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音乐学院" target=_blank>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
“蓬瀛道教音乐研究基金”系列活动
活态演示:“民歌与道乐”
演示者:陕北佳县白云观多名道士
综述人:益仕 忠信
演示活动由
“坐在中间的张爷(张明贵老道长),我曾经在录像资料上看到过您,2006年我们在陕北榆林有一次国际学术活动,当时我在‘西路’考察队,去了安边和定边,因此没有机会去‘南路’到佳县看望您。今天,你们一行来到了这里,给我们亲身体验白云观道教音乐的机会,我再一次地向道长们以及所有到场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
陕北佳县白云观道教音乐简介
佳县白云观是陕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宫观,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道教的全真龙门派在此开山传宗,已有十七代传人(属龙门派二十二代)。佳县白云观所使用的经韵音乐,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奏唱形式较之其他地域的道教音乐显得别致、独特。张明贵道长介绍说:“我们陕北白云观的经韵曲调,既不同于全国流行的“全真正韵”(十方韵),也不同于南方流行的正一道经韵曲调,我们有自己的一套传统。白云观的经韵和曲牌音乐综合了多方面的音乐风格和特色,既有本地陕北民歌的音调,也吸收了南方江南民歌及其他一些地方的民间音调。我们演奏的曲牌有些是道教内部传承的,有些是吸收地方戏曲音乐而来的,比如眉户调、晋剧曲牌等等。”佳县白云观的经韵音乐是属于一种具有个性化特点和地域性特征的道教音乐。
演示内容及特色
当天的演示共有三个板块的内容:开场以道教特色浓厚的由铛镲、铙钹、双星、鼓等法器演奏的《流水板》及《慢板十方韵》作序;中间,唱奏相间地演示了经韵《三圣赞》;最后由笙、管、海笛与众法器配合演奏了一串《曲牌联奏》作结。
第一板块由法器演奏的两个片段组成,这一板块因法器特殊的声响效果显得较为特别,尤其是铛镲、铙钹的演奏别有趣味。
中间板块由人声唱诵与笙、管、海笛及法器演奏混合穿插演示的《三圣赞》,是一首赞颂儒释道三圣君(即孔圣人、释迦穆尼、太上老君)的经韵。道教自元代正式创立全真派以来,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应对这一主张,某些全真道观传承着如《三圣赞》之类歌颂三圣君的经韵。此韵共唱诵三段经文,由全班乾道(男性道长)一边演奏法器,一边引吭唱诵,风格别致,韵味不凡。
最后一个板块由乐器和法器演奏的《曲牌联奏》组合而成,集中展现了陕北道人娴熟的乐器演奏技艺。笙管乐演奏是陕北白云观道乐的特色和专长,道长们不仅演奏技术高强,而且还有一套自己的演奏方法和乐器制作工艺。以管为例,据张明贵道长介绍,都是道人自己制作的,形制和材料与普通管子很不相同,白云观自制管的材料是铝,管体细小,面开六孔,背开一孔,共七孔。演奏时,音高和音准全凭演奏者口含管片(簧)的深浅、气息控制的强弱、手指按孔的距离来调校。现场演示时可见,道长们演奏功底深厚,身手不凡。如乐曲作长音拖延及乐曲尾部渐次加快渐强时,道长们自如的循环呼吸技巧及手指快速滚动的功力,均表现出良好的技能。
加演的一首名为《张生戏莺莺》的曲牌,单听曲名就令观者有些不解,深山宫观之仙声妙韵何有这世俗情调包容?有关于此,张明贵道长在介绍白云观道乐时曾说道:道教音乐有两个主要的功能,一是敬神,二是悦人。白云观日常为老百姓做道场法事,除诵经拜忏的主体内容之外,在道场空隙之间,应民众喜好之需,偶有演奏一些世俗曲牌及唱诵民歌小调。《张生戏莺莺》一曲,便是属于这一环境之中演奏的世俗小品。如此一说,师生们在陕北道人演奏的具有江南《茉莉花》曲调因素的《张生戏莺莺》一曲中,大略感知到,当“民歌”遇到“道乐”,是这样的一种情景。
对演示活动的评论
音乐学系黄白教授说:“将深山的道士们请到学校的课堂里来作这样直观的演示很不容易,对多样化教学十分有益,值得提倡。”演示前二十分钟,黄允箴老师就赶来了现场,听完演示后,对道长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郭树荟老师上午听完第一场演示后连声说:“太棒了!太棒了!”并告知一些老师和同学聆听了下午的演示。民乐系二年级的张国明同学说:“即使用专业的眼光来看道长们的演奏技巧和水平,他们的技法也是相当出色的,重要的是他们展示的是他们自己的风格和技巧,这一点,对我们有启发。”
面对师生们的肯定和赞扬,张明贵道长回忆起上世纪五十年代佳县白云山的道友们,在西安与安来绪带领的西安鼓乐社的同道们同台献艺、切磋的情景,不无感慨,老道长说:“现今白云山经忏科仪及笙管音乐的演奏技能与当年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远没有达到传统白云山道教应有的水平。我的责任重大,趁着我还能身体力行的现在,我要尽我的能力,把我们白云山的传统传承下去,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