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宗教与认同的超越”学术研讨会简报

作者:魏育鲲发布时间:2011-05-26

    由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大学(海外讲学计划、蒙养山学社);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以及《中国人类学评论》杂志 中国人类学评论网联合主办的“仪式、宗教与认同的超越”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5月15??17日在青海省西宁市的青海民族大学召开。 研讨会开幕式上,青海民族大学马成俊教授为研讨会致辞。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首先对研讨会 “仪式、宗教与认同的超越”这一主题作了简要说明。他说,仪式不仅需要关照到社会的自我认同,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这种自我认同与其他社会认同之间的联系。仪式不仅是在塑造社会的一致性,还塑造了其与另外的社会以及比这个社会更大的体系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照可被看成是认同的超越,而这种超越对于今天的民族地区仪式研究尤为重要。之后,西北民族大学的郝苏民教授与上海音乐学院的萧梅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仪式的嬗变与主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信仰》及《仪式音声??信仰存在的一种方式》的主题演讲。萧梅教授就仪式中的音声何以或如何能够成为某种信仰存在的方式,以及仪式音声如何建构了一个信仰认知中的宇宙观等问题展开探讨。 此外,研讨会按论文涉及的主题,将来自不同地区、领域学者的论文分为:“黄河上游的民俗、宗教与族群”;“仪式音声研究”;“西南地区仪式与社会生活”;“仪式理论选读”四个板块讨论,共有文章13篇。第一板块共四篇文章,发言人均来自青海民族大学。马成俊的《地方社会与国家权力??从文书看撒拉族与1781年的教争》,通过对史料解读,以1781年撒拉族教争为切入点阐述了这一地区宗教信仰争端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唐仲山的《同仁县年都乎村村落山神信仰与村落民俗的民族志分析》,对青海同仁县年都乎村特有的“於菟”仪式进行描述,并对当地的山神信仰进行解读。张海云的《黄河上游汉人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变迁??贵德“家族团拜”的文化透视》以及才贝的《一个藏族牧村的日常表达??一项来自青海省贵德县都秀村的人类学考察》则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下民间信仰与文化生活的变迁。 第二板块“仪式音声研究”,共有论文三篇,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齐琨的《仪式空间中的音声表达??以两个丧礼与一场童关醮为例》以两个丧礼与一场童关醮仪式为例,将仪式中所采用的音声进行归类、梳理。从仪式的物质空间、意识空间、关系空间三个层面,阐释仪式中音声如何建构仪式空间,并对仪式中音声的文化含义进行解读。华中师范大学吴凡的《秩序生存??在音声中建构与被建构的阴阳鼓匠》对阴阳与鼓匠两种在仪式中不同身份的执乐人之身份,用乐,进行描述,并阐释两种身份的执乐人,如何被历史社会等大的文化语境建构,又如何通过自己的调试反向建构社会与音乐。内蒙古大学杨玉成的《模式与表演??以乌珠穆沁婚礼乃日仪式及其音乐为例》探讨作为行为的乃日及作为模式的乃日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与各种庆典仪式之间的关系,尤其关注“乃日音乐”模式与“乃日仪式”实践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理想模式与仪式表演之间关系的探讨,揭示仪式背后的传统与当下、思维与行为、个体与群体、模式与表演等一系列关系。 第三板块“西南地区仪式与社会生活”共四篇文章,南京大学褚建芳的《仪式的维度??以云南傣族泼水节的制造为例》通过对云南傣族泼水节这一节日的来源,以及如何被建构为傣历新年的历史追溯,探讨研究仪式过程中应关注的历史维度。西南民族大学张原的《以礼节为俗??论日常生活的社会性与超越性的可能》通过自己在贵州田野的经验,探讨在仪式空间之外的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性和超越性。以“礼俗生活”这样的概念来描述当地人的生活,并用当地的这种生活经验对人类学惯常使用的宗教、仪式等概念进行反思。西南民族大学汤芸的《官司与神判??一个西南村庄的降乩仪式中的讼争与教谕》选用其田野地点发现的《鲍氏宗谱》中所记载的通过降乩来解决家族争端的一则史料,通过对史料的解读探讨作为一种平息讼争的仪式具有何种特征,同时也探究仪式过程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秩序以及蕴含其中的心态,进而对法律人类学的中国研究进行了反思。中国社会科学院舒瑜的《云南诺邓盐井的丰产仪式和交换》通过对云南诺邓盐井历史上的两种丰产仪式:“接水魂”(盐的丰产仪式)和“舞龙求雨”(米的丰产仪式)的细致分析,表明建立在内??外、自我??他者交换关系上的丰产仪式,其追求的“整体丰产”,以及自我与他者的丰产构成了彼此依赖的关系。 第四板块由张亚辉与吴银玲分别解读罗伯森.史密斯的献祭理论及葛兰言的《中国人的宗教》,并进行了讨论。 17日上午的圆桌会议,来自伦敦大学伦敦经济学院的Stephan Feuchtwang(王斯福)教授进行了题为“Some thoughts about border regions and empty places”的演讲。王斯福教授的演讲意在对边境区域的研究提供一个非常有益的框架,探讨边境与中心的关系,并提出边境区域也具有自己的中心以及这些中心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圆桌会议结束后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吴科萍总结致辞,陈其斌致闭幕词,研讨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