期刊 中国佛教寺院的讲经仪式时空寺院僧众的一项重要使命即学习佛教教理。在佛陀告诫信徒的八正道中,其中正见指对佛教四谛等有正确见解,正思维指对此有正确的思维,正语指不说非佛理之语,正念是明记佛教真理。
藏传佛教寺院羌姆与驱邪仪式 郭净   民族艺术研究 1994年第5期       非音乐 期刊 藏传佛教寺院“芜姆”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其中大都包含着驱邪的仪轨。这类仪式融合了佛教以及藏族传统信仰的诸多成份。故而它们借助一系列象征物所传达的意义也决非单一的,而是涵盖甚广的。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对羌姆驱邪仪式的内涵作全面的分析,而是力图把它放在藏族的民俗活动的大背景下加以观察和诠释,并藉此从一个前入较少关注的角度揭示寺院羌姆与西藏民间宗教(FOLKvreLwin)的关系。本文的讨论。既充分利用了笔者田野调查所积累的资料,也尽可能参阅了古人和今人的论著。
为“成人仪式”叫好 尤升旗   河南教育 1994年第6期       非音乐 期刊 为“成人仪式”叫好尤升旗欣闻上海在外滩公园举行了首届成人仪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此项活动意义非同一般。“成人”这个词看作偏正结构,可理解为“成熟的人”;如果看作动宾结构,则是“成长为人”的意思。
独特的青瑶、白瑶丧葬仪式 张兴智   文史春秋 1994年第6期     仪式介绍 非音乐 期刊 独特的青瑶、白瑶丧葬仪式张兴智贵州省荔波县瑶山瑶族自治乡的瑶族,分为青瑶和白瑶两个支系,他们中的老年人谢世之后,其丧葬仪式,具有非常浓烈的民族色彩和戏剧性,十分独特。青瑶独特的砍牛丧葬青瑶是瑶族的一个小支系,因其穿青布衣服而得名。
从傣族“苏荒怀”祭牛仪式看云南古代的牛祷习俗 玉腊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     民俗仪式 非音乐 期刊 从傣族“苏荒怀”祭牛仪式看云南古代的牛祷习俗玉腊“苏荒怀”,傣语意为祭牛仪式或“叫牛魂”仪式,是西双版纳勐腊傣族农村的一种古老农祭习俗。它不仅产生较早,沿传时间较长,而且在以农耕为主的傣族社会生活和人的观念形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从彝族神话传说及丧葬仪式看套路武术的雏形 赵晓江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       非音乐 期刊 从彝族神话传说及丧葬仪式看套路武术的雏形赵晓江在一九八九年"云南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有一批新挖掘、整理的优秀项目展演,其中文山州麻栗坡县彝族白倮支系陆孝忠等人的传统武术表演尤具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村落集体仪式性文艺表演活动与村民的社会组织观念 刘铁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6期       非音乐 期刊 在中日联合农村民俗考察中①,我一直把村落集体的文艺活动作为自己调查的中心内容。民间文艺活动,在中国浙江农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和节日仪式、宗教祭祀和人生仪礼等结合在一起的。
神歌与萨满教仪式 孟慧英   满族研究 1995年第2期       非音乐 期刊 神歌与萨满教仪式孟慧英“巫之事神,必用歌舞”.《郑氏诗谱》言道:“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敬神、乐人者也。”萨满亦属“歌舞兼能”的巫现一种,其歌容舞貌亦即“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由政高亢明澈,舞履纵放风云。
早期天地会结盟仪式及其象征意义 宋军   清史研究 1995年第1期       非音乐 期刊 结盟仪式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秘密结社之中,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自从有史以夹.便与“秘密万下了不解之缘,正象阳与阴、明与暗、上与下等诸多二元的统一相问.人类社会也存在着它的公开与隐秘,二者相互依存,无法分离。德国社会学家金美尔称之为“第二个世界”。而主要存在于这一隐秘世界中的组织与团体.便被称为“秘密结社”,结盟仪式所具有的意义则在于加深加入者与非加入者之间的区别,使新来者为了超越这一断层,有意识地接受象征性“死亡”的考验,最终获得诸多秘密结社各自撞憬的“神圣世界”在哲学、目的或世界观上的启示。
从“中国祭祀仪式与仪式戏剧研讨会”说起; 曲六乙   四川戏剧 1995年第2期     仪式报道 非音乐 期刊 从“中国祭祀仪式与仪式戏剧研讨会”说起曲六乙1994年5月中旬,应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汉学研究中心、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的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薛若邻和我率领大陆9位傩戏学者,飞渡海峡,在台北参加了中国祭祀仪式与仪式戏剧学术研讨会。
东巴仪式音乐的若干调查与研究 桑德诺瓦   中国音乐学 1995年第4期     仪式考察 音乐 期刊 东巴仪式音乐(有研究者曾称作"东巴调"或"东巴唱腔")即运用于纳西族东巴教道场仪式、法事仪式之中的音乐。东巴音乐寄附于东巴教的存在而存在。在东巴教中,音乐不仅具有丰富其仪式内容和形式的功能,同时还兼有渲染宗教气氛。
《瑶人文书》及其宗教仪式(上下) 白鸟芳郎   云南档案 1995年第3期/第4期     少数民族仪式 非音乐 期刊 瑶族部落五种重要的仪式,我们参加了四种并观察了他们的全过程,在收集到的瑶人文书中,已包括了很多祷告书和符咒。利用这些书,我们能知道这些仪式和各种仪式每一细节的含义。第三次调查收集的文书,集中在1974年出版的有关杂志上,主要有:1、开坛书。当“设鬼精灵崇词司祭者”执行卦灯及合年仪式时用的祷告书。2、超度意者书。部落在祖先崇拜仪式中供奉祖先灵魂时使用的祷告书。3、香骨表书。为还未发现的灵魂体祷告时所使用的祷告书。瑶人文书是用汉文写成并在瑶族部落中广为流传的文书集。
天下第一奖——素朴庄严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龚静   科技文萃 1995年第2期     当代泛仪式 非音乐 期刊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诺贝尔奖始终是举世公认的全球最高成就的科学奖,它象征着人类文明的突破和发展,预示着人类进步和美好的未来。自从1901以来,每年的12月10日这一天,在前一年为人类作出了最杰出贡献的科学巨星,将走向诺贝尔奖授奖大厅,去领取这举世瞩目的——
与宗教祭祀仪式相结合的戏剧表演 胡添程   四川戏剧 1995年第5期     民俗宗教仪式 非音乐 期刊 重庆地区民间戏剧的样式十分丰富,它大致可分为:阳戏、庆坛戏、延生戏、丧戏、会戏、师坛戏等六种。这些民间戏剧活动从始至终都贯穿着请神、祀神、祈神和送神这样一条主要线索。在举行这种祭祀奉神的宗教仪式的时候,戏剧表演穿插其间。因此可以说,它们是一种以祭祀奉神为主要构架的、宗教仪式与戏剧表演相结合的特殊艺术样式。
纳西族的超度什罗仪式 习煜华   西藏民俗 1995年第1期     民俗仪式 非音乐 期刊 纳西族盛行原始的东巴教,东巴教中的祭司称为东巴。东巴死后,要为之举行一个特定的超度仪式,叫超度丁巴什罗仪式,简称什罗仪式。意思是把东巴死者的灵魂超度到丁巴什罗居住的地方。仪式名称中的什罗有两种含义,一是传说中的圣人丁巴什罗,二是指死者东巴。丁巴什罗原是藏族本教祖师,不同的汉语翻译分别写成“登巴贤若”“屯巴辛饶”“丹巴喜饶”。在纳西东巴经书中出现的丁巴什罗,在翻成汉文时则通写为丁巴什罗。
花山崖壁画——图腾入社仪式的艺术再现和演化 潘其旭   民族艺术 1995年第3期       非音乐 期刊 规模宏大、气势磅薄、造型古朴、风格粗犷的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在人类历史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在连绵200多公里的178处画点中,尤以左江支流的宁明江畔耀达“岜莱”即花山最为宏伟壮观。其人像之众,物像之多,场面之大,实为世界原始崖壁画所罕见。在那高达44米、宽135,总面积约500平方米的临江悬崖峭壁上,绘有1300多个各种图像,可谓集左江崖壁画之精华所在。
婚礼前仪式化的对抗 子牛   环境 1995年第6期       非音乐 期刊 在动物界,特别是哺乳动物,为了争夺配偶,雄性之间往往发生激烈的争斗,一些动物学家对这种现象冠以“婚礼前仪式化的对抗”的幽默称谓。雄性为了夺得统治地位,常以武力压服其他雄性同类,胜利者可以赢得群体中大部分或全部雌性;而弱者往往连一个配偶都得不到,甚至会落得逐出群体的可悲下场。
半空中的离婚仪式 宇光   航空知识 1995年12期       非音乐 期刊 在经过15年的夫妻生活之后,林达的丈夫提出离婚要求,林达拒绝在离婚书上签字,她提出一个近似苛刻的条件:除非在跳伞后延迟开伞的空中签字,否则她绝不离婚。于是,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六,林达和她的丈夫,还有一名律师一起登上飞机,3000米的高空跳下,在自由下坠中,律师靠近林达,递给她离婚协议书,于是,林达在急速的下降中签上自己的姓名。而她的丈夫杰尼作为证人也在林达附近同他们一起下落。
香港青松观向内地诸山道院捐款 刘军   中国道教 1996年第3期     捐赠仪式报道 非音乐 期刊 香港青松观向内地诸山道院捐款中国道协在白云观举行赠款仪式青松观是香港地区的主要宫观,属全真龙门派。该现在侯宝垣观长和董事会同道的努力下,日趋完善和繁荣。
第四届国际佛教学术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 汇通   当代亚太 1996年第1期     佛教颁奖仪式 非音乐 期刊 1995年12月18日,第四届国际佛教学术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社科院举行。任继愈、郭朋、方立天、巫白慧等佛学研究专家和学者60余人出席。任继愈先生主持了向黄心川先生的颁奖仪式。此奖是韩国民办研究机构大韩传统佛教研究院在韩国独立后设立的。该研究院主要研究韩国传统佛教的历史和现状,整理出版有关亚洲佛教的经典和著作。
金瓶掣签仪式在拉萨圆满完成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掣出国务院代表罗干和特派专员江村罗布等主持盛典     法音 1996年第1期     藏传佛教仪式 非音乐 期刊 金瓶掣签仪式在拉萨圆满完成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掣出国务院代表罗干和特派专员江村罗布等主持盛典新华社拉萨十一月二十九日电认定十世班禅大师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今天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严格按照藏传佛教仪轨举行。..
赵朴初会长听取嘉木样副会长关于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金瓶掣签册立仪式和坐床典礼的情况汇报 徐玉成   法音 1996年第1期     仪式活动报道 非音乐 期刊 1995年12月1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班禅灵童寻访小组总顾问赵朴初居士,在北京广济寺听取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灵童寻访小组成员嘉木样活佛关于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金瓶掣签册立仪式和坐床典礼的情况汇报
江泽民题词高度评价历世班禅大师悬挂“护国利民”金匾仪式在藏举行     法音 1996年第7期       非音乐 期刊 江泽民题词高度评价历世班禅大师悬挂“护国利民”金匾仪式在藏举行人民日报日喀则5月28日电新华社记者多吉占堆、倪四义、人民日报记者张忠报道: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赠的“护国利民”金匾悬挂揭幕仪式今天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举行。全国人...
十一世班禅受戒仪式在扎寺举行──西藏自治区党政领导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宗教局代表祝贺受戒圆满成功     法音 1996年第7期       非音乐 期刊 十一世班禅受戒仪式在扎寺举行──西藏自治区党政领导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宗教局代表祝贺受戒圆满成功新华社日喀则六月一日电(记者倪四义、多吉占堆)今天,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受沙弥戒仪式,按照宗教仪轨,在历世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庄重举行。今天,藏历...
山子瑶丧葬仪式研究 邓文通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     丧葬仪式 非音乐 期刊 山子瑶人崇拜鬼魂,以复杂的丧葬仪式表示对鬼魂的安置、安慰、讨好,寄托对死者的哀思,乞求鬼魂宽恕、保护、相助,解除对死亡的恐惧,本文对此仪式作一描述。
孤儿角色与成年仪式 陈玉平   民族文学研究 1996年第4期     仪式角色研究 非音乐 期刊 以“孤儿”为主人公的民间故事遍布世界各地,其故事类型主要有“田螺姑娘型”、“天鹅处女型”、“找幸福型”、“百鸟羽衣型”、“两兄弟型“和“灰姑娘型”等。孤儿的性别有男有女,他们总是在少年时失去了父亲或母亲,并遭受各种磨难和考验;但同时又得到他人的帮助,最后孤儿总是获得幸福。由于孤儿角色涉及的故事类型较多,本文仅就田螺姑娘型故事探讨“孤儿”的角色及其成礼内涵。
保龄球源于宗教仪式 岚斋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       非音乐 期刊 保龄球是英文Balling的译音。是在木板球道上滚球使之撞击球道前端10只木瓶的运动项目,也有人称之为地滚球。现代保龄球运动起源于15世纪德国的宗教仪式。那时,木柱被教徒们视为邪恶的象征,人们用球击倒木柱就可以免遭厄运,这就是现代保龄球的雏形。以后,保龄球逐渐走向民间,成为百姓们喜爱的游戏。
古希腊及罗马的Mυστηριον(神秘仪式) 王来法   世界宗教研究 1996年第1期     国外仪式 非音乐 期刊 古希腊及罗马的Mυστηριον(神秘仪式)王来法一、Mυστηριον一词的含义Mυστηριον指的是一种宗教仪式,这种宗教仪式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只有那些正式参加仪式的人才知道,对其他的人是绝对保密的。关于这个词的来源,亚历山大的克莱门在《劝勉希腊...
杀牲献祭与结合仪式──以贵州傩仪中的献祭仪式为例 张建建   世界宗教研究 1996年第4期     傩仪式 非音乐 期刊 本文以傩仪献祭为例,简略地讨论了结合仪式的意识结构或象征意义。
采草习俗与献身祭神仪式──《诗经》原型研究之一 杨树帆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       非音乐 期刊 本文通过对《诗经》时代采草习俗的分析,说明花草与婚恋、祭神仪式相关。进而探讨采花采草习俗与原始先民花草崇拜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对高媒祭祀的桑林”“云梦之会时,主要是女性以性献身的祭神仪式。
第十一世班禅受戒仪式在重举行扎什伦布寺举行祝贺庆典     中国宗教 1996年第3期     藏传佛教仪式 非音乐 期刊 第十一世班禅受戒仪式在重举行扎什伦布寺举行祝贺庆典据新华社消息,6月1日,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受沙弥戒仪式,在历世班排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措钦大殿释迦牟尼像前.按照宗教仪轨庄重举行。6月3日,扎寺举行受戒庆典,向十一世班禅表示热烈祝贺。
岑巩的喜傩神仪式及仪式象征 杨兰/张业强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     傩仪式 非音乐 期刊 从宗教学的意义上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神鬼世界的空间,尽管这个神圣空间仅仅是世俗空间的分隔点,亦或说在时间上它是一段常规的世俗生活与另一段常规的世俗生活的联结点,但它对人们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因为它关乎人们的世界观,对世界的认识模式、信仰及其支配下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往往通过“仪式”的模式保存下来。这就是为什么现实的中国乡村有那么多大大小小、或隐或显的庙宇、祠堂、家坛神龛保存下来,有那么多的围绕上述神圣空间而举行的各种仪式的原因。本文将以贵州省岑巩县主要流传于侗族地区的傩坛仪式喜傩神为例,探讨有关仪式的神圣空间及仪式象征的问题。
孤儿角色与成年仪式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       非音乐 期刊 雷同文章
绝地天通:作为“圣域”象征的祈请仪式──以贵州傩仪“开坛迎圣”为例的仪式研究 小鸣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     傩仪式 非音乐 期刊 仪式是一连串动作、行为的系统,其中又有充分的虚拟性、表现性,种种仪节细微之处,无不具有戏剧的特征.在屈原描绘过的楚地的祭神仪式中,巫现们扮演诸神的所作所为;在西亚和希腊的阿都尼斯祭祖之中,人们装扮了自然苏生之神阿都尼斯,参祭者们扮演让他死、又让他活过来的故事.所以,人们对仪式以“文化的戏剧”、“存在的戏剧”[1]来表述它,是从它的动作性、程式化的角度的一种观察。在冲滩还愿的仪式中,其戏剧化的程式性、形式化是更加醒目的。在更多的地方,滩仪的当事人是将其称为“滩堂戏”的,研究者们又多称为“仪式剧”或“祭扫剧”.将仪式视为戏剧便引导我们从其形式的一般特征进入其结构──依此而言,作仪作为一种行动的结构,以其反复重述的方式,强化着各自具有组织形式和内容的构件,由此便形成了仪式相当突出的程式化的特征。
巫术禁制与傩除仪式象征之分析——兼作古傩、今傩与跨文化事例比较 小鸣   贵州社会科学 1996年第2期       非音乐 期刊 在各种文化体中,驱除仪式都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研究其中所隐藏的文化内在运行机制和逻辑,对于深入进行文化分析当有重要启发作用.驱除仪式在中国各民族文化体中也发挥过重要作用,对其内在的意义结构和逻辑结构的分析,则有助于深入考察各民族文化体的内在构造.本文拟以中国古代宫廷“大傩”仪式、今日民间文化中的“傩仪”为例,试作分析,以揭示仪式作为文化体系的象征体系的功能及其在文化体系中发挥作用时的内在机制,望能对文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沪上首次护士授冠仪式在浦东举行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1996年第2期     现代泛仪式 非音乐 期刊 1996年毛月3日,上海第一次护士授冠仪式在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举行。点点烛光中,20多位护土长代表全院170位护土,在南丁格尔像前在严直鲁,耍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贯穿护理工作,*行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护土是“天使的职业”。公利医院希望通过宣管,使护士更热爱自己的工作。医院专门为护土设立了“天使奖”,每年评出十位最佳护士,晋升一级工资、路阅报刊一份。
关于“文革仪式”的文化解析 干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1期     当代仪式 非音乐 期刊 在中国大地上曾存在了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事后常常被人们称为是一场“没有文化的大革命”或“大革文化命”的大动乱大灾难.这评价十分形象也大体准确,但不十分全面,过分的感情化和单一的政治性裁判,显得有些肤浅表面.因为,“文化大革命”中确实出现过、并始终伴随了文化大革命全过程的,除过极左的政治以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中包融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文化大革命”赋予了一定的文化意味.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中国人,一定不会忘记,60年代中期的中国突然盛行开一系列程式化的文化现象:“忠字舞”、“语录歌”、“领袖像章”、“早请示晚汇报”、“手捧红宝书”等现象充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似乎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直接面对着伟大的毛泽东.很快形成了全国上下一支歌(语录歌)一个舞(忠字舞)、八亿人民八个戏(样板戏)的局面.进入70年代后,尽管发生了林彪自我爆炸的变故,但程式化文化现象的势头不仅未有减退,反而变本加厉发展到以虚构的艺术形象为崇拜偶像的程度(如“学习潘冬子,做毛主席的好孩子”、“学习春苗,与走资派作斗争”),并一直延续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成人仪式”种种     今日民族 1996年第4期     世界仪式介绍 非音乐 期刊 在世界很多地区,少年人须经过“成人仪式”才能成为“大人”。在刚果,少男在“成年仪式”上须接受“挫牙礼”,即由族长持大小不等的挫刀将门牙—一挫成尖刀形,如同斑马、狸猫或老虎的牙齿一样,其寓意是:此少年已长大成人,有能力和毒虫猛兽一比高低了!在澳大利亚强希族中,接受“成年考验”的少男须在成人们人为制造的“恐怖噪音”的包围中“面不改色心不跳”。此后,有3名成年男子向这名少男接连提出挑战,少年在搏斗中吃败仗可原谅,但绝不可面露惧色。瑙鲁少男的“成年仪式”是从高8米左右的悬岩上一跃而下。尽管少男们在跳崖时几乎个个摔得脸破腿折,但这种已流行了几百年的习俗至今仍在瑙鲁风行不衰。在墨西哥海滨地区,少男们接受的“成人考验”是身上系着一块大石头游过一条海峡!加拿大罗基地区的印第安少男在“成年仪式”上须生吞一条活软易,不敢问津者将永远没有资格成为“大人”。
民俗意识的回归——河北省赵县范庄村“龙牌会”仪式考察 陶立�[   民俗研究 1996年第4期     民俗仪式 非音乐 期刊 民俗学作为一门现代社会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离不开现实的生活基础和需要,它要不断从现实的传承中汲取资料和营养。中国民俏学在经历了将近30年的沉寂之后,进入八十年代,方取得长足的发展,这绝菲偶然。它的发展是和八十年代中国的政治、恿想、经济、文化背景相联系的,是和社会各类民俗事象的恢复、民众民俗意识的回归分不开的。
“九七”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会址──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刘正才   今日民族 1996年12期       非音乐 期刊 “九七”香港回归临近,港府各项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最为引人注目的重要工程,是“九七”香港回归交接会址——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位于香港岛湾仔。香港贸发局1985年向港府申请拨地,1988年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香港会展中心落成启用。按照一幢楼(underoneroof)的概念,在会展中心场地内,将展览场、酒店、办公楼、住宅、餐厅、酒楼、银行、花园、停车场全部集中在一起。由于场地大、环境好、设备齐全先进,展览业务不断,排期已逾“九七”之后。
莎士比亚与宗教仪式 威尔逊·奈特   世界宗教文化 1996年第1期     西方宗教仪式 非音乐 期刊 莎氏早期浪漫喜剧写的是个人的欲望企求,它们呈现的是一幅和谐团圆的画面。历史剧的任务则比较严肃了,写的是英国历史里面种种暴烈的抗争,讲的是英武、荣誉,尤其是讲理想的君主。莎士比亚的戏总是通过个人反映普遍,因此必然认为君主是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在君主身上个人的和普遍的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个中心人物的内容是丰富的。
奇特的授巾仪式 张杏云   少年儿童研究 1996年第2期     当代仪式 非音乐 期刊 奇特的授巾仪式·活动简介·通往龙山顶烈士墓的石阶上,每隔一段距离就站着4名队员,横排列队。第一人拿着一片巨大的绿叶模型,第二人抱一束鲜花,第三人双臂前伸,手捧一条鲜艳红领巾,最后一人向正在上山的人行着庄严的队礼。
由诺贝尔颁奖仪式想到的 亦杰   税收与社会 1996年第9期     西方当代仪式 非音乐 期刊 一位参加过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中国作家曾撰文描述颁奖仪式:"在授奖台上,获奖者与国王、王后平行地坐在舞台两边,台下是内阁首相、大臣和来宾。瑞典用最庄严、最隆重的形式肯定科学家、作家的追求,把科学文化放到社会金字塔尖上。发奖仪式...
古代的成人仪式——冠礼 王思鲁、王垂基   文史杂志 1996年第2期     古代仪式介绍 非音乐 期刊 今天为18岁的青年举行成人仪式,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方面的扬弃,发扬其积极因素,抛弃其封建糟粕.古代贵族男子成年时必举行加冠(帽子)仪式.《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冠义》又云:“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这就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即行加冠礼,同时起个字(别名),表示他已成人了.
形形色色的入世仪式 竹泉   现代交际 1996年第3期     仪式介绍 非音乐 期刊 在原始评族看来,卫儿诞生,是从另一个世界来到了人世间,必须家抵达人一样举行一种仪式,才能保信他们长命百岁,健康成长.入世仪式中还普遍的是洗礼.我国清代所好《顺宁府志》上说,傣人“生子三日,贵者治干家,残者治干河”。为什么要“浴”?修人,上古是百越的一支,崇拜龙,而龙生活在河中,“裕于河”,也袂是新生的婴生向龙祖报到,请龙祖保佑。“浴于家”,是后来的演化。加里曼丹的伊班人,是有名的“海上吉普赛人”,所以他们的人世仪式是“治于海”。有人找写道:婴儿出生第五天—…·父亲把妻子和儿子带到海上,远离海岸,把孩子置于海水中,淹到齐回深,而父亲...
中国古代宗教仪式上的青铜器──来自商代和西周墓葬、窖藏的考证 郭旭东   殷都学刊 1996年第3期     古代仪式研究 非音乐 期刊 中国古代宗教仪式上的青铜器──来自商代和西周墓葬、窖藏的考证杰西卡·罗森著郭旭东译当今,中国铸铜以其色彩艳丽、规模巨大而驰名。只要考察器表的装饰,探寻器物的本来特性,对于任何等级的青铜器,我们均可通过研究今日所见来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导言中国古代青铜...
丽江县鸣音乡冷水沟村东巴仪式记 和品正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       非音乐 期刊 丽江县鸣音乡冷水沟村东巴仪式记和品正1985年,我曾参与了《中国原始宗教资料丛编》一书的整理撰写工作,担任了《祭快乐神》、《祭送季鬼·孔鬼》与《祭送端鬼》三个仪式的整理撰写。
中国佛教行像仪式 郝毅   艺术导刊 1996年第6期     佛教仪式 非音乐 期刊 行像,是佛教活动重要仪式之一,起源于古印度,时间在释边牟尼去世之后,相当于中国的春秋(孔丘)时代。佛教行像仪式何时传入中国,无确考。见于最早的文献为五世纪初,当时著名的佛教大师法显在于阗(今新疆和田县境)时,为观看这里的行像活动仪式,特意停留下来等候数日。
对未成年犯进行成人仪式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李康熙、王金升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1996年第4期     当代泛仪式 非音乐 期刊 近几年来,山东省少年管教所不断探索教育改造未成年犯的新形式、新方法,199510月又推行了成人仪式教育制度。这是该所在创建现代化文明少管所的进程中建立健全现代科学教育改造机制的又一重要举措。实践证明,成人仪式教育使罪犯以新的形式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律道德教育,促进了思想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侗族的节日仪式、喜庆、交往、嬉戏活动中产生的舞蹈动感 吴少光   民族论坛 1996年第1期     民俗仪式 音乐-舞蹈 期刊 侗族是善歌的民族,这是国内外所知晓的了。由于侗歌的突出,而舞蹈则不被人们所了解。以至产生了片面的看法,说什么侗族有歌而没有舞。古人云:“歌之不足,而舞之足之蹈之。”这是说明人的情感勃发,并不能用歌就能表达尽致的,必须是足之蹈之,才能完善人的情感。
藏族宗教仪式中的迎宾曲《�氨觥� 旦木秋   民族艺术 1996年第1期     仪式音乐 音乐 期刊 《�氨觥�:是藏传佛教宁玛派(俗称红教)各寺院吹奏的迎宾曲,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音乐形式,专门在迎接上层活佛、高僧、上师等到寺院巡视时迎接仪式中或在念吉祥经时演奏,除此而外在其它任何活动中,都不能吹奏。
签字仪式面面观     中国新时代 1996年第1期     当代仪式 非音乐 期刊 签署合同或协议,是商务活动中一项重要的仪式,颇受有关各方的重视。安排签字仪式,在礼仪上一般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布置好签字厅,并做好与签字仪式相关的一切准备工作。签字厅应选在干净、整洁、幽静之处。厅内应放置一张长方形桌子,上面铺上台布,最好铺上红色或深绿色台呢,作为专用的签字桌。
西藏最大的彩缎佛面世——布达拉宫广场隆重行至贵殊灵彩缎展佛开光仪式 马军   西藏旅游         非音乐 期刊 西藏展佛历史悠久,始于五世达赖时期,迄今已有300多年。以往的展佛是各寺庙自己举行,日期也不同,所展之佛均为各寺庙的镇寺之宝,是不能外传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商品经济意识越来越广泛地注入了古老的雪域高原,人们的传统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和更新。
我校举办首次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 高原、张炎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年第2期     当代泛仪式 非音乐 期刊 仪式介绍。
成人仪式趣谈 陈冀京   青年探索 1996年第1期     仪式介绍 非音乐 期刊 近几年来,在我国上海、广东、北京、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市相继为青年举行成人仪式活动。譬如1994年12月30日,一个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的成人宣誓仪式在广州举行,广州市共有6万多18岁的人参加了这一仪式。成人仪式活动的开展,不仅受到青少年的欢迎,而且也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事实上,成人仪式并非始于今日的创举,古今中外,在不少地区、民族都曾有过这种象征社会成员步入成人社会的礼仪。
“广场”岂能组成“仪式”? 黄智生   咬文嚼字 1996年第8期       非音乐 期刊 《四川工人日报》1996429日第三版刊登了一篇正标题为《全国工人运动会明日大典》的新闻。首先,该文的标题缺谓语,是个病句,应该在“明日”后加上“举行”一词作谓语。
呼唤成人仪式 江冰   教师博览 1996年第7期       非音乐 期刊 在我国历史上曾一度兴起,后又被长期冷落的成人仪式,在被赋予新的内容之后又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中复兴。前不久,团中央曾发出号召,提倡在18岁青年中广泛开展此项活动。那么,成人仪式的目的何在?目前在我国18岁青年中开展这项活动有什么现实意义?通过阅读江冰先生的这篇文章,希望能使您对此问题有一个了解。
“家庭仪式” 简春安   父母必读 1996年12期       非音乐 期刊 若是比较幸福家庭与问题家庭,我们一定可以看出其中最大的差异是它们之间的气氛。幸福家庭经常是在一个安祥、快乐、放松的气氛中;反之问题家庭却是显得冷漠、拘束、痛苦。为何幸福家庭可以营造出这些气氛,而问题家庭却是令人觉得窒息?原因当然很多,但是其中一个最容易让人忽略的就是"家庭仪式"。有个学生跟我请假,原因是他的姐姐过生日,而他们家的习惯是家中的亲人过生日时,每个人都应当回去向他庆祝。我欣然同意他的请求,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学生一向很老实,另一方面是我很高兴他们家里有如此的庆祝生日的"仪式"。我也深信,这个生日仪式固然有点小题大作,但却能因此可以把全家人凝聚在一起。
当代审美文化的表演仪式化 肖鹰   文艺研究 1996年第3期       非音乐 期刊 一、生存与仪式在当代审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审美活动蜕变为一种日常生活的表演仪式。所谓"日常生活的表演仪式",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指审美活动从超越的、艺术的领域退入到日常生活领域,成为一种生活行为;其次是指审美活动对人生意义的体验的深度被磨平了,成为无意义形象的仪式化表演。
成人仪式——亮出你的成熟护照 胡蕊   新青年 1996年第8期     当代仪式 非音乐 期刊 成人誓词: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十八岁成年之际,面对国旗庄严宣誓:我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完善人格,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和文明,艰苦创业,奋斗终生!
梅山文化区域信仰民俗的调查和思考 鄢光润   民俗研究 1997年第1期 方术仪式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梅山和梅山文化区域的信仰民俗事象,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通过对梅山文化区域信仰民俗的调查,给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思考,展现了梅山文化的许多特色。
龙崇拜的活化石--范庄二月二“龙牌会”论纲 刘其印   民俗研究 1997年第1期 祭祀仪式——祭神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我们炎黄子孙都爱宣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把“龙”当作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对龙充满了无限崇敬之情。“龙崇拜”虽然流传已久,但对龙的奉敬、祭祀的重大仪式却不多见。作者在考察了河北赵县范庄镇一年一度的“龙牌会”之后发现:“龙牌会”正是在”龙抬头”节举行的仪式隆重、规模宏大的祭龙崇龙活动。在对范庄的“二月二”、龙牌会的龙以及龙牌爷作了介绍后,认为“龙牌会”所反映出的龙文化具有联合、吸引“龙的传人”的功能,有着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勾龙传说提供了远古民族迁徙和勾龙部落归宿的信息,为研究史前史、神话、远古民俗提供了口碑资料等价值与功能。
农事禳灾:一种特殊的农事信仰活动 安德明   民族艺术 1997年第1期 方术仪式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在农业社会里,农事活动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活动,可以说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既包括耕种收割等各种农业生产劳动,也包括为了消灾、促产和庆祝丰收等而举行的各种仪式及礼俗。对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农业大国来说,其农事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含有了希冀通过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利用或对某种神灵的祈求来达到促产、避灾、丰收等目的的活动形式。
从傩仪“掳瘟”到傩戏《划干龙船》 李怀荪 户晓辉 民族艺术 1997年第1期 宗教仪式   个案 音乐——戏剧 期刊 傩仪“掳瘟”衍变为傩戏《划干龙船》,形式上是傩坛与戏台的合一,巫师与艺人的合一。内容上则是对原始宗教的内容进行艺术化和世俗化的处理。《划干龙船》存在着若干由巫傩仪式衍变的原始戏剧的胎记,从中可以看到诞生于宗教仪式的中国戏曲的分娩过程。
芬兰岩画、动物祭祀仪式与萨满教世界观 安娜-莉娜·希克拉 人民音乐 1997年第1期 祭祀仪式、宗教仪式 萨满教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芬兰岩画中的手形符号大概就是和萨满祭祀活动有关的、表示守护神的存在和佑助的象征符号;岩画中的麇鹿图像可能是狩猎活动开始以前制作的“成功图”(一种预定猎物的方式),也可能表示将动物形体即它的灵魂归还给森林或动物群的守护者;服饰上带有特定符号的人形可以被理解为萨满;带角人形和看起来像猫头鹰面具的人形可以理解为施萨满水的人;那些带有女性符号的人形可以被认为是超自然界的存在物;那些人与动物成对出现而这些动物又与猎麇鹿活动没多少关系的图像无疑表示萨满的动物形佑助神灵;鼓或棒是施萨满水的工具;船可能表示通往超自然世界的交通工具。
复苏的方相氏驱傩——东京五条天神社苍术神事 有泽晶子、麻国均   戏剧 1997年第1期 祭祀仪式——祭神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日本东京上野公园五条天神社,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宗教祭祀仪式—苍术神事。在苍术神事中,要照例举行驱傩仪,由戴着“黄金四目”的方相氏充当驱除恶鬼的主将。这种驱傩方式,即以方相氏为主角,头戴四目面具的形式,不但在日本比较少见,在中国现存于大江南北的名目繁多的傩仪中,也不复存在了。它的消失,乃伴随着方相氏在驱傩仪式中主将地位的逐渐被取代而出现。
八角鼓源流 卢肃   中国音乐学 1997年第1期 祭祀仪式——祭神   个案 音乐 期刊 八角鼓的源流和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三个大历程。一、可以上溯到古代的萨满乐舞;二、满族的自娱性音乐和旗勇的军中之歌;三、北京的职业艺人的八角鼓曲艺。
“跳禾楼”——远古稻作文化的遗存 费师逊   中国音乐学 1997年第1期 祭祀仪式   个案 音乐 期刊 跳禾楼是广泛流传于岭南粤方言区内古今稻作文化中的祭祀活动。其中关键性的歌腔是《卖鸡调》。广东境内的跳禾楼仪式已与道教天师派与梅山派的祭坛仪式相融合。但在我国东南地域少数民族地区内以及东南亚国家,这一活动仍然保持着远古稻作文化祭祀的基本特征。
清代蒙古族喇嘛教音乐 乌兰杰   中外文化交流 1997年第1期 宗教仪式 喇嘛教 个案 音乐 期刊 尽管该文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喇嘛教,吸引更多的教徒,认为必须对学得的西藏喇嘛教音乐舞蹈进行适当的改革,使之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而写的,但是文中对蒙古喇嘛教的音乐内容还是作了较详尽的描述,从经堂音乐到乐器、乐曲和乐谱,再到诵经调、佛教赞美诗、玛尼调、查玛、喇嘛教歌舞剧,对于后来的研究是极有助益的。
“图腾制”——一个过时的概念 【加】裴玄德、孙其刚 民族艺术 1997年第1期 祭祀仪式——祭神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西方的人类学者和比较宗教学者已经很长时间不再使用诸如“万物有灵论”如“图腾制”这样的术语了。这些术语是从把所有非基督教、非欧洲文化认定为下等文化的欧洲中心论学术思想衍生出来的。持有这种学术思想的学者还做出了与现代文化人类学论据不相符的荒谬的判断。作者对“图腾制”术语作了简短的历史介绍,指出没有一个种族、文化和宗族比起其他的来具有绝对的优越性。
广西金秀瑶族师公田园考察综述 宁文活、庞绍元、王超 民族艺术 1997年第1期 祭祀仪式——祭鬼   个案 音乐 期刊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师公活动是中国傩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原始宗教(巫教)和佛教、道教演化而来的瑶族宗教礼仪、习俗,既具有瑶族的特点又与汉、壮等民族的祭祀仪式有共同之处,体现了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融合。
黄帝蚩尤神话探源 刘宗迪   新乡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 其他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黄帝(以及伏羲)源于击腹而舞,蚩尤源于面具舞、女魃源于羽舞,黄帝蚩尤之战的神话所反映的不过是禳除水旱之灾的仪式上旱巫与雨巫的较量斗法而已,有名的“东海黄公”传说则反映了此一巫术仪式的“颠倒”形式。
贵州傩面具艺术的审美特性 杨晓辉   民间文化 1997年第2期 祭祀仪式——祭鬼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傩,产生自远古中国先民驱鬼逐疫而举行的祭祀礼仪,是从原始鬼神崇拜衍化而来的民间习俗信仰和祭祀活动,傩祭的伴生物是傩面具。古代的傩祭活动自殷商时期就十分盛行,贵州的傩祭活动也十分古远,由此而伴生的傩面具艺术随着傩文化形态发展也经历了从原始到高级的渐进过程。远古时期的傩面具是神鬼意识的物化符号,它滋生于蒙昧时期人类对大自然的依附和恐惧,先民们展开想象的双翅,用他们对自然界有限的认识,极其大胆地创造出虚无飘渺的鬼神形象,使这些虚幻的意识具体化、形象化。由于先民的图腾意识和狩猎生活,使他们的想象力往往集中在与他们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事物上。
佛山“嫁娶屋” 刘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 人生礼仪——婚礼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婚礼是人生诸礼仪中的一个大礼,历来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佛山人更把婚嫁仪式视为人生最重要的礼仪,婚姻嫁娶注重形式,喜庆铺张,务求热闹排场;倘节俭啬吝,则为邻里所嗤笑。而民国时期的佛山镇,地狭人稠,屋舍鳞比蚁附,拥挤不堪,绝大多数人家的房屋极其挤迫,苦于无从铺张庆贺。于是随着社会商品经济意识渐浓,嫁娶屋作为一种专供出租操办婚嫁喜事的场所,遂应运而生,在古镇里巷中越来越普遍,并形成一种相沿的习俗。每逢嫁娶,宴会宾客,举办仪式,多赁嫁娶屋进行。
论基督教与犹太教的文化差异 赵林   中国西藏(中文版) 1997年第2期 宗教仪式 基督教、犹太教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演变而来的,但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基督教却在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下日益与犹太教分道扬镳。基督教与犹太教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道德主义与律法主义、内在信仰与外在仪式的区别之上,早期基督教徒凭藉着一种唯灵主义的信仰和动机论道德观,超越了囿限于直观的禁忌仪式和侧重于规范外在行为效果的犹太教。从犹太教“末世论”到基督教“救赎说”的理论发展意味着基督教最终摆脱了犹太教的浅薄的现世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藩篱,成为一种关于灵魂得救(彼岸主义)的福音和普世主义的宗教。
古碉下的风俗 阿知斯当布   文艺研究 1997年第2期 其他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从举世闻名的大渡河起点向东,有一方古碉群立、古木丛生的吉祥宝地,这就是丹巴县的梭坡乡。梭坡,藏语意为蒙古族。相传很早以前,在这片世世代代藏人栖息的土地上,迁来了一批蒙古人,他们在这里开荒、耕作、放牧,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也许是由于各族人民世代友好地生活在这里,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许是古堡群碉春秋夏冬、风霜雨雪的感化,这里的人民至今沿袭着古老的婚丧习俗,带着浓浓的藏汉文化交汇的色彩,也许还有蒙古风俗的遗存。
古乐《葛天氏之乐》的文化阐释 孙文辉 庞正木粱 阜阳师院学报(社科版) 1997年第2期 其他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该文依据人类学、民俗学、神话—原型批评的方法,对上古乐舞《葛天氏之乐》进行文化阐释。作者认为这部原始乐舞像古希腊戏剧《酒神祭》一样,是一场完整的农业丰产祭祀巫仪;它也是中华民族的、被记录下来的一部完整的原始戏剧。
汉代以后巫术信仰述考 【荷兰】德格鲁特   北京社会科学 1997年第2期 方术仪式——驱灾除灾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自汉代以降,直至今天的漫长时期中,巫术信仰只是改变了其外表,而基本特征则肯定没有变化。巫师依然保持着可能从蒙昧时代以来就始终保持着样子:男巫和女巫被鬼魂或神祗附身,因此其举止犹如预卜者、预言家、祛魔师和医生;他们在祭祀仪式上召唤神灵,并履行其他祭祀职责,有时候还借助于鬼魂施行诅咒和邪术。这类情况为各个时代的汉文古籍所证实。作者梳理了几种类型的巫师以作叙述,如:作为视灵者和预言者的巫师;作为驱魔医生的巫师,最后还谈及官方对巫术信仰的利用和迫害。
论礼乐文化 薛艺兵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 其他   个案 音乐 期刊 先秦"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根基。该文从作为巫术文化的原始礼乐风俗;作为治国之道的西周礼乐制度;作为伦理思想的东周礼乐学说;作为经典文化的后世官方礼乐;作为民俗文化的后世民间礼乐;礼乐文化中的音乐实用价值观诸方面分析,认为礼乐文化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所包含的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宗教、政治、伦理、制度、民俗、艺术(音乐舞蹈),它的影响力渗透在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对中国的民族心理、审美心理都造成了深刻影响。
崇明岛“启棺拾骨”葬仪探析 王霖   民俗研究 1997年第3期 人生礼仪——葬礼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土葬”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埋葬方式。虽然各地土葬的仪式各异,但基本观点“入土为安”却是一致的。千百年来,“动祖坟为大逆”的伦理及 “开棺问斩”的刑律可谓妇孺皆知。可是,以前在长江口以崇明为代表的诸岛上,却反其道而行之,盛行先“上葬”(或“露葬”),再“启棺拾骨”的“二次葬”奇俗。崇明岛上的“启棺拾骨”葬仪奇异,在中国葬俗中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所留下诸多“谜团”,令有关学人莫衷一是。作者试从“启棺拾骨”的属从,崇明岛形成“启棺拾骨”的原因、“启棺拾骨”的择日、过程等方面对进行探析。
中原地区“闹房”习俗的社会功能及其变化——以“西村”为例 尚会鹏   民族大家庭 1997年第3期 人生礼仪——婚礼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传统“闹房”仪式的内容“闹房”在西村又称“闹新媳妇”,或称“喝喜酒”。这个仪式在婚礼的当天晚上进行,可视为婚礼的延续部分。作者通过对西村闹房仪式各个环节的描绘并比较文献中对闹房仪式相关内容的比较,认为它具备以下一些社会功能:1、是对传统“无交往婚”的一种补充。在传统的“无交往婚”的大环境下,一来迅速地促使新人们恋爱,二来为新娘对将至的性生活做好心理准备;2、是传统社会对性别角色要求的需要;3、客观上起着婚前性教育的作用。同时,作者认为由于现在社会增加了婚前男女接触的机会,婚前性教育也可通过更多的途径获得,因而这种闹房仪式已有衰落。
“京比迈”泼水节 朱长林   民族大家庭 1997年第3期 宗教节庆 佛教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少数民族婚俗:歌哭出嫁 陈崇凯   民族艺术 1997年第3期 人生礼仪——婚礼   个案 音乐 期刊  
灵石崇拜和祈雨巫术——兼谈萨满教的札达仪 萧兵   民族艺术 1997年第3期 祭祀仪式——求雨 萨满教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纳西族东巴唱腔研究 桑德诺瓦   世界宗教研究 1997年第3期 祭祀仪式——祭神   个案 音乐 期刊 东巴唱腔在东巴仪式中起着诠释仪式内容和连接仪式程序的作用。此外,东巴唱腔借音乐的表现形式将人与鬼神世界相联系,并以东巴舞蹈和超荐亡灵等手段使东巴信徒们既诚惶诚恐,又喜颜于色。文章叙述了东巴唱腔的风格类型、功用内涵以及传承与现状等问题。
多重意义的祭祀空间——以西藏桑耶寺仪式表演为例 郭净   思想战线 1997年第3期 祭祀仪式——祭神   个案 音乐 期刊 宗教祭祀需要有一定的空间场所,这个场所不仅是庭院或广场,也是一个融入了历史、文化和心理等内容的象征空间。各种因素在其中相互交织,赋予总体框架以多重的意义。表演者和朝圣者在此空间里穿行,仪式和表演在此空间里展开,使宗教戏剧的图景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作者以1994年在西藏扎囊县桑耶寺所做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藏传佛教仪式表演“羌姆”的空间构成。作者将其分为:物质空间、神灵空间和生命空间。他认为,借助仪式表演的展现,表演者和观众都向作为物质空间的活动场所投射自己的幻想,而营造出一个受到佛教教义规范的,但又包容了多重解释和象征的仪式空间。但这种仪式空间的重叠和交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历史变化的制约,仪式的空间结构只有在时间的过程中才能形成。
罗马基督圣咏——格里高利素歌 孔繁洲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 宗教仪式 基督教 个案 音乐 期刊 文章对基督教圣咏之格里高利素歌的起源、形式以及发展等作了简述。
论金瓶掣签仪式及其变迁 苏发祥   戏剧艺术 1997年第3期 宗教仪式 喇嘛教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清秀历朝所订管理喇嘛教的诸项制度中,意义最为深远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金瓶掣签制度。关于金瓶掣签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制订过程,前辈和今人皆多有论述,该文就金瓶掣签仪式及其实施过程中某些具体细节的变更这一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作了简短论述。
南通童子祭祀剧的空间经营 汤济新   艺术百家 1997年第3期 祭祀仪式——祭神   个案 音乐 期刊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原因,巫傩文化在古代南通地区极为繁盛,其遗风至今不绝。该文介绍了南通“花篷会”、“郎中会”、“大审包天寿”、“打瓦净地”、“度天关”、“翻关”、“净房”、“跳判”等巫傩仪式及夹杂其中的准戏剧、巫傩等表演形态。
南通童子祭仪剧三类 曹琳   艺术百家 1997年第3期 祭祀仪式——祭神   个案 音乐 期刊 童子是南通巫觋的一种俗称,散见于各式手抄执事(科仪)本中。童子祭祀的流程由数十个乃至百余个单元串连而成,南通童子称一个个单元为“执事”,祭仪中相当比重的执事已不同程度地套上了戏剧的外壳,成为祭祀仪式戏剧。就其戏剧形态而言,童子戏被分为了三类:“义袭古礼乡傩”的祈神逐除戏、“三仙圣女我祖师”的童子史源戏、“村会年新、胜会年新”的世俗劝善戏。
道教科仪与中国古老宗教仪式 唐大潮   中国音乐 1997年第3期 宗教仪式 道教 个案 音乐 期刊 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都有自己的仪式及表现形态,道教亦不例外。道教科仪是自成系统的,但在其中也发现道教与汉代以前的古代宗教有着深刻的关系,并发现有数种因素构成了道教科仪的前奏。因此,作者认为,道教科仪是由古代宗教仪式脱胎换骨而来的,经千余年的实施,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体系。道教科仪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先民的世界观和内心世界,具有多层的文化内涵。
黑龙江满族民歌述略 张可心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 其他   个案 音乐 期刊 文章在对满族民歌进行分类时提到的“小调”、“儿歌”以及“萨满歌曲”等都与当地的风俗礼仪或民间信仰仪式有关。
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与丧葬舞蹈 纪兰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 人生礼仪——葬礼   个案 音乐——舞蹈 期刊 丧葬是基于灵魂不灭观念和原始道德观念而产生的一种宗教性质的社会习俗。考古发掘材料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灵魂不死观念即已形成。灵魂观念始于原始宗教,丧葬习俗反映了灵魂不灭的观念。丧葬舞蹈是丧葬仪式和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传统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历史积淀,涉及到宗教学、考古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等多种人文学科,对南方诸少数民族丧葬舞蹈的形式、风格特点和丧葬舞蹈的文化内涵及其功利目的做分析,将有助于认识丧俗的丧舞的历史作用、文化价值。
罗马天主教会与中国礼仪之争 朱静   华夏文化 1997年第4期 宗教仪式 天主教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历时三百多年的中国礼仪之争破坏了17-18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好局面。文章依据旧金山大学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国礼仪之争国际研讨会整理的罗马教廷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主要文件一百篇,探讨发生这场大争论的深层原因:罗马教廷以“文化至尊”自居来禁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维系纽带,必然会发生激烈的文化碰撞,这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惨痛教训,不同质的多元文化间的对话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文化至尊”的观念是万万不可取的。
青海婚姻仪式歌与民俗事象谈薮 许英国   西藏民俗 1997年第4期 人生礼仪——婚礼   个案 音乐 期刊 婚姻仪式歌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民俗事象,它既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有其特定的地域特点,同时还注入了不同时代的意识形态,在历史发展中,其形态经过不断的传承、扬弃、革新与融合而不断演进。文中结合婚礼程序对婚姻歌的内容进行了描写。
藏传佛教羌姆与中阴救度 郭净   寻根 1997年第4期 宗教仪式 佛教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藏传佛教“羌姆”具有“多义性”的特征,它所传达的宗教奥义至少包括三个方面:1、作为修行的助力;2、作为驱邪卫道的手段;3、作为生命超度的“过关礼仪”。由于第三项奥义隐藏在藏民生死观念及轮回信仰的深层背景中,往往被观察者忽略或误解。实际上,要深入地理解羌姆,必须要先了解生命救度之奥义。因此,作者旨在将有关调查资料同一部重要的藏传佛教经典《中阴救度》加以对照,说明羌姆是如何使“生命救度”这一重大主题,通过假面仪式的表演而充分加以展现的。
巴蜀傩戏中的少数民族神祗 李绍明   昌潍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 宗教仪式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作者将于一所著《巴蜀傩戏》中所列的诸多神祗中与少数民族有关的神祗抽出加以论述,主要涉及到傩神(傩公、傩婆)、二郎神、梅山神、梓神等神祗的来源以及与少数民族信仰之间的关系种种。
民间故事与禁忌民俗的传播 万建中   98亚洲民间戏剧民族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 1998年 方术仪式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在传统的民间生活中存在这许多禁忌。这些禁忌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较大的约束作用。尽管某些禁忌的性质可能是非科学的,但依然为人们约定俗成,并围绕这些禁忌形成一整套规范或者仪式,这就构成了禁忌民俗。禁忌民俗的传承有多种形式或途径,民间故事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不仅是因为民间故事内容的吸引力和口传特征使其成为传承民俗的最好手段,而且也因为它们内容中的神秘或奇幻色彩本身就与禁忌民俗的内容接近。这样,民间故事就往往有意无意地或自然而然地充当了传布禁忌民俗或其他民俗的有力工具,或者它就构成了禁忌民俗的一部分。
北台湾傀儡戏仪式与傩戏的关联 郭朝宗   98亚洲民间戏剧民族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 1998年 宗教仪式   个案 音乐——戏剧 期刊 文章对北台湾宜兰地区悬丝傀儡戏的傩仪作了简单的描述和分析,最终提出“这流传了两千多年的艺术在电子媒体的冲击下,面临绝迹……而北台湾的傀儡戏经过40年的宗教傩仪方式表现,有碍于木偶艺术的发展……如何在巫仪与戏剧艺术中取得平衡点,当是未来偶戏发展应深思的问题。”
藏区的寺院傩仪式“羌姆” 岗措   98亚洲民间戏剧民族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 1998年 宗教仪式 道教 个案 音乐 期刊 “羌姆”——假面神舞,是一种文化交融的产物。在公元8世纪莲生大师首次以佛教无上瑜珈部金刚神舞为基础,以西藏土风舞为主要材料的宗教神舞展现在世人面前,它以驱鬼镇邪为主旨。作者将桑耶寺、楚普寺的“羌姆”表演程序以及表演细节作了比较,让读者看到了两者在仪式上的具体内容外也看到了两者间存在的些许差异。
端公“打清醮”仪式实录 王勇   98亚洲民间戏剧民族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 1998年 祭祀仪式   个案 音乐 期刊 对“打清醮”仪式的实录,其中涉及端公戏一类与音乐有关之内容,但未及详述。
冀南巫傩文化概述 杜学德   98亚洲民间戏剧民族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 1998年 宗教仪式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今天的冀南大地是传统巫傩文化积淀丰厚的地区。从历史上曾经存在和现存的巫傩文化遗存来看,主要有丧葬仪式中的方相氏,民间祭祀仪式和民间艺术中的开路神和开路鬼,用于战争的兰陵王面具,固义大型社火傩戏《捉黄鬼》、武安乡傩《拉死鬼》、和村镇《打鬼王》、涉县驱鬼戏、以及冀南各地的钟馗习俗。
傩戏音乐研究 柯琳   98亚洲民间戏剧民族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 1998年 宗教仪式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该文是对傩戏音乐进行专门性介绍的文章,其特点是对傩戏的声腔、演奏、表演、唱奏关系等音乐与戏剧的关系进行探讨,不过其后半部分则是对傩戏音乐所处之文化背景进行的探讨,特别是其中“傩戏音乐与民俗”的关系,尽管没有详细描述某个仪式环境,但已然提及傩戏音乐的生存背景。
祈雨仪式的象征性分析——祈雨习俗中的龙 康丽   98亚洲民间戏剧民族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 1998年 祭祀仪式——求雨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该文是一篇在获得了许多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后得出的分类概括性文章,文章将所及各种祈雨中的巫术类型和祈雨仪式的类型进行了归纳,尽管没有详细地对于某个仪式环节的描写,但可以看出作者在背后对相关仪式的了解程度。
闽南丧葬习俗漫谈 苏丽娟   民族艺术 1998年第1期 人生礼仪——葬礼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其文为闽南丧葬习俗之漫谈,文章主要集中于对整个仪式程序的描写,涉及到点滴与音乐有关之信息,如“哭婆”的哭唱行为。文章带有的意识形态还是比较突出的,在最后特别指出要对这种“繁文缛节、奢靡浪费的糟粕行为进行批判和剔除”。
神图巫符与仪式象征——大凉山彝族毕摩宗教绘画中的神话原型 巴莫曲布嫫   外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1期 方术仪式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宗教造型是弃族原生宗教祭司—毕摩的重要巫祭手段之一、毕摩的弃文经书或首尾配以神鬼绘画和神枝图谱;或图文并茂,以画泽文,以文解图;鬼板、草扎和泥塑一般用来制作鬼像,在送鬼、咒人及咒鬼仪式上使用剪纸亦是毕摩的基本技能之一,剪纸图案多为各种祭品,用以祭祖送灵和驱鬼送鬼。此外,毕摩制作法具和祖先、图腾等偶像还需要木刻、木雕艺术。在上述的宗教造型手段中,神图与鬼板可谓是大小凉山弃族毕摩在宗教咒仪上通用的两种典型而独特的巫祭手段.它们既是仪式的阐释与说明,也是神话与宗教典故的形象再现与动态传播。
中国古代祈丰仪式原型初探 夏维波   文艺研究 1998年第1期 祭祀仪式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该文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用跨文化比较和原型批评的方法着重探讨了弗雷泽在《金枝》中以十二卷的长篇巨制考释的一个古老风俗,即狄安娜原始仪式。狄安娜原始仪式是人类原始观念下的一种祈求丰收的仪式。“森林之王”的被杀与更新代表着植物之神的死亡和复活,植物神的死亡、婚媾、诞生正象征着植物生命的衰谢、孕育和再生。这种原始的祈丰仪式,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以不同的方式普遍地表现着。欧洲的五朔节、降灵节、狂欢节等许多习俗,都在重复着这种仪式的内容。作者认为,在古代的中国同样也发现了这种原始的祈丰仪式,找到了类似狄安娜和维尔比厄斯的神祗。
西藏桑耶寺神舞“羌姆”的实地考察 郭净   舞蹈 1998年第1期 祭祀仪式——祭神   个案 音乐 期刊 桑耶寺是公元八世纪在藏地建立的第一座三宝俱全的佛寺,同时也是藏传佛教仪式表演———“羌姆”的发源地。本文是关于“羌姆”的文化人类学“田野”考察,关注重点是每年藏历五月举行的“多德节”。文章最后指出:羌姆实质上是藏传佛教中阴救度大法的象征化演示,是一出揭示生命奥秘的心灵戏剧。
中国乡村仪式舞蹈的审美特征 余大喜   中国宗教 1998年第1期 其他   个案 音乐——舞蹈 期刊 仪式舞蹈是一种泛人类的古老文化现象。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源头,我们发现仪式舞蹈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从至今散落在中国乡村的仪式舞蹈中,我们仍可发现仪式舞蹈对人们生活习俗和文化的深远影响。可以说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民族文化的意蕴,无不包含在作为本民族文化标志的仪式舞蹈中,仪式舞蹈是人类文明的标记。
道教音乐 王宜娥   西域研究 1998年第1期 宗教仪式 道教 个案 音乐 期刊 文章对道乐的由来和发展、道教音乐的特点等作了描述。
西域圣火仪式本相论——兼及中西圣火仪式比较 仲高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 方术仪式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西域初民的拜火习俗均源于太阳祟拜。虽然膜拜对象名称各异,如太阳神、火神、灶神等,但都形成一种延绵不绝的圣火仪式。初民之所以举行这种圣火仪式,是冀希净火(自然火和人工取火)护佑人、农作物、牲畜平安,因此,太阳与火充当了守护神的角色。由于初民无法抗拒瘟疫、天灾对人、农作物、牲畜的危害,故太阳与火又成了人们驱魔避邪的净化手段。而人死后先火葬再土葬的古老葬仪实在是初民为死去的同类举行的生命永恒的火的祭礼。初民的圣火仪式一直是伴随着巫术操作仪式的。
开垦中国婚嫁仪式歌谣研究的处女地——评谭达先著《中国婚嫁仪式歌谣研究》 余惠先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 人生礼仪——婚礼   个案 音乐 期刊 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在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繁文绳节的旧式婚嫁仪式和与之伴随的婚嫁歌已引起学者的注意,出现了一些介绍性的文章,但都是分散的、零星的,与丰富多彩的中国婚嫁仪式歌谣难以相称。学者达先先生不忍让这一闪耀着民间智慧和艺术才华的文化遗产湮没在岁月的尘埃中,多方搜求资料,对中国婚嫁仪式歌谣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他将婚嫁歌划分为婚礼歌和哭嫁歌两大类,分别对其历史、类别。主题、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写成两篇相对独立的文章,构成《中国婚嫁仪式歌谣研究》一书的主体。作者视野开阔,学识渊博,引经据典,将婚嫁歌放到中国历史文化尤其是婚姻习俗中去考察,以汉族婚嫁歌为主要研究对象,旁及少数民族同类歌谣,为中国婚嫁仪式歌摇的研究做了难能可贵的斩荆伐棘的工作。
土家族的神圣空间 张业强、杨兰   湖南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 其他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以贵州省德江县稳坪乡土家族的傩坛仪式"冲寿傩"为例,探讨有关仪式的神圣空间及仪式象征的问题。
略论湘西白族的《杖鼓舞》 向智星   齐鲁艺苑 1998年第2期 祭祀仪式——祭祖   个案 音乐——舞蹈 期刊 湘西白族的《仗鼓舞》是白族人民的代表性歌舞,既具喜庆节日时的自娱自乐性,又具借以祭祀祖先使本民族团结延续的象征性,流行与桑植县一带的白家山寨。论述了《仗鼓舞》的舞蹈队形、仪式、特征,并探索了《仗鼓舞》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其在白族人民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音乐生存环境中非音乐要素对音乐形态的影响——祭孔乐舞表演仪式观想 刘晓静   音乐艺术 1998年第2期 祭祀仪式——祭祖   个案 音乐——舞蹈 期刊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地方性的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它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社会是一切音乐形式赖以生存与活动的条件,各种音乐形式,既是一种音乐现象的存在,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及社会现象的存在。作者认为应该进行两方面研究,一方面应该研究音乐的表达基础;另一方面还应该研究其音乐生存状态中环境的依托——音乐活动或场合中,社会与音乐之间相互关系的状况以及所有与音乐相关的事象。在这种音乐形式的表演过程中,人们除了用音乐的手段外,还用了与其密切相关的语言、舞蹈、美术及仪式等这些非音乐的手段(要素)来表达,其中,在这些非音乐的手段里,仪式是主要的表演手段,音乐只是作为背景在起衬托、适染作用,在这特定的环境里散布的音乐气氛,是用以配合、加强该项活动或该项活动生存空间中适宜的情趣。以此观点为依托,作者分析了仪式情绪和程序对音乐的风格、结构形式的影响。
当代道教科仪音乐现状考略 蒲亨强   宗教学研究 1998年第2期 宗教仪式 道教 个案 音乐 期刊 道教科仪音乐绵 近两千年,至今仍活跃于中国各地道观和城乡。该文以古代道教科仪音乐文献和当代尚存的音响资料为基本材料,以当代仍在运用的完整科仪程序类型和基本音乐曲目为研究对象,用比较研究和典型个案分析之法,对当代科仪音乐运用之现状作了较全面的梳理描述,考证指明了其发生的历史年代和发展脉络。由此对当代科仪音乐的基本面貌和历史来源获得较完整而具体的整体性把握,并证明道教科仪音乐确是保存古乐资料最多最完好的一个音乐品种,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道教科仪音乐研究的回顾与存在的问题——兼谈仪式音乐的研究范围及方法 甘绍成   文艺研究 1998年第2期 宗教仪式 道教 个案 音乐 期刊 该文对八十年代以来大陆、香港、台湾地区在道教科仪音乐研究方面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回顾总结,并就道教科仪音乐等仪式音乐的研究范围及方法提出了看法。
中国戏神初考 康保成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1998年第3期 其他   理论 音乐——戏剧 期刊 该文力图从新角度、用新材料对中国戏神进行探讨。1、各地戏班供奉的戏神偶像是一个婴孩,在戏中用作婴孩道具,又称为“喜神”。2、各地流传的戏神传说,可大体分为“授艺说”
仪式/壮观场面 唐·汉德尔曼   民间文化 1998年第3期 其他   理论 非音乐 期刊 与“殇子说”,其中“殇子说”与“喜神”内涵紧密相关,提示出了戏剧现象最初的发生背景,蕴含着生民对子嗣和生命本体的追求。3、戏神信仰的仪式充满生殖崇拜意味,体现出“戏神”与“喜神”的统一。4、以求子为目的,以婴儿道具为偶像的信仰仪式,深深植根于世俗民众之中。5、宋元时期以乞巧(即求子)为目的的婴儿塑像“魔合罗”,是佛教大黑天神的音译,它对戏神偶像的形成有影响。
凉山彝族的求子仪式 蔡富莲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 人生礼仪——出生礼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是详尽地对凉山彝族求子仪式的描述性文章,而且由于作者本人就是彝族人,因此也可视作是局内人对自己文化中某种仪式的描述,尽管文中未涉及任何与音乐有关的内容,但对仪式的描写还是不容忽视的。
萨满教与蒙古族狩猎习俗 满都呼   外国文学评论 1998年第3期 宗教仪式 萨满教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该文从萨满文化的角度对蒙古族狩猎习俗进行研究,将其仪式和行为概括为:出猎前祭神祈祷、行猎时讲故事、狩猎中的巫术与禁忌、托慰猎物的灵魂、猎物共享、收猎后的庆典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蒙古族狩猎习俗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
《哈姆雷特》与阿里奇亚丛林中的仪式 袁宪军   戏剧艺术 1998年第3期 其他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文章分析了《哈姆雷特》中所显现或隐含的阿里奇亚丛林中古老的仪式的种种特征,说明了积淀在人类心理中的原始意象是如何通过《哈姆雷特》反映出来的,并探讨了哈姆雷特的延宕与阿里奇亚丛林中古老仪式的关系。
庆典·戏剧·仪式——印度罗摩剧、西藏藏戏、泉州木偶“目连戏”比较 曹路生   新疆艺术(汉文版) 1998年第3期 其他   个案 音乐 期刊 作为同为宗教戏剧的印度罗摩剧、西藏藏戏和福建泉州木偶“目连戏”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该文通过它们之间的比较,以探讨它们共同的历史渊源。其中没有涉及对仪式场景的详细描写,但可以看出,这三种戏剧与仪式间都有着紧密的关系。
丝绸之路原始仪式觅踪 仲高   宗教学研究 1998年第3期 其他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该文着重于对丝绸之路上原始仪式的寻找和分析。
台湾道教科仪与炼养 柏登基   民族艺术研究 1998年第4期 修炼仪式 道教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本文论述了炼养与科仪的关系,认为斋酸礼神仪式,是修炼养生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叙述了当代台湾科仪的源流及各派科仪之概况,并侧重探讨了台湾全真科仪所体现的炼养义蕴。
非洲撒哈拉南部黑人的成年人仪式 亢升、刘鸿武   中国音乐学 1998年第4期 人生礼仪——成年礼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成年人仪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世界各个民族中都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而存在过。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非洲大陆,黑人各民族把迈入成年视为人生的重要时刻,到了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都须通过某种仪式活动,获得启蒙教育,以便于他们加入到一个按照新的社会规范行事的人群中去,进而表明他已不在是一个儿童,而成了部落的正式成员。这种文化活动不是年届青春期的男孩或女孩由于生理变化而引发的一系列个体行为,而是社会为年届青春期的男孩或女孩组织的一系列有关社会规范、生产知识、宗教信仰、婚姻与家庭等方面的系列培训,以此使他们获得社会一员所必需的能力与资格及群体的认可。依笔者曾对南部非洲进行过的访问考察经历和感受来看,在非洲各黑人社会,这种既是庆典仪式,又做为锻炼和考验一个人的成人仪式,一直被视为该社会的文化和宗教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而受到重视,它所包含的各种象征意义也集中体现了非洲黑人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
来自香江的报告——“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讨会”侧记 张振涛   贵州文史丛刊 1998年第5期 其他   理论 音乐 期刊 综述性文章,对199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举办的“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讨会”上提交的各种有关仪式音乐的研究成果作了综述,让读者了解了那段时间学者们在这方面都作了哪些工作,出了哪些成果。
“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与贵州傩戏傩文化 庹修明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5期 宗教仪式   个案 音乐——戏剧 期刊 该文主要针对国内外对傩戏和傩文化研究在“中国傩戏学研究会”成立十周年之际所做的各方面研究成果和贡献作了一番梳理,并将逐年各主要学术成就作了综述。
张掖丧葬仪式 李锐   中国民族博览 1998年第5期 人生礼仪——葬礼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文章对张掖地区的丧葬仪式进行了介绍。
《诗经》中周王祭祖初探 陈富志   佛学研究 1999年 祭祀仪式——祭祖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关于周人始祖后稷的诞生,《史记》中记载没有《诗经》中记载真实,《诗经》中揭示了周人始祖诞生的真相;后稷肇祀,开周人祭祀之先河,为后代的祭祖奠定了基础;经过周人17代的发展,周王祭祖已形成完整的仪式,这个仪式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祭祖阶段、燕尸阶段;通过周王祭祀初探,揭示了周王祭祖实质。
盂兰盆会起源及有关问题新探 陈洪   中国电视 1999年S1期 宗教节庆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文章认为:(一)孟兰盆会是印度佛教原有的仪式,远源于婆罗门教的“祖灵祭”,近源于原始佛教以来的“腊佛”,非汉邦所新创;(二)现存文献不足以证明《孟兰盆经》为伪经,反而证明它可能是真经;(三)汉地流行腊佛仪式或孟兰盆会时间约始于5世纪初,保守地说也应在南朝萧齐初年,旧说该仪式始于梁大同四年(538)是错误的;(四)唐代以前的文学文本也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孟兰盆会在汉地流布的时间和范围,并且透露出当时世俗奉行该仪式的情况。
明代的傩俗与傩戏 王廷信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 宗教仪式   个案 音乐——戏剧 期刊 明代的傩俗和傩戏在宫廷和民间都普遍存在,其存在形式、活动方式等,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时代的特点。傩戏与傩俗中的宗教性仪式密切相关,是傩俗宗教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傩戏与世俗戏剧也互相影响,它们在汲取对方营养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关于道教音乐内涵的实用性的理解 杨晓勋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 宗教仪式 道教 个案 音乐 期刊 作者从“局内”、“局外”的观念出发,分别探讨了“仪式音乐的思想”和“仪式音乐的行为”,并以此观念分别阐述了“局内”“局外”观对仪式音乐内涵的实用性所作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汉化佛教首例讲经仪轨考释 陈洪   中国宗教 1999年第1期 宗教仪式 佛教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关于唐代佛教讲经仪式,学术界讨论已详,但对南北朝佛教讲经制度却罕见研究。本文依据现存资料及唐代讲经仪式,对释道安首创的讲经仪轨的诸环节做出了初步探讨。
基督教的崇拜仪式 史牧   东岳论丛 1999年第1期 宗教仪式 基督教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任何一种宗教都有崇拜活动,崇拜也必有崇拜对象,基督教的崇拜对象就是上帝或称为神,而教堂就是信徒们聚集在一起进行崇拜活动的场所。在教堂内形成的各种崇拜活动也可看作是崇拜仪式,基督教的崇拜仪式通常是做礼拜,内容主要有:唱赞美诗、祈祷、读《圣经》、证道等。
禅让与封禅新考 吴锐   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 1999年第1期 祭祀仪式——祭天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禅让即坛让,即筑土为坛举行宗教仪式转让权力。而之所以要筑坛,是因为坛是对山岳的模仿。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山岳崇拜,山有通天的作用,坛作为对山的模仿,也有此义。在上古时代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统治者对政权合法性的辩护,几乎没有理性的论证,而是用宗教仪式来代替,其中一个重要的仪式便是封禅。封禅也是上古帝王登上权力宝座后,为了证明其合法性而举行的仪式。
灌礼及其彝器的来源(一) 王小盾   黑龙江民族丛刊 1999年第2期 祭祀仪式——祭神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鸡彝和彝是夏商时代最重要的礼器,用于以盥沃神尸和地面为特征的灌礼。经多方考察,本文认为它们是新石器时代的两种鸟崇拜———东部短尾鸟崇拜和西部长尾鸟崇拜的产物。鸡彝制度来源于鸡血祀神风俗,故夏民族的灌礼联系于对春季和东方太阳的崇拜、对自然生命的崇拜、对鸡和翟雉类鸟的崇拜;彝制度来源于鸷鸟祭祀,故商民族的灌礼联系于对秋季和西方太阳的崇拜、对人工培植的生命的崇拜、对和鹰类鸟的崇拜。但从考古学角度看,在中原用为仪式重器的鸡彝,其来源却是东部大汶口文化的陶规鬲;而在商文化区用为仪式重器的彝,其来源则是中原西部伊洛地区的釜形。这意味着,夏商灌礼及其彝器的形成过程,乃凝结了一部史前文化交流的历史。
求雨:达斡尔人的一种民间宗教行为的人类学解说 陈烨   民间文化 1999年第2期 祭祀仪式——求雨   个案 非音乐 期刊 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对达斡尔人的求雨作了研究和探讨。文章从达斡尔人求雨中折射出的宇宙观和社会观上去认识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进一步揭示求雨仪式在达斡尔社区中的社会功能。在认识求雨与现代化农业之间的关系中,指出二者并非对立,并从该意义上反思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
民间仪式中的政治隐喻——江西宁都县富东村“游花灯”仪式调查分析 刘晓春   民俗研究 1999年第2期 宗教节庆 佛教 个案 音乐 期刊 文章采用了民族音乐学一般书写方式,即仪式发生背景、仪式实录和仪式分析三大块。在对仪式分析的部分,作者着重于“仪式与空间认同”、“仪式与空间争夺”、“仪式创造与国家-社会关系”的讨论,意图阐释“村民对仪式传统的恪守是对村落现有的空间秩序的认同”,同时,“村民又赋予了空间以家族的意义”,使得“对空间的争夺空间成为了家族资源与力量的较量”,不过这一家族共同体的实现必须借助外在力量特别是国家的权力才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