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 |
作者 |
译者 |
发表刊物 |
发表时间 |
仪式属性 |
宗教属性 |
写作属性 |
音乐属性 |
刊物来源 |
摘要 |
阿兰达人——一个生活在石器时代的部落群 |
赛普·易贝尔赛德、汤姆·雅戈比 |
赵振权 |
世界民族 |
1979年第1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为澳大利亚民族学家特奥多·斯特雷洛夫所介绍的澳大利亚中部阿兰达人的仪式生活,即阿兰达人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拜 |
喇嘛教对藏族文化的影响 |
王尧 |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
1979年第1期 |
宗教仪式 |
佛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讨论的是喇嘛教对于藏族的影响,佛教将西藏地区的原始宗教所信奉的神及其仪式吸收为自己所用,成为西藏化的佛教——喇嘛教,并且在西藏有了飞跃的发展 |
青海乐都瞿昙寺考略 |
谢佐 |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
1979年第1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是对青海瞿昙寺进行的考察报告,从以下几个方面:一、瞿昙寺和乐都南山地区 二、瞿昙寺的创建和三罗喇嘛其人 三、明王朝对于瞿昙寺的扶植 四、政教合一与神权统治 五、瞿昙寺的经济体制 六、瞿昙寺地区汉藏文化交流之一瞥 七、研究瞿昙寺地方志的必要性 |
我们调查了解到的凉山彝族婚姻家庭问题的情况 |
叶清勋 |
|
现代法学 |
1979年第1期 |
人生仪礼——婚礼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四川凉山彝族的婚姻制度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 |
土耳其的婚姻 |
Д·М·耶列麦耶夫 |
陈鹏 |
世界民族 |
1979年第2期 |
人生仪礼—婚礼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土耳其的婚姻制度及仪式进行了简要介绍 |
先秦秦汉之际礼制的演变与封建礼教思想的形成——兼论孔子的礼的思想的阶级性 |
(广了)德清 |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9年第2期 |
其他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先秦秦汉时期的礼制的历史演变做了概括介绍 |
阿比迪的民族节日 |
流里 |
|
世界知识 |
1979年第2期 |
宗教节庆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中国古代北方狩猎部落崇拜熊的习俗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一系列的仪式和禁忌 |
崇拜熊的奇特习俗 |
吕光天 |
|
化石 |
1979年第3期 |
方术仪式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马来西亚卡达山人的风俗进行了介绍,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移交传家宝。2、祭稻神。3、葬尸于坛 |
从婚制看《诗经》里的情歌 |
王守华 |
|
思想战线 |
1979年第3期 |
人生仪礼—婚礼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讨论的是《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依其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反映贵族阶级婚姻生活的诗歌,一是民间的情歌。由于婚制的不同,这两部分诗歌因而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
基督教的演变与批判宗教神学的斗争 |
高言弘 |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9年第3期 |
宗教仪式 |
基督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讨论的是现代欧美社会,仍然存在基督教的影响和各种教派的活动。基督教的演变与欧洲历史发展关系至为密切,是我们理解欧洲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论述下列三个问题:(一)基督教的产生与演变。(二)基督教与欧洲社会。(三)批判基督教神学的斗争。 |
卡达山人的风俗 |
小飞 |
|
世界民族 |
1979年第3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卡达山人的风俗中“移交传家宝”、“ 葬尸于坛”、 “祭稻神”做了概括介绍 |
新疆的佛教艺术(续) |
辛文 |
|
美术研究 |
1979年第3期 |
宗教仪式 |
佛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佛教寺院龟兹的佛教疏勒的佛寺遗址离昌的佛教遗址做了概括介绍。 |
佳伟节 |
小飞 |
|
世界民族 |
1979年第4期 |
祭祀仪式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捞越州的达雅人在每年的六月一日,也就是收获季节和播种季节交替之际的“佳伟节”做了分析。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庆祝像“佳伟格牙朗”(鸟节)、“佳伟巴杜”(收获节)和“佳伟罕杜”(祭死者节)等几个节日,所以,“佳伟节”实际上就是达雅人的新年。 |
喇嘛教和西藏艺术 |
王尧 |
|
美术研究 |
1979年第4期 |
宗教仪式 |
佛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喇嘛教和西藏艺术的历史演变做了概括介绍 |
一个民族的重生 |
J·布利斯顿 |
陈根生 |
世界民族 |
1979年第4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叙述了夏天两万名印第安人参加一年一度在“乌鸦”保留地举行的印第安人联欢节的情景。 |
基诺族 |
王军 |
|
思想战线 |
1979年第6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基诺族的生活习性、民族习惯做了简要的介绍 |
傀儡戏起源于“俑”考——兼及“傩”与傀儡戏起源之关系 |
孙世文 |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0年第1期 |
方术仪式 |
|
个案 |
音乐舞蹈戏剧类 |
期刊 |
本文就傀儡戏起源于“俑”之说作了进一步的考察和介绍 |
尼日利亚的鼓 |
孙 |
|
西亚非洲 |
1980年第1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尼日利亚的鼓做了系统介绍 |
撒拉族的婚俗 |
韩建业 |
|
青海社会科学 |
1980年第1期 |
人生仪礼—婚礼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撒拉族的婚俗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
天葬新议 |
杨效平 |
|
青海社会科学 |
1980年第1期 |
人生仪礼—丧葬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天葬作了新的解说 |
布依族的族源研究 |
莫俊卿 |
|
贵州民族研究 |
1980年第2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布依族的族源演变作了系统的研究和介绍 |
考苗族“崇拜”对象种种评“��瓠”问题 |
廷贵、酒素 |
|
贵州民族研究 |
1980年第2期 |
方术仪式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历史文献上关于“盘瓢”的种种荒谬之言进行了介绍,在对苗族崇拜的对象进行了考证,对于苗族的祖先和图腾题,进行了独特分析。 |
青海喇嘛教概述 |
王册 |
|
青海社会科学 |
1980年第2期 |
宗教仪式 |
喇嘛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概述了喇嘛教的产生和在青海传播的情况,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本质,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宗教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
四十年前考察记录:傣族生活习俗 |
江应梁 |
|
华夏人文地理 |
1980年第2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傣族的文身与墨齿、婚、丧、娱乐等作了介绍 |
永宁纳西族的民间传说和女神崇拜 |
王承权 |
|
思想战线 |
1980年第2期 |
方术仪式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于永宁纳西人在民间传说中所描绘出了一幅母系氏族公社以女性为中心的景象作了介绍。妇女被视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社会生活的管理者。永宁纳西族对女神的崇拜,是母权制思想和习俗的残余,是他们古代的和现实的生活的曲折反映。 |
中国佛教律宗源流 |
杨廷福 |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0年第2期 |
宗教仪式 |
佛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中国佛教律宗源流作了详细介绍和说明 |
中国南方古代早期铜鼓的族属 |
姚舜安 |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0年第2期 |
其他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铜鼓创造者是哪个民族,铜鼓积南方各民族的关系如何,特别是和当前尚在使用铜鼓的民族关系如何作了介绍 |
历史上的氐族和川甘地区的白马人——白马人族属初探 |
孙宏开 |
|
民族研究 |
1980年第3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白马人族属从历史角度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
苗族“鼓社”�{查报告 |
廷贵、酒素 |
|
贵州民族研究 |
1980年第3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苗族“鼓社制”的系列情况,也就是苗族古代社会的发展梗概进行了描述。 |
清宫朝会仪式 |
韦弓 |
|
紫禁城 |
1980年第3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清宫朝会仪式作了简要描述 |
试论云南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 |
谢剑 |
|
社会科学战线 |
1980年第3期 |
人生仪礼—婚礼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阿注婚的财产问题、共同居住问题进行了介绍 |
西藏佛教与汉地佛教关系浅谈 |
唐景福、温华 |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
1980年第3期 |
宗教仪式 |
佛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西藏佛教与汉地佛教关系进行了介绍。藏族,是祖国统一大家庭中历史文化悠久.的一个民族。据最近考古发现证明,西藏古文化早在一万年以前就同祖国的华北、华南等地的古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
保安族的婚礼 |
常安 |
|
中国民族 |
1980年第4期 |
人生仪礼—婚礼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保安族的婚礼作了简要介绍 |
从婚礼看永宁纳西人的一夫一妻婚 |
王承权 |
|
民族研究 |
1980年第4期 |
人生仪礼—婚礼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就永宁纳西人的结婚仪式,对其正在形成中的二夫一妻婚进行了介绍。 |
横簇箭与射柳仪 |
徐秉琨 |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0年第4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就横簇箭与射柳仪的演变关系进行了简要介绍 |
龙帕寨的基诺族 |
赵树恂 |
|
民族研究 |
1980年第4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龙帕寨的基诺族的婚制、习俗作了介绍 |
关于藏区宗教一些问题的辨析 |
吴均 |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
1980年第4期 |
宗教仪式 |
佛教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藏区宗教的“喇嘛教”、“佛教与本教”、前宏期与后宏期“藏区各派的兴起与政教合一的形成”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描述 |
玛孔德族的风俗习惯 |
P·姆伯德、胡公锡 |
鲁宗慧 |
世界民族 |
1980年第4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玛孔德族的文身、唇坠和磨牙、婚礼、成丁仪式的风俗习惯作了介绍 |
铜鼓乐舞初探 |
杨德�] |
|
文艺研究 |
1980年第4期 |
其他 |
|
理论 |
音乐 |
期刊 |
作者图文并茂地将铜鼓乐舞的过程和动作都进行了描述 |
吐蕃佛教述略 |
王尧 |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
1980年第4期 |
宗教仪式 |
佛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吐蕃佛教进行了简略式的介绍。 |
佤族宗教信仰概况 |
宋恩常 |
|
思想战线 |
1980年第4期 |
宗教仪式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一下西盟等地低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
夏部族起源的探讨 |
郑杰祥 |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0年第5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试图就夏部族的起源,以及它的族姓和命名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夏部族在我国社会发展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它开拓了夏代历史,促进了夏王朝的建立,在我国古代诸部族中首先摆脱野蛮的原始社会阶段,进而跨入文明历史的新时期。 |
伊斯兰教和民族关系 |
H·阿希洛夫 |
张伟达 |
世界民族 |
1980年第5期 |
宗教仪式 |
伊斯兰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伊斯兰教和民族关系作了介绍。穆斯林教士千方百计企图把宗教和民族联系在一起,并把坚持和论证这种联系看成是保存一个宗教阵地的途径。 |
论原始《九歌》和招风祈雨的关系 |
肖兵 |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0年第6期 |
祭祀仪式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原始《九歌》可用来求雨的部分功能以及“楚辞·九歌”所祭诸神也有调谐风雨的职责进行了对比分析 |
缅甸克钦族与目脑盛会 |
林华雄、王介珍 |
|
世界民族 |
1980年第6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讨论目脑盛会被称之为克钦人心目中至关紧要的节日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叙述。 |
浓墨重彩的民俗风情画——彝族舞蹈《喜背新娘》 |
陈德成 |
|
中国民族 |
1980年第9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彝族舞蹈《喜背新娘》作了简要介绍 |
土耳其婚俗 |
吴士梁 |
|
世界知识 |
1981年21期 |
人生仪礼—结婚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土耳其人的婚俗作了介绍,包括:新娘澡、染指、拦路、进门等 |
马嘉族的婚俗 |
张惠兰 |
|
南亚研究 |
1981年Z1期 |
人生仪礼—婚礼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马嘉族的婚俗作了介绍 |
天师道的创立及其沿革 |
郭树森 |
|
江西社会科学 |
1981年第1期 |
宗教仪式 |
道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从天师道的正史和野史结合的角度,天师道的创立及其沿革作了介绍 |
白族的古老历法 |
张旭 |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1981年第1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白族的古老历法作了简要介绍 |
扁担山布依族的“戴假壳”风俗——论母权制与父权制的斗争 |
莫俊卿 |
|
贵州民族研究 |
1981年第1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在扁担山布依族的所见所闻,结合文献记载及有关方面的调查资料,作些介绍和初步分析。 |
从母系制过渡到父系制的一场夺子之争——对《诗经·生民》神话的一种解释 |
涂元济 |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年第1期 |
其他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从母系制过渡到父系制的一场夺子之争白族的古老历法作了简要介绍。包括:一、“姜源弃子为图腾考验仪式”经不起考验;二、《生民》隐藏着一场争论;三、冲突的缘由和实质;四、从民俗学材料看夺子之争;五图腾断狱。 |
弘传戒法绍隆三宝 |
传印 |
|
法音 |
1981年第1期 |
宗教仪式 |
佛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1980年12月31日至1981年].月1日,北京广济寺为在中国佛学院学习的学僧等四十七人,传授了比丘戒。 |
解放前羌族原始宗教之管见 |
陈汛舟、曾文琼 |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1981年第1期 |
宗教仪式 |
原始宗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仅就解放前羌族原始系教的产生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
苗族反排寨风情 |
杨光海 |
|
化石 |
1981年第1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作者图文并茂地将苗族反排寨风情进行了描述 |
试述萨迦派 |
张敦安 |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年第1期 |
宗教仪式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萨迎派的传播和发展对西藏社会的发展的影响作了介绍。萨迎派的传播和发展对西藏社会的发展又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它窒息了西藏生产力的发展,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带来了极坏的后果。使西藏社会逐渐变成最黑暗,最反动,最野蛮,最残酷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这些消极作用是谁也不能抹杀的。 |
一种奇特的抢婚形式 |
兆麟、俊卿 |
|
化石 |
1981年第1期 |
人生仪礼—婚礼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贵州省扁担山区还保留着一种罕见的抢婚形式—戴“假壳”作了介绍。 |
泰国的“春耕节” |
翁琳 |
|
东南亚研究 |
1981年第1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泰国的“春耕节”作了详细介绍。泰国的“春耕节”不仅与农民有直接的关系,而且是泰皇族历代所主持的宫廷大典之一。 |
宗教定义质疑 |
卢红 |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年第1期 |
宗教仪式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宗教的定义提出质疑。科学地定义宗教,才能正确地认识宗教,研究宗教,才能正确地制定和领会党的宗教政策,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较好地处理宗教问题。 |
别具一格的崩龙族婚礼 |
潘丽莉、杨忠德 |
|
华夏地理 |
1981年第2期 |
人生仪礼—婚礼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崩龙族婚礼作了详细介绍 |
布朗族宗教信仰 |
颜思久 |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1981年第2期 |
宗教仪式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布朗族的宗教信仰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自然信仰、图腾、祖先、“小乘”崇拜。 |
佛日增辉——曹溪南华寺六祖诞辰香会纪实 |
丘富盛 |
|
法音 |
1981年第2期 |
宗教仪式 |
佛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曹溪南华寺六祖诞辰香会进行了纪实性报道 |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悬棺葬俗 |
曾文琼 |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1981年第2期 |
人生仪礼——丧葬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悬棺棺葬的族属及性质进行了介绍。悬棺葬俗,为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所共有.以贵州、四川来看,苗族、布依族、讫佬族,土家族、侗族等兄弟民族,都曾经实行过悬棺葬俗。作为一种丧葬制度的产生,与该民族所处的地理、自然气候、社会经济及宗收道德观等诸条件密切相联。 |
古文字中所见的古代舞蹈 |
温少峰、袁庭栋 |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1年第2期 |
其他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古文字中所见的古代舞蹈崩作了介绍。 |
婚礼漫话 |
朱长超 |
|
化石 |
1981年第2期 |
人生仪礼—婚礼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作者图文并茂地婚礼进行了描述 |
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调查 |
李耕砚、徐立奎 |
|
青海社会科学 |
1981年第2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作者对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进行了调查。民族和宗教间题,历来被人们视为较复杂的间题。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力岗地区一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变异,一次反映了这种复杂性。在卡力岗地区,有一部分回族群众与我国其他地区回族群众迥然不同。他使用着典型的藏语安多方言,保持着浓的藏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而又和其他回人民叫样,信奉着伊斯兰教。 |
喇嘛教与蒙古封建政治 |
金峰 |
|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1年第2期 |
宗教仪式 |
喇嘛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就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期蒙古世俗封建主与黄帼派僧侣封建主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利用,国内各族封建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中对喇嘛教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黄教僧侣封建主所起的作用,以及关于蒙、藏地区一些历史事件的共同的社会政治、宗教背景和清朝最后控制喇嘛教等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
麦加朝觐杂感 |
温亮 |
|
西亚非洲 |
1981年第2期 |
宗教仪式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麦加朝觐进行了感性介绍 |
民和地区土族的婚礼与礼俗歌 |
马光星 |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
1981年第2期 |
人生仪礼—婚礼 |
|
个案 |
音乐 |
期刊 |
夸寒熟大祷婚热典翰起源、以及它与土族的婚礼才俗之关系作一点扭浅的攀讨,必道拉”是唱曲的意思。土族把婚礼进程中演唱的所有曲调郁称作“礴雄”:“道护”内容丰翻滋式多样,曲调优美,风格独特,它包音参土族排古者的诊请传说:风修圣愤,只要我们把土族现在肴来觉得“奇异”的婚礼习俗每礼俗堆犷道接”加以替比和考察,那么,我们还能窥见列这一民族早期的某些历衷生活的攀子。 |
神话与原始宗教源于一个统一体 |
潜明兹 |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1年第2期 |
宗教仪式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作者对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是神话学领域中的重要向题,素为神话的研究者所关心。 |
现代日本人生活中的一些婚丧庆吊仪式 |
姚俊元 |
|
日语学习与研究, |
1981年第2期 |
人生礼仪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现代日本人生活中的一些婚丧庆吊仪式作了介绍。日本是一个重视礼节的国家,口本人在生活中很重视红白事的交际来往。日本人的婚葬庆吊仪式很复杂,并且有严格的要求,不过这种复杂的庆吊仪式,也随着时代的进展而不断变化。 |
中国北方民族的萨满教 |
满都尔图 |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1年第2期 |
宗教仪式 |
萨满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中国北方民族的萨满教进行了介绍。萨满教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内容和祭祀活动仪式 |
宗教漫谈 |
朱越利 |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
1981年第2期 |
宗教仪式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一定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系统、深入地研究宗教问题。这是研究社会历史和现实的需要,一是研究哲学和科学的需要,是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和开展无神论教育的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需要。这是我们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不可推卸的光荣任务。 |
“绕山林”、“绕三灵”和“逛桑林” |
菡芳 |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1981年第3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绕山林”、“绕三灵”和“逛桑林”进行了详细介绍 |
达斡尔族之宗教信仰 |
莫日根迪 |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
1981年第3期 |
宗教仪式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木文以大量史料和实内考察资利,专门阐述了达斡尔族中“萨满教’,的宗教特点及其祭典、服饰等内容 |
法国两个时期的不同宗教政策 |
李元明 |
|
世界历史 |
1981年第3期 |
宗教仪式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试图通过两种不同宗教政策的比较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
姑娘的成年仪式 |
А·德里左、Л·明茨 |
陆丽文 |
世界文化 |
1981年第3期 |
人生仪礼—成年礼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在昆士兰州的北部地区的姑娘的成年仪式作了图文并茂的介绍。 |
罕见的审新娘风俗 |
严汝娴 |
|
社会科学战线 |
1981年第3期 |
人生仪礼—婚礼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左所藏族自称“拍米”他们的审新年仪式作了介绍 |
回族的形成与伊斯兰教 |
马苏坤 |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1年第3期 |
宗教仪式 |
伊斯兰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试图对回族的形成与伊斯兰教的关系进行探讨。伊斯兰教与同族_二者虽然有密切联系,但它们又有着严格的区别,是不能混淆的。民族和宗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宗教则是一种意识形态。一个民族可以信仰一种宗教,也可以信仰几种宗教,如汉族过去就同时信仰着佛教、道教、基督教等,更多灼人则不信教。我们不能因宗教信仰的不1司而把汉族划为几个民族。同样,几个民族一也可以共同信仰一种宗教,如我国的l冈、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一十个少数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 |
�C是祈雨舞──《楚辞外证》之一 |
萧兵 |
|
求是学刊 |
1981年第3期 |
祭祀仪式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介绍�C为殷人请雨之图腾乐舞的推理过程。 |
泼水节的起源、传播及其意义 |
陈茜 |
|
云南社会科学 |
1981年第3期 |
宗教仪式 |
佛教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论述泼水节的起源、传播和意义。作者认为,泼水节最初起源于印度,曾经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随着婆罗门教、佛教的传播,泼水节传到缅甸,再传到泰国、老挝和我省傣族地区。波水节与历法有很大关系,成为当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泼水节的起源和传播,既反映了各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对雨水的需要,也说明任何外来文化只有和当地文化相结合才能得到发展。 |
萨满教的演变和没落 |
伍韧 |
|
社会科学战线 |
1981年第3期 |
宗教仪式 |
萨满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萨满教的演变和没落进行了系统介绍 |
西藏佛教浅谈 |
范亚平 |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年第3期 |
宗教仪式 |
佛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就西藏佛教的形成,特点及历史发展概况作一简略论述。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后形成的一个区域性的佛教系统,并广泛流传于我国藏、蒙古、土、裕固等民族地区,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在国际国内皆有较大影响,尤其对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起着重要影响和作用。 |
瑶族宗教信仰史略(一) |
张有隽 |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年第3期 |
宗教仪式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根据历史记载阳调查资料,给瑶族早期巫师的产生,其职能及其演变过程。 |
壮族的“入赘” |
黄本升、潘海深 |
|
中国民族 |
1981年第3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壮族的“入赘”作了简要概述。 |
东正教传入中国及其在北京、天津的发展 |
高崖 |
|
求是学刊 |
1981年第4期 |
宗教仪式 |
东正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东正教传入中国及其在北京、天津的发展作了简要概述 |
黔滇川边区苗族信仰基督教试析 |
韦启光 |
|
贵州社会科学 |
1981年第4期 |
宗教仪式 |
基督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作者认为,黔、滇、川边区苗族信仰基督教不是偶然的,它是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思想条件以及帝国主义教会策略作用的结果。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都是没有国度或地域界限的,基督教的传播也是如此。但是,一种思想能否在某一国度或地域传播,关键在于这里是否具备了接受这种思想的社会和思想条件;同时,对于具备接受一种外来思想的条件的民族来说,这种思想的传播也不是自发的,不能忽视了灌输及其策略的作用。 |
清帝丧仪 |
王树卿 |
|
紫禁城 |
1981年第4期 |
人生仪礼—丧葬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清朝繁琐而又严格丧葬制度作了分析,突出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等极差别。 |
僧伽的仪式 |
平川彰、白晓 |
|
法音 |
1981年第4期 |
宗教仪式 |
佛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作者对僧徒习见常闻的佛教术语:僧伽、揭磨、结界、布萨、安居等作了精辟介绍。 |
试析宁蒗纳西族的葬俗 |
王承权 |
|
思想战线 |
1981年第4期 |
人生仪礼—丧葬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作者对试析宁蒗纳西族的葬俗做了介绍。 |
新几内亚基米人的婚礼 |
张永泰 |
|
世界民族 |
1981年第4期 |
人生仪礼—结婚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作者对新几内亚基米人的婚礼做了介绍 |
瑶族宗教信仰史略(二) |
张有隽 |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年第4期 |
宗教仪式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根据历史记载阳调查资料,给瑶族早期巫师的产生,其职能及其演变过程。 |
突厥的习俗和宗教 |
林�� |
|
民族研究 |
1981年第6期 |
人生仪礼—结婚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对突厥的习俗、社会制度和宗教作了探讨。 |
彝族的图腾与宗教的起源 |
何耀华 |
|
思想战线 |
1981年第6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就解放前遗存在彝族社会中的某些图腾崇拜的现象,探索宗教的起源作了介绍和分析。 |
论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 |
石峻、方立天 |
|
哲学研究 |
1981年第8期 |
宗教仪式 |
佛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通过探讨和研究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以全面了解我国佛教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佛教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信仰和思想,中国佛教有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特点,隋唐佛教宗派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隋唐时代社会经济、政治作用的结果,只有从当时社会条件出发,才能揭示出这些佛教宗派形成的根本原因,乃至内因和外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
纳西族母系“衣度”的社会性质问题 |
之乾 |
|
民族研究 |
1981年第8期 |
其他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纳西族的“衣度”应是一种“母系家庭”,而不能定名为“母系亲族”。这种“衣度”(即所谓“母系亲族”)是纳西族特殊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历史的偶然”,而不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种相当普遍的历史现象”。 |
彝族婚礼中的摔跤趣闻 |
王文香 |
|
中国民族 |
1981年第9期 |
人生仪礼—结婚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作者图文并茂地将彝族婚礼中的摔跤趣闻进行了描述。 |
阿帕切族庆祝女孩成年的仪式 |
尼达·昆梯尔 |
|
世界民族 |
1982年第2期 |
人生礼仪——成年礼 |
|
个案 |
非音乐舞蹈戏剧类 |
期刊 |
作者对阿帕切族女孩的成年仪式做了介绍。 |
萨满教中的_萨满_ |
伍韧 |
|
内蒙古(汉文版) |
1982年第2期 |
宗教仪式 |
萨满教 |
理论 |
非音乐舞蹈戏剧类 |
期刊 |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随着复杂的灵魂观念的产生,出现了对业已死去的人物的崇拜,也就是被称为氏族祖先之神的崇拜,这是与以往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截然不同的地方。另一更大的不同,是出现了专职的祭司——萨满。随之多神崇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神的人格化导致了神的人形化,崇拜仪式也愈来愈趋复杂。萨满教正是由于出现萨满而形成并因以得名的。萨满被认为是这种原始的宗教教义最具权威的解释者,是被认为能保�v人们平安生活免除灾难的祖先神灵的代表,是一切传统习惯的坚决维护者。 |
台湾同胞的念祖仪式 |
林其泉 |
|
社会科学 |
1982年第2期 |
祭祀仪式——祭祖 |
|
个案 |
非音乐舞蹈戏剧类 |
期刊 |
早先,汉族同胞为了开发祖国的宝岛台湾,不畏困难和险阻,跨越海峡,来到台湾,胼手胝足,劈山造田,多少人无保留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他们都以自己是黄帝子孙为荣,都以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月是故乡明,人是同胞情。 |
原始宗教的一种仪式_谈杀婴 |
黄人为 |
|
化石 |
1982年第4期 |
宗教仪式 |
原始宗教 |
理论 |
非音乐舞蹈戏剧类 |
期刊 |
根据考古发掘的现有资料,我们发现原始社会存有一种“杀婴”现象。《山海经》中对此亦有文字记载。然而,分析西安半坡母系氏族公社聚落遗址的小孩埋葬,又能看到原始人对孩童尸体的钟爱:埋葬小孩流行�Y棺葬,这是区别于成年人埋葬,以陶�Y作葬具的一种葬俗;半坡出土的各类陶器中,保存最好、纹饰最美的人面鱼纹、人面纹彩陶盆,是从这些�Y棺葬中出土的。说明�Y棺葬中有厚葬。人类生命之泉的延续,是依靠婴孩的诞生实现的。钟爱婴孩,是因为原始人把繁衍人丁扩大部族,看作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
中国婚礼论 |
邢铁华 |
|
社会 |
1982年第4期 |
人生礼仪——婚礼 |
|
理论 |
非音乐舞蹈戏剧类 |
期刊 |
当前,社会上对婚礼是否应该从简,怎样做才恰当的问题议论颇多。论婚礼,首先要研究它的起源与发展,研究它的实质,其次才能寻出婚礼合乎规律的发展方向。“群婚”不存在“婚礼”,“对偶婚”有仪式了人类社会的亘荒阶段,史学家称为“原始”,因此,最早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群”那时只能是人的生物性的男女合偶,说不上“婚姻”二字。由“原始群”到氏族公社的过渡,是人类一大进步。 |
礼拜仪式图 |
尤素福 |
|
中国穆斯林 |
1983年第2期 |
方术仪式 |
|
个案 |
非音乐舞蹈戏剧类 |
期刊 |
作者图文并茂地将礼拜仪式的过程和动作都进行了描述 |
妇女礼拜要述及仪式图 |
尤素福 |
|
中国穆斯林 |
1984年第1期 |
方术仪式 |
|
个案 |
非音乐舞蹈戏剧类 |
期刊 |
作者图文并茂地将礼拜仪式的过程和动作都进行了描述 |
库尔德人的欢迎仪式 |
署南 |
|
世界文化 |
1984年第2期 |
方术仪式 |
|
个案 |
非音乐舞蹈戏剧类 |
期刊 |
作者对库尔德人的欢迎仪式进行了描述 |
瑶族文书和祭祀—关于泰国西北山地民族的调查 |
白鸟芳郎 |
索介然 |
西德《亚洲史学报》 |
1985年第1期 |
祭祀仪式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瑶族文书是1973年除夕到1974年元旦,在清莱府钦根县克纳库村瑶族人进行“卦灯”这个重要的祭祀仪式的时候,从村民那里购买来的。实际上,过去三次我们调查团的一个重要调查目标,就是收集现在瑶族所有的用汉字写成的文书。文章是对三次调查内容的总结,对瑶族祭祀文书进行了分析。 |
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_肃北民俗之二 |
却拉布吉、乌兰格日勒 |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年第2期 |
人生仪礼—结婚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随青草绿水而游牧的肃北蒙古族,自古来就在“苍弯为屋,草地为席”的辽阔草上生活着,他们那天赋的粗犷、豪爽和自的性格,尤其鲜明地表现在他们青年男女姻方面。就是在封建王公羁拌的旧社会,年牧人的男婚女嫁一般也都是由他们自由主的,但是他们的婚礼却是极其隆重,程极其繁复,形成他们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彩色的婚俗。 |
白族的祭天仪式 |
刘龙初、修世华 |
|
云南社会科学 |
1985年第2期 |
祭祀仪式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祭天是人们因崇拜和敬畏天上的神灵,祈求它赐福攘灾而举行的各种祭祀仪式。从甲骨文的记载来石,我国从殷代开始就有了隆重的祭天活动。到解放前,祭天仪式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仍以不同的形式保留着。本文主要是根据我们对居住在云南省碧江和兰坪两县的白族进行调查的材料①对自族三个支系的祭天仪式作一些叙述和探讨。 |
撒马利亚人奇特的逾越节 |
|
郭文豹 |
法国世界报 |
1985年第2期 |
宗教节庆 |
逾越节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文章是对撒玛利人逾越节仪式过程的介绍。 |
哈萨克族婚嫁仪式歌及其形成原因浅探 |
冯瑞、艾买提 |
|
理论观察 |
1985年第4期 |
人生仪礼—结婚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哈萨克族的婚嫁仪式歌内容丰富,保留完整,并贯穿于整个婚礼仪式当中,是哈萨克婚礼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原因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及深刻的历史地域特点。文章对该民族的婚嫁仪式歌进行了阐释。 |
香港道教醮事音乐曲式结构的变体技巧 |
曹本冶 |
黄锦培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1985年第4期 |
修炼仪式 |
道教 |
个案 |
音乐 |
期刊 |
文章阐明了香港道教礁事音乐的曲式结构的变体技巧,并指出,在醮事的实际生活中因不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复杂结构的。道教的醮事音乐是属于地区性的,因此和那附近地区是互有影响的。此外,方言的特点是产生醮事音乐地区性的重要因素。 |
华裔泰国人拒绝祭月 |
|
|
苏联民族学 |
1985年第4期 |
祭祀仪式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土默特蒙古族婚俗与丧葬,和其他盟旗一样,有其一定的地区特色。现代土默特蒙古人的的婚丧习惯,虽然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在许多方面都还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形式。文章是作者根据调查访问所得,对一卜土默特婚俗与丧葬的概况做了扼要地介绍。 |
土默特婚俗与丧葬 |
荣丽贞 |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1986年第2期 |
人生仪礼、祭祀仪式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文章是对营房中萨满教信仰的介绍。 |
北京郊区的满族(续)——十、营房中的宗教信仰 |
金启粽 |
|
满族研究 |
1986年第2期 |
宗教仪式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原始人无法科学地探寻生命的奥秘,不了解人类自身生老病死的真实原因,于是萌发了“生命崇拜”和“人体崇拜”观念。世界各民族都曾有过与血相关的神圣观念和神秘仪式,就是生命崇拜的重要内容之一。“尚血观念”和“尚血仪式”产生于原始社会,时至今日,这些观念和仪式在人类生活中仍有踪影可寻。当然,由于生存环境和文化素质的差异,各民族的尚血观念和尚血仪式不免互异其趣‘本文旨在求同,而觅异则埃他日再论。 |
古代的尚血观念与尚血仪式 |
张胜琳 |
|
民族研究 |
1986年第6期 |
祭祀仪式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作为语言的民俗,它与心理的民俗、行动的民俗是互为表甩、互为因果的。它既会形成心理的积淀,又会产生行动的民俗。反过来,行动的民俗又会成为心理民俗与语言民俗的依据。三者是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的。一种民俗行为与心理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但人们常常可以从神话及其时代寻见其发凡。 |
神话与民俗 |
郭精锐 |
|
中山大学学报 |
1987年 |
其他 |
|
理论 |
音乐舞蹈戏剧类 |
期刊 |
象征是世界各民族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它随着文化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变迁。象征具有明显的族群性,各族群的象征表现形式均有所不同。文化象征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满族文化与所有民族文化一样,象征形式和象征行为十分普遍,它们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学术界对于满族的研究大多是从历史和宗教的角度进行的,从象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则为数不多。 本文根据作者的调查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运用象征人类学、群体的历史记忆及文化涵化理论,对辽东地区岫岩满族自治县的仪式象征作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
辽东满族的仪式与象征研究 |
吴凤玲 |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年第2期 |
其他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长期以来,居住在我国南方的桂丫湘、滇、粤和黔等省(区)的深山密林之中。在瑶族地区,还蕴藏着丰富多采的宗教文化艺术。而这些文化艺术,对我们研究瑶族的历史文化是很有价值的。近年来已引起了国内外一些有关专家、学者的兴趣。 |
瑶族宗教仪式及其音乐舞蹈 |
盘承乾 |
|
广西民族研究 |
1987年第3期 |
宗教仪式 |
|
个案 |
音乐、舞蹈 |
期刊 |
“羌姆”(跳神)又称“法舞”,是藏传佛教寺院法事活动中的一种舞蹈的名称。“羌姆”,专指以表达宗教奥义为目的的寺院仪式表演,这种仪式表演常常采取象征性的歌舞形式。文章是对三个寺庙相同仪式的比较研究。 |
塔尔寺、夏琼寺、罗汉堂寺“羌姆”考察 |
曹娅丽 |
|
广西民族研究 |
1987年第3期 |
宗教仪式 |
佛教 |
个案 |
音乐、舞蹈 |
期刊 |
冠礼,是我国古时表示成年的礼仪,是人生第二大礼,男子大约在二十岁左右时举行。从加冠这天起,冠者便被社会承认为已经成年。天武天皇十一年(683),日本仿照唐冠礼制,制定了结发加冠制度,本文将对中国冠礼与日本成人仪礼做一简单介绍。 |
中国冠礼与日本成人仪礼 |
琳琳 |
|
日本研究 |
1987年第4期 |
人生仪礼—成年礼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宗教仪式与藏剧艺术,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可是在藏族历史的的童年,是歌舞将它们连成了生命的一体。进而,是仪式孕育和分解出了藏剧最初的单细胞,是仪式催化和组合了藏剧诸要素的产生和发展,是宗教仪式促成了藏剧的完善和繁荣。 |
宗教仪式与藏剧艺术 |
周炜 |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年第4期 |
宗教仪式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讨论少数民族口头文化的形态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入手,即作品构成、传播方式、功能作用及本位性质。或者,还包括作品形态、传播形态、功能形态及本位形态,并通过景颇族的传统仪式古歌来展开分析。 |
论少数民族口头文化的形态特征──从景颇族传统仪式古歌谈起 |
王亚南 |
|
思想战线 |
1987年第5期 |
其他 |
|
理论 |
综合 |
期刊 |
此文乃是挪威专治苯教的藏学家克瓦尔那的专著《西藏苯教徒的葬礼》前两章的译文,这两章主要是对苯教历史所做的宏观式描述。第二章题为“苯教丧葬仪式”,以两条线索进行丧葬仪式的历史性研究,即研究佛教传入前西藏的丧葬仪式是怎样的与按照苯教徒自己对历史的理解作历史的研究。对丧葬仪式的探讨旨在讨论苯教观念对藏人丧葬观念的影响。 |
苯教及其丧葬仪式 |
克瓦尔那 |
|
中国音乐 |
1988年第1期 |
人生礼仪——葬礼 |
苯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此文乃是挪威专治苯教的藏学家克瓦尔那的专著《西藏苯教徒的葬礼》前两章的译文,这两章主要是对苯教历史所做的宏观式描述。第二章题为“苯教丧葬仪式”,以两条线索进行丧葬仪式的历史性研究,即研究佛教传入前西藏的丧葬仪式是怎样的与按照苯教徒自己对历史的理解作历史的研究。对丧葬仪式的探讨旨在讨论苯教观念对藏人丧葬观念的影响。 |
苗族婚礼歌 |
蒲亨强 |
|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年第1期 |
人生礼仪——婚礼 |
|
个案 |
音乐 |
期刊 |
文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婚礼歌之程序、节目与民俗背景的描写。第二部分是对婚礼歌音乐特征的分析。作者将苗族婚礼歌的特征归纳为两点,一是“以简驭繁、即兴创腔”,二是“民族风格浓郁、型态原始古朴”。其中,第一个特征的归纳是以对其歌词与曲调之关系的分析为基础并总结归纳;第二个特征则围绕音乐的音调和调式、旋律音高运动型态、节拍节奏、曲式与整体结构等四方面进行了具体地分析,从而得出“婚礼歌确属苗歌中最原始的品种之一”,并在“保留了苗歌古老风貌的同时也维护了其民族的纯正风韵”。最后,作者认为“婚礼歌的基本强调往往是苗歌中重复率最高的腔调,对苗族音乐思维有普遍影响”,这一现象是由于婚俗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和集体性特征而导致的。 |
浙江畲族传统的“学师”活动研究 |
孙秋云 |
|
贵州民族研究 |
1988年第2期 |
人生礼仪——成年礼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表示“试图通过对‘学师’活动比较全面的描述,科学地分析它的源由,研究它在畲族人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影响和作用,为全面探讨畲族传统文化提供一点看法。”正像作者自己的表述那样,文章向读者展示的就是“学师”仪式的内容、特征、功能及源由。 |
浅谈布依族婚俗中的“要荷包” |
罗竹香 |
|
民俗研究 |
1988年第2期 |
人生礼仪——婚礼 |
|
个案 |
音乐 |
期刊 |
该文详细地介绍了布依族婚俗中的一种仪式——“要荷包”。所谓“要荷包”即布依族青年结婚“闹新房”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形式就是唱《荷包歌》要“荷包”。作者在对“要荷包”仪式的大致内容进行了描述后,对其中的音乐类型《荷包歌》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她认为通过荷包歌的歌词内容可以发现这些歌词不仅体现了布依族“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如,荷包歌中说唱内容必须和种棉花有关的内容),而且这些诗歌的诗体结构也表现了他们已经“掌握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兴比手法”。而在对“要荷包”仪式实质的认识上,作者的看法是,它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唱歌比赛活动”,而是“布依族人民在喜闻乐见的环境下,传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增加婚礼的欢乐气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检阅本族歌师、歌手的一种健康有益的。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并列举了五大理由:1、说唱内容必须和种棉花或纺纱或织布有关;2、是为了闹“送亲婆”,增加了欢乐气氛;3、男女不限,老少咸宜;4、要荷包要遵守一定的秩序,是布依族进行礼教的场合之一;5、《多谢歌》的歌词是布依族精神文明的象征。 |
陕北习俗——合木 |
师月玲 |
|
民族艺术 |
1988年第2期 |
其他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该文主要是对陕北一民间习俗——合木——所进行的描述。 |
楚越文化交融的产物——壮族师公舞试析 |
于欣、金涛 |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年第2期 |
方术仪式——驱鬼 |
|
个案 |
音乐——舞蹈 |
期刊 |
文章第一部分以屈原之《九歌》中所记载之楚地巫舞与壮族师公舞从表演形式、舞蹈结构、神鬼不分的习俗、神祗系统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以探索两者间的渊源关系,并指出此巫舞乃源自楚地巫舞。第二部分则侧重于分析广西的历史地理和岭南北的交往情况,以阐释源于楚地巫舞的壮族师公舞是怎样从楚地传入,并将各地留存的师公舞各种因素及文献中有关信息进行对比。第三部分则着重比较了桂林跳神和壮族师公舞在内容、舞蹈及音乐方面的异同,并得出结论,认为“壮族师公舞虽然源于楚地巫舞,但由于长期流传在壮族地区……至今已经牢牢地扎根于壮族的土壤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壮族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代表了壮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
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贵州土家族傩戏简介 |
陶立�[ |
|
贵州民族研究 |
1988年第3期 |
祭祀仪式 |
|
个案 |
音乐——戏曲 |
期刊 |
作者对苗族的“接龙”仪式作了详细地描述。 |
也谈侗族的祖母神——“萨” |
吴治德 |
|
满族研究 |
1988年第3期 |
祭祀仪式——祭神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该文从“萨”的名称和来源、供奉的方式、萨屋和安萨仪式等方面向我们较为详尽的展现了侗族的祖母神祭祀仪式的整体内容。除此之外,作者在谈萨的时代问题时,表明作者已经开始关注在不同时代有关祭祀祖母神“萨”的仪式发生了变化,但是作者并没有展开论述,他仅仅是提出几种可能存在于侗人心目中有关“萨”的身份及功能认同,即:萨是人类的创始者、是生育之神、能驱邪除害、是人们生死祸福的保护者,此外还特别描写了“纪念萨堂”的“鸡尾客”仪式以证明萨神在侗人中的重要性。 |
再论满族歌舞 |
李德 |
|
民俗研究 |
1988年第3期 |
其他 |
|
理论 |
音乐 |
期刊 |
不过结尾处作者提出的一些问题却是值得深思的,他认为侗歌中提及的“萨坐殿”的内容是等级制的表现、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有可能是“侗族知识分子编进去的”。 |
苏南水乡婚俗调查的启示 |
魏采苹、屠思华 |
|
西藏研究 |
1988年第3期 |
人生礼仪——婚礼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这篇文章是在1983--1986年在江苏省吴县胜浦前戴村婚俗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而作,但其研究基调是“认识区别婚俗中的良莠,以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健康优秀的良俗,摒弃改革落后愚昧的陋习,为移风易俗,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倡导新的婚姻关系,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尽管如此,其对该村婚俗的描写还是相当细致。 |
天葬起源之探索 |
熊坤新、陶晓辉 |
|
满族研究 |
1988年第4期 |
人生礼仪——葬礼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这篇文章是对藏族天葬习俗起源进行了追溯。作者首先认为天葬起源与这个群体的物质经济基础相关,接着又推测西藏在远古时期能够形成天葬是和自然崇拜有关的,而后来苯教的介入却使得这种原始的天葬转变成了人为的,并且从“人为天葬”与苯教的“三界说”、与鹰的崇拜、有关“七尺天王”的传说等方面来说明在苯教形成后对藏族天葬及其他丧葬方式的影响。尽管文章还提到佛教传入后对天葬有着深刻地影响,但作者却认为“天葬并非起源于佛教”,而仍然是“导源于苯教”。最终认为“天葬只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丧葬习俗,它是伴随着藏民族的产生而出现的,也必将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尽管其受苯教影响明显但却不能将其作为一种宗教问题对待。” |
《尼山萨满》与萨满教文化 |
宋和平、魏北旺 |
|
民族艺术 |
1988年第4期 |
宗教仪式 |
萨满教 |
理论 |
音乐 |
期刊 |
文章以传说《尼山萨满》和萨满教的关系入手,试图从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及祭祀仪式等方面对《尼山萨满》中所反映的萨满教文化因素做探讨。作者分别描述了《尼山萨满》中涉及了图腾崇拜是如何转向祖先崇拜,还较为详细地描述了祭祀仪式中的各个环节以及不同萨满之称呼及职责的差异。这些信息都为后人研究萨满教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料。 |
侗族祭祀舞蹈概述 |
杨保愿 |
|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 |
1988年第4期 |
祭祀仪式 |
|
个案 |
音乐——舞蹈 |
期刊 |
作者以在侗族祭祀中常出现的形式——舞蹈——作为切入,将其分为:丧葬类,其中包括鼓乐舞、祭奠舞、卜铃舞、令剑舞、行相舞、炬火舞、地灵舞等六类,从这个六类舞蹈的内容及过程的描述来看,此应当体现了侗族人从刚刚去世到下葬的全过程;超度类,其中包括卜地舞、穿花舞、盘炬舞、火炼舞、送魂吾等五类,体现了侗人超度死者仪式的全过程;零散类巫?舞蹈,这些类型的舞蹈主要出现在新生儿出生、剃发、取名,为病人招魂、探阴、探龙脉、求雨禳灾、驱鬼、请神、酬神等场合,其间对“架桥接子舞”及“招魂舞”的步骤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写;还有傩神类舞蹈,作者认为如今侗族的傩神类舞蹈大多名存实亡,所以仅选取了天魂舞、天公地母舞、开天辟地舞、萨狁孵蛋舞四类进行描述。 |
漫谈结婚仪式 |
黄宗福 |
|
体育文化导刊 |
1988年第4期 |
人生礼仪——婚礼 |
|
个案 |
音乐 |
期刊 |
作者将在本文中着重对“结婚仪式的实质及其意义”进行探讨,同时想阐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流传至今的各种结婚仪式”。在对结婚仪式产生发展的时间进行了界定之后,作者将目光主要停留在了结婚与仪式的历史联系上,并认为“仪式依附于结婚的本体,二者同生共存。”作者将结婚仪式根据历史的演进过程分成了祭祀式、宗教式、公开证明式、宴请宾客式、集体仪式、旅行仪式等六种,让我们可以看到婚礼仪式的历时演变,也可以看到作者在历时描述过程中的共时比较; |
土家族的撒尔嗬 |
宁世群 |
|
青海社会科学 |
1988年第6期 |
人生礼仪——葬礼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接着,作者会讨论了我国结婚仪式的现状,并总结为“具有封建劣根性、庸俗化、超经济负荷、具有危害力”等特征,提倡“移风易俗、反对旧习、树立新风”,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青海角仓地区藏族《婚礼歌》述略 |
石家齐 |
|
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 |
1989年 |
人生礼仪——婚礼 |
|
个案 |
音乐 |
期刊 |
该文以一个地区的藏族《婚礼歌》为描写对象,对仪式程序中出现的四部分歌曲(哭嫁歌、迎宾歌、乐宾歌、送宾歌)内容进行了描述,认为这些歌词内容展现了旧社会婚姻不自由、婚嫁姑娘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思想情趣健康的社会风貌、藏族妇女的勤劳美德、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互敬互爱、诚恳谦逊的生活风尚;在对婚礼歌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作者还对婚礼歌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总结:1、有歌唱,有朗诵,以唱为主;2、演唱形式上,对唱较为普遍;3、有歌有舞、歌舞并举。 |
苗族“接龙”祭典初探 |
陈麟书 |
|
宗教学研究 |
1989年Z2期 |
祭祀仪式——祭神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作者对苗族的“接龙”仪式作了详细地描述。 |
神圣礼仪的宗教效应 |
埃德蒙-R·李祺 |
张桥贵 |
黑龙江民族丛刊 |
1989年第1期 |
宗教仪式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文章从神圣礼仪的宗教效应为切入点,认为宗教礼仪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宗教意识的行为表现,是信教者用来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化的行为表达方式。各种宗教仪式都借助符号化的象征手段,构成一套严格规定的程式,以显示宗教的神圣性和庄严性,并在人们心理上造成极为严肃敬穆的宗教气氛,培植宗教感情和信仰理智。作者认为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宗教礼仪是由物象礼仪、示象礼仪和意象礼仪三种不同层次礼仪方式组成,既互相关联又各有侧重,具有不同层次的特殊的宗教意义、宗教效应、历史地位和社会功能。 |
仪式 |
李德 |
|
满族研究 |
1989年第1期 |
其他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本文是对Leach《仪式》一文中“仪式与交际”这部分的编译,作者探讨的是仪式和交流的关系。人的行为被他分为“做事”和“言事”两个部分,他认为所有的语言都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但是同样所有的习惯性行为也是一种语言形式,一种信息交流的模式。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那些“言事”的行为与“做事”的行为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比如,如果我觉得冷,我就会多穿点衣服。这是一个非常平常举动,来改变世界的物质状态;但是我们所穿衣服的类型和我们穿着的方式则是“表达”我们自己的途径。这就是所谓的“仪式”。接着,他就“仪式的含义、作为社会沟通的仪式、仪式作为权力及仪式作为信仰”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其对于仪式的理解。 |
再论满族歌舞(续) |
叶明生 |
|
民族艺术 |
1989年第1期 |
其他 |
|
理论 |
音乐 |
期刊 |
此文为李德同名文章的续篇,其中对萨满歌舞进行了详尽地描写。 |
全真道十方经韵音乐的遗存 |
甘绍成 |
|
音乐探索 |
1989年第1期 |
宗教仪式 |
道教 |
理论 |
音乐 |
期刊 |
该文通过将四川和湖北两地道曲的比较,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全真道十方经韵所遗存的音乐,通过对搜集到的四川及湖北全真道的道教音乐进行对比,作者发现其中很多乐曲不仅同名、同词还是同曲,并通过对音乐形态的分析阐释了这一点。基于以上的乐曲形态分析,作者又通过对其流传的年代和地区及道曲来源的分析,认定“四川、湖北两地流传的全真道音乐就是元、明时代道教音乐的遗存”。 |
试论道教戏剧与“道士戏” |
|
|
黑龙江民族丛刊 |
1989年第2期 |
修炼仪式 |
道教 |
个案 |
音乐 |
期刊 |
道教戏剧产生于道教的斋醮仪式中,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后形成了“道士戏”,因此,道士戏是道教戏剧衍进成熟的标志。文章针对“道教活动中道士的具有戏剧因素的演出活动,即道教的本体戏剧”进行了论述,拟就“道教戏剧的衍变与‘道士戏’的形式进行探讨,从中窥探道教戏剧之内蕴及其对中国戏曲的影响。”文中,作者分别从道教的唱、科范、念、打等方面来叙述其中说包含的戏剧元素;接着又叙述了道士戏的行当、剧目、音乐、表演艺术等方面。 |
仪式戏剧和热内 |
JL斯蒂恩 |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1989年第2期 |
其他 |
|
理论 |
音乐——戏剧 |
期刊 |
文章探讨了仪式之于戏剧的作用,“仪式是一种庄严的典礼式的表演,它通常是一种有关宗教信仰或社会行为方面的传统习俗的、有组织的表现方式,但它可以单独运用于世俗的舞台。一个剧作家可以利用正规戏剧的传统规律将观众与演员一起导入一种特殊的轮流应答的情境之中。”,但是,仪式在戏剧上的运用必须基于一个前提,即“仪式成分是被共同领悟的……相互间信任的类似假定是必须的。假如仪式不是扎根于共同的习惯的话,将是一个非常可笑而又糟糕的风险”。而热内的剧本正承担了这种巨大的风险。他的剧本中充满了对社会的嘲弄、憎恨和攻击,而不具备丝毫的“舒适感”。 |
潮州道教音乐 |
陈天国 |
|
中国道教 |
1989年第2期 |
宗教仪式 |
道教 |
个案 |
音乐 |
期刊 |
全文通过作者对“现存的两宗道教法事的音乐中”的分析,归纳出潮州道教音乐的三个突出特点,即大量吸收佛经和佛曲、大量吸收民间音乐、极富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三种音乐形式,即两种过场乐(锣鼓乐、弦丝乐)、经曲、诵文;两种“司工”的道乐用器,即法器和乐器;潮州道乐的板式,如散板、慢板、中板和快板;五类道乐曲调,即定曲定词类、定曲填词类、韵文吟唱类、韵白类和民间小曲类。 |
试论道教文化与茶山瑶民间文化之关系 |
刘玉莲 |
|
满族研究 |
1989年第3期 |
宗教仪式 |
道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文章主要叙述了道教文化与茶山瑶文化之间的关系。作者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茶山瑶的“度戒”仪式,从作者对这个仪式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汉文化对茶山瑶仪式的影响以及汉文在仪式中、茶山瑶生活中的地位;作者从对茶山瑶“度戒”仪式的多个侧面进行介绍,其目的是想说明该仪式与道教文化的关系。 |
满洲人结婚之风俗仪式 |
金筠泉 |
|
满族研究 |
1989年第3期 |
人生礼仪——婚礼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是一篇介绍满族人结婚之风俗仪式的普及性文章。 |
八旗满洲的祭神仪俗 |
傅克东 |
|
满族研究 |
1989年第3期 |
祭祀仪式——祭神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因信神而祭神,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通例,必然的产物。 满洲震钧曾说:“满洲六礼,惟婚祭二礼不与世同”。该文拟就其祭礼一项,择其以萨满礼仪所举行的吉礼祭神,略作一粗浅探讨。 这种祭典,源远流长。清高宗弘历说:“堂子之祭,乃我朝先代循用通礼”;《满洲源流考》也载说:“我朝自发祥肇始,即恭设堂子,立杆以祀天”祭堂子原用萨满礼仪,而且举行这种祭礼,其仪式的主持者必伴以舞蹈。整个场面有声有色,引人入胜,因而族内外普遍称它“跳神礼”。这种因祭神而结合歌舞的形式之所以终于成为本民族的特征,它和古来满洲人能歌善舞密切相关。 |
图腾崇拜与人生仪礼 |
何星亮 |
|
西藏研究 |
1989年第3期 |
人生礼仪 |
|
理论 |
非音乐 |
期刊 |
作者认为在保留了图腾信仰和习俗的民族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各个阶段所举行的仪式与图腾崇拜息息相关,是一系列的图腾仪式。文中所展示的各个国家和民族中与图腾相关的人生礼仪使我们对图腾信仰有了了解,对今后的相关研究也极有帮助。 |
“安多”藏戏源流初探 |
张庆有 |
|
音乐探索 |
1989年第3期 |
其他 |
|
个案 |
音乐——戏剧 |
期刊 |
藏戏可分为两大分支,即西藏藏戏和“安多”藏戏,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作者认为两者的共同点仅有一点,即:剧本似乎都由三个部分组成;而两者在名称、语言、演出方式、道具、音乐、演唱、剧本等方面都不同。那么“安多”藏戏源于何处?作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论证。 |
川西道教音乐概述 |
甘绍成 |
|
中国藏学 |
1989年第3期 |
宗教仪式 |
道教 |
个案 |
音乐 |
期刊 |
作者结合《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四川卷》以及一些零星的历史文献资料,并加以综合分析,对川西道教音乐的历史与现状、川西道教音乐的风格流派、道乐人员的称谓与分工 、谱式的运用、应用场合及内容安排以及音乐的形式和特点进行了叙述,除其中川西道教音乐的形式和特点与其另一篇《川西道教音乐的类型及其特征》有重复之处外,作者能注意到对道乐人员称谓与分工、谱式的运用、应用场合及内容安排进行专门的叙述实属难能可贵。 |
吐蕃本教丧葬仪轨研究——敦煌古藏文写卷P.T.1第42解读 |
褚俊杰 |
|
广西民族研究 |
1989年第4期 |
人生礼仪——葬礼 |
苯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这是一篇极为详尽地对敦煌敦煌古藏文写卷中有关苯教丧葬仪轨的解读,为苯教及其丧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
广西壮族的丧葬习俗 |
覃圣敏 |
张亚光 |
黑龙江民族丛刊 |
1989年第4期 |
人生礼仪——葬礼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作者着眼于对广西各地壮族丧葬仪式的描写,并综合自己的调查和他人发表的材料,对广西壮族的丧葬仪式按照其进行的程序进行了详尽地描写。尽管作者在文章一开始所说希望借自己和他人调查的资料对广西各地壮族丧葬仪式做“一斑窥全豹”的描写,但是文章并未能给予充分的说明;不过,这样详尽地描写壮族丧葬仪式,为后来研究广西壮族以及其他民族的丧葬仪式都提供了较好的资料。 |
多克多尔山祭礼 |
士默特夫 |
|
满族研究 |
1989年第4期 |
祭祀礼仪——祭神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这是一篇描写蒙古族祭神仪式的文章。 |
再论满族歌舞(续) |
李德 |
|
中国藏学 |
1989年第4期 |
其他 |
|
理论 |
音乐 |
期刊 |
该文对满族歌舞进行横向类归、拓展(点——面),对前文(《满族歌舞》发表于《满族研究》1987年第3期)简略之处予以深化、补充,并对一些代表性的传统歌舞及其民族特色进行深入地论证、辨析。文中所引之歌谣、曲词均为前文所不载,是曰“再论”。作者认为“满族歌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此从大的范围将其可分为:民间歌舞,祭祀歌舞和筵宴歌舞三类。从此文的标题来看似乎与仪式并无多大关系,但实际上其所描述无论是民间歌舞,祭祀歌舞和筵宴歌舞都与当地信仰或风俗仪式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因此不失为仪式音乐研究值得参照的资料范本。 |
吐蕃本教丧葬仪轨研究(续)——敦煌古藏文写卷P.T.1第42解读 |
褚俊杰 |
|
民族研究 |
1989年第6期 |
人生礼仪——葬礼 |
苯教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这是一篇极为详尽地对敦煌敦煌古藏文写卷中有关苯教丧葬仪轨的解读,为苯教及其丧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
鄂尔多斯蒙古族的祭祀活动 |
陈育宁、汤晓芳 |
|
云南社会科学 |
1989年第6期 |
祭祀仪式——祭神 |
|
个案 |
非音乐 |
期刊 |
鄂尔多斯蒙古族是担负供奉、守护成吉思汗及其幼子托雷和后裔眷属遗物的部落,受命用传统的方式定期举行祭典活动。随着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的变化以及藏传佛教的传播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传统的蒙古族祭祀活动内容更为丰富,仪式更为繁缛,还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区蒙古族的、独特的祭祀习俗,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设置祭台及祭天、祭灶、祭成陵等祭祀活动中。文章就集中地对这些祭祀活动进行了叙述。 |
香港道教全真派仪式音乐初述 |
曹本冶 |
|
人民音乐 |
1989年第8期 |
人生礼仪——成年礼 |
|
个案 |
音乐 |
期刊 |
文章以1930年代新建于香港的蓬瀛仙馆作为主要的田野描述对象,从对香港道教全真派在香港的背景、仪式的主持者、仪式主持者的训练、器乐音乐、声乐音乐等方面作了田野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中的音乐成分作了分析,根据对音乐的分类法结合唱腔曲调在仪式中实际运用的情形作综合分析,归纳出香港全真派道教音乐的一些特征,如:一曲配一词、一曲或多首曲配多段相同字句结构的歌词、套曲结构、衬字的运用等。进而,曹氏对道教音乐与仪式的关系、宗教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作了分析,曹氏认为音乐在仪式中的进行可区分为五个音乐事件,即用于经文诵唱之前的音乐前奏、赞颂神的音乐、供奉神及请神降坛时的音乐、呈送表文,关文时用的音乐、谢神送神仪式终止时用的音乐。在仪式进行中,这些音乐事件与仪式程序紧密结合;在道教仪式音乐中还存在民间音乐。曹氏最终认为学术界需要在充分了解各地流派曲目、风格及在仪式中运用的情形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对道教音乐的宏观性比较研究。 |
试论中国南方铜鼓的社会功能 |
席克定、余宏模 |
|
贵州民族研究 |
1989第年第2期 |
其他 |
|
理论 |
音乐 |
期刊 |
该文是对中国南方铜鼓社会功能的解析。作者通过对铜鼓的形制和演奏等方面切入,进而对其社会功能进行了剖析,脱离了一般仅音乐而音乐的写作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