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中心"承办非遗“觉囊・梵音古乐”巡回展演上海音乐学院综述

作者:发布时间:2009-12-20

 20091214下午3时,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发起、上海普通高校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负责承办的“觉囊·梵音古乐”的巡回展演来到了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厅。千年藏传佛教觉囊派“梵音古乐”首次走出古刹,其清净深满之音使在场聆听的师生为之震颤。

 

                                                                                            (萧梅教授致辞)

    展示开始前,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萧梅教授向本次活动的主办方、30位觉囊僧人及在场师生致辞。她特别结合近期“仪式中心”举办的相关道教音乐活动说道:“今天是个有缘的日子。上午中国道协的孟至岭道长刚刚就道教文化的书写做了一个精彩的讲座,下午我们又迎来四川壤塘县藏传佛教觉囊派的梵音古乐。上午、下午,法门不同,但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觉囊教义以‘他空见’为核心,以时轮金刚为立宗修法,在觉囊派九传弟子于十四世纪撰写的《山法了义海论》中,阐发‘他空见’为‘一切法空性胜义谛’,是常、恒、不变的。此不变,即法自身的三宝和遍住一切动静世界的天众。然而,要识此常住和不变,只有次第修行,以现证法身。这让我想到上午孟道长所谓修行的‘降心化性’与禅宗的‘明心见性’之间的关系。那么今天的梵乐,就是在场经过数年闭关修行的僧众们的见证。”

萧梅教授认为,“上午孟道长借庄子谈到音乐的境界时说,十二律吕或为人籁;自然之声或为地籁;而天籁则升华于有形有声之上。那么,无论是道家的轻微淡远,还是时轮金刚的深满圆觉,其至性皆常恒不变。为此,作为这场音乐会的承办单位,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特别请我院的书法家奚爱茗教授撰书一幅‘慈悲为怀、利乐有情’。祝梵乐圆满,大家吉祥。”

觉囊梵乐传承人嘉阳乐住上师向听众们介绍了觉囊的文化背景。觉囊派因始创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彭林寺东的觉囊沟而得名,属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别之一,在公元十三世纪由涂集尊追创建。其佛学思想认为:事物乃至世界诸法不是自空,是有其真实体性的,而性空是由人的“虚妄分别”增加上去的东西。事物本真,自身不空。事物本真是自,附加的“虚妄分别”是他。嘉阳乐住法主声明,此次觉囊梵音的展示一如僧侣日常进行的法事,是平静流深的,听者勿从中期待“变化”,而要试图寻求一种“自在”之境。

 

 藏传佛教在大型法会及特殊节庆之时以歌舞的方式表达佛菩萨神变幻化度众生的方式。展示中,四位披着彩饰的僧人在法器吹打的伴奏下跳起了节奏徐缓,步伐沉稳端庄的羌姆神金刚舞。金刚舞的主题内容是修供本尊,伏魔救度。嘉阳乐住法住说,起舞的喇嘛一方面为当地信徒祈福,一方面修练自身,好的金刚舞舞者可为观看的信徒们消除业障,培植功德,使其领悟其中要义。展演活动由南京艺术学院民族音乐学博士后杨曦帆教授主持,他以自己同四川阿坝州壤塘县藏哇寺僧人们一起居住的经历讲述了演示过程中各部分的宗教内涵,并向师生们一一介绍了僧人手中所持海螺号(统嘎)、钹(布切)、藏式唢呐(甲林)、胫骨号(冈林)、铜钦(大号)等法器的名称、用途及音色,鸣响在学术厅里的古老梵音让人对藏地的神圣心驰神往。

 

 

    第二部分的展示囊括吹奏、敲打、唱念、赞偈和手印,僧人们席地而坐,唱念中时而穿插入旋律性乐器:象征佛的平和慈善之象的吉祥妙音“甲林”和象征佛的威猛愤怒之象的巨声“铜钦”,以及打击乐器法鼓,僧人们时而左右手分别摇动鼗鼓及铜铃,音乐庄严深沉,清澈流畅。在不同的段落中僧人将其帽冠置于不同位置,或置于头顶,或摘下,或置于肩侧——象征众生在他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嘉阳乐住法主曾说:“在众愿合合之下,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在学术界做交流的机遇。……藏传佛教文化没有任何方面传承的损减,非常圆满和殊胜,载体十分健全,因此也保留了圆满的梵乐艺术。” 得以倾听这样一场震撼人心的梵音古乐,是传承千年的觉囊派藏传佛教文化一次“善”的发愿,它不仅意味着觉囊梵乐的传承及弘扬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并进入了学术界的关注视野,对于在场经历过的我们——生活在当代城市的芸芸众生来说,实在是一种难得的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