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水号 | 复印资料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年份 |
| 1 | 笛谱卷一 | 杨荫浏 | ||
| 2 | 音律表两种 | 杨荫浏编 |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 | 1955年 |
| 3 | 弦乐器定音计述略 | 杨荫浏编 | ||
| 4 | 乐律论文 | 杨荫浏存 | ||
| 5 | 三弦谱 | |||
| 6 | 昆曲 | 杨荫浏编 | 无锡五大印务局 | 中华民国十五年二月一日 |
| 7 | 明清乐谱摘要 中村18 55 1 | 佐x水x女编 | 长崎县立图书馆 | |
| 8 | 明清乐谱摘要 中村18 55 2 | 佐x水x女编 | 长崎县立图书馆 | |
| 9 | 民间戏剧从考 | 萧遥天 | 南国出版社 | 1957年8月 |
| 10 | 对鼓曲类曲艺曲种的再分类 | 王亮 | 山西大学艺术系 | 1988年7月 |
| 11 | 论湖北曲艺音乐的分类 | 枫波 | 1988年7月 | |
| 12 | 说书调与唱书调——论曲艺音乐的两种唱腔类型 | 栾桂娟 | ||
| 13 | 乐王、戏祖、拳宗、医圣——翼宿星君与中国艺术神系 | 何昌林 | 第二届道教科仪音乐研讨会论文 | 1991年 |
| 14 | 新加坡的道教活动 | 李焯然 | 汉学研究中心编(民间信仰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 中国民国八十二年九月 |
| 15 | 归元禅寺水陆法会外坛梁皇宝忏仪式及其仪式音乐分析 | 陈华丽 | 艺术探索 | 2007年12月 |
| 16 | 武汉归元禅寺水陆法会内坛告赦仪式及仪式音乐研究 | 陈华丽 | ||
| 17 | 中国傩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兼论“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与贵州傩戏傩文化” | 庹修明 | ||
| 18 | 傩学十年露峥嵘——中国傩戏学研究会成立十周年述论 | 庹修明 | 民族艺术研究 | 1998年第6期 |
| 19 | 建立中国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评估暨张家界建立中国土家族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可行性调查 | 庹修明 | ||
| 20 | 当代傩戏傩文化研究大事记 | 驼铃 辑 | ||
| 21 | 南音“谱”二题 | 周畅 | 音乐研究 | 1990年第3期 |
| 22 | 二十世纪东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中的中国古琴艺术 | 林友仁 | 艺苑 | 1990年第3期 |
| 23 | 元明散曲之分析与研究 | 李殿魁 | 中国文化学院出版社印行 | 中国民国五十四年十月 |
| 24 | 谭鑫培全集 | 刘菊禅 | ||
| 25 | 蒙山施食念诵说法仪 | 上海市佛教协会 | 1987年 | |
| 26 | 先天斛仓济炼幽科 | 国玄学院重刊 | 戊午仲春 | |
| 27 | 吕祖无极宝忏 | 国玄学院重刊 | 壬戌 | |
| 28 | 玄门朝科 上集 | 国玄学院重刊 | 壬戌 | |
| 29 | 玄门朝科 下集 | 国玄学院重刊 | 壬戌 | |
| 30 | 扌�召真科 | 国玄学院 | 丙寅仲秋 | |
| 31 | 清微礼斗科 | 蓬瀛仙馆藏 | ||
| 32 | 清微礼斗科 | 国玄学院 | 乙丑仲秋 | |
| 33 | 三元灭罪水忏 | 国玄学院 | 甲子孟春 | |
| 34 | 萨祖铁罐施食焰口全集 | 丙子春 | ||
| 35 | 昆明道教(清微派)科仪音乐探析 | 吴学源 | 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 | 1989年12月 |
| 36 | 玄门开坛启请科 | 青松观藏 | 丙辰仲夏 | |
| 37 | 圣帝宝忏 | |||
| 38 | 太上灵宝正一开启科仪 (两本) | |||
| 39 | 破狱科 | |||
| 40 | 瑶坛赞本 | |||
| 41 | 称赞诸佛洪名功德利益集要 | |||
| 42 | 玄门齐蘸赞本 | 青松观藏 | 丙辰季秋 | |
| 43 | 佛说解冤往生经注解 | 丁卯初夏 | ||
| 44 | 玄门开位科 | 国玄学院 | 丙寅仲秋 | |
| 45 | 太上三关北斗真经 | 北京白云观翻印 | 戊辰年仲春 | |
| 46 | 太上全真早坛功课经 | |||
| 47 | 太上全真晚坛功课经(2本) | 中国道教协会重印 | 1983年 | |
| 48 | 玉皇宥罪锡福宝忏 | 青松观藏 | 丙辰孟夏 | |
| 49 | 太乙济度锡福宝忏 | 国玄学院重印 | 壬戌 | |
| 50 | 纯阳信善真经 | 澳门宜家街文集书店承印 | 1973年 | |
| 51 | 关灯散花科 | 国玄学院 | 丙寅仲秋 | |
| 52 | 太上玄灵北斗真经 | |||
| 53 | 三元功课经 | |||
| 54 | 九天玉枢雷经 | |||
| 55 | 太上玄门晚坛功课卷 序 | |||
| 56 | 太上玄门晚坛功课卷 下卷 | |||
| 57 | 太上火车灵官经 | |||
| 58 | 五师供科 | |||
| 59 | 《通天河》 | 中山木偶剧团 | 中山木偶剧团印 | 1962年9月 |
| 60 | 美丽神话剧《神女峰》 | 中山木偶剧团创作组 | 中山木偶剧团印 | 1964年3月 |
| 61 | 哪吒闹海 | 中山木偶剧团创作组 | 中山木偶剧团印 | 1962年6月 |
| 62 | 智伏猪八戒 | |||
| 63 | 中国佛教道教音乐周 资料 | 1990年6月 | ||
| 64 | 四郎探母 工尺谱 | |||
| 65 | 四段锦 等曲谱 | |||
| 66 | 潮剧声腔的起源及流变 | 张伯杰 | ||
| 67 | 杭州地区民歌 | |||
| 68 | 三教蠡测 第二章 | 吴耀玉 |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 1976年 |
| 69 | x剧乱弹腔 第四册上 | 李子敏 撰编 | ||
| 70 | 萨祖铁罐施食 下卷 | 北京白云观演唱谱 |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 | |
| 71 | 断桥 |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 浙江卷 温州本 | 1954年华东会演演出本 | |
| 72 | 温州市民歌 | 选自浙江民歌汇集 第4册 | 浙江省群众艺术馆编印 | 1981年12月 |
| 73 | 平阳县 民族民间器乐曲 |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 | ||
| 74 | 平阳县 民族民间器乐曲 上册 |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 浙江卷温州分卷 | 平阳县文化馆编印 | 1986年7月 |
| 75 | 和剧发展概述 | 李子敏 | 选自中国戏曲音乐集成 浙江卷 温州本第14册 | |
| 76 | 早晚功课乐谱 | 河北省道教协会编印 | 1994年12月 | |
| 77 | 浙江宗教音乐 | 选自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 浙江卷 综述部分 | ||
| 78 | 道教祭祀礼仪大纲 | |||
| 79 | 玄门进表金科 | 李诚松 谨抄 | 天运庚申夏月 | |
| 80 | 道教经�二十六首 | 曹安和 | 据王君�H听写本抄 | |
| 81 | 玄门发奏科仪 | 庚寅初秋之吉 | ||
| 82 | 从“竹枝歌”到山歌、粤歌——谈山歌及粤歌斐历史 | 李健之 | ||
| 83 | 从古吴歌道今粤歌——再谈广东粤歌系统 | 李健之 | ||
| 84 | 浙江畲族山歌 | 张新伟 | 音乐艺术 | 1985年第3期 |
| 85 | 新界民歌哭丧歌 | 谭达先 | 香港掌故 | 第十辑 |
| 86 | 弹词选 | 赵景深 选注 | 商务印书馆发行 |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 |
| 87 | 目莲救母 曲本 | 泉州提线木偶戏传统剧目 | ||
| 88 | 做功德 曲本 | |||
| 89 | 金地国 曲本 | |||
| 90 | 吴�集 | 1961年 | ||
| 91 | 西谛所藏弹词目录 | 郑振铎 编 | 中国文学研究社 | 1963年 |
| 92 | ��游杂记 | 葛元煦 | 台北广文书局 | 1876年 |
| 93 | 苏州方言上声和阴去的连续变调 | 张家茂 | 方言 | 1979年第4期 |
| 94 | 苏州方言中“ts ts s z”和“ts ts s z”的分合 | 叶祥苓 | 方言 | 1980年第3期 |
| 95 | 苏州方言的连续变调 | 叶祥苓 | 方言 | 1979年第1期 |
| 96 | 婺剧、沪剧等剧介绍 | 华东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处编 | 上海新文艺出版社 | 1953年 |
| 97 | 汉唐时期西域琵琶的输入和发展 | 常任侠 | ||
| 98 | 周秦时期乐器 | |||
| 99 |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 李纯一 | ||
| 100 | 壬子曲谱 | |||
| 101 | 中国道教音乐北京白云观音乐研究附二十六首北京韵曲谱 | 张鸿懿 | 北京白云观 | |
| 102 | 道情音乐(初稿) | 辛力 | 1988年12月 | |
| 书名、文章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年份 | |
| 103 | Unities and Diversities in Chinese Religion | Robert P. Weller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Seattle | 1987 |
| 104 | The Study of Ethnomusicology:Twenty-nine Issues and Concept | Bruno Nettl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Urbana and Chicago | 1983 |
| 105 | Taoism:The Parting of the Way(Revised Edition)《道之分歧》 | Holmes Welch | Beacon Press,Boston | 1965 |
| 106 | Folk Religion in An Urban Setting:a Study of Hakka Villagers in Transition | Morris I. Berkowitz,Frederick P.Brandauer,John H.Reed | Christian Suty Centre on Religion and Culture,Hong Kong | 1969 |
| 107 | The Religion of China:Confucianism and Taoism | Max Weber,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Hans H. Gerth | The Free Press,Glencoe,Illinois | 1951 |
| 108 | Modes of Thought:Essays on Thinking in Western & Non-Western Societies | Ed.Rohim Haston & Ruth Flicnegam | London:Falen & Falen | 1973 |
| 109 | The Chinese City Between Two Walds,"City Temples in Taipei Under Three Regimes " | Ed.Mark Elvin & G William Simes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74 |
| 110 | The Cult of the Dead in a Chinese Village | E.M.A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73 |
| 111 | Chinese Ritual & Politics | E.M.A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81 |
| 112 | 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 Ed.G.William Skirmer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77 |
| 113 | Women in Chinese Society,"The Power and Pollution of Chinese Women" | Ed.Mazge??& Rexome Witke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75 |
| 114 | Chinese Peasant Cults:Being A Study of Chinese Paper Gods | Clarence Burton Day,Ph.D | Reprinted by Cheng Wen Publishing Company,Taipei | 1974 |
| 115 | Man(Vol.3 NO.2),"The Magical Power of Words" | S.J.Tambiah | 1968,Ju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