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堂课
“谁的音乐?印度音乐学的文献资料和背景”
Qureshi, Regula Burchkardt. 1991. “Whose Music? Sources and Contexts in Indic Musicology.” In Nettl and Bohlman, eds., Comparative Musicology and Anthropology of Music: Essays on the History of Ethnomusicolog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52-167】
主讲人:陆小璐(博士一年级)
一、关于作者与文章
l 作者:Qureshi, Regula Burckhardt
l 加拿大民族音乐学的创始人之一;大提琴家、印度萨伦吉琴的演奏者。
l 研究兴趣:音乐人类学,表演研究,南亚、伊斯兰、加拿大音乐的音乐社会实践。
l 本文出处: In Nettl and Bohlman, eds., Comparative Musicology and Anthropology of Music: Essays on the History of Ethnomusicology ,1991年
二、文章结构框架
1、序言
2、文献资料和它们的背景
3、印度教的文献资料
4、穆斯林的文献资料
5、英国的文献资料
6、图像研究
7、印度学和印度音乐的民族主义
三、文章主要内容
(一)序言----写作目的
l 印度斯坦的艺术音乐有着丰富和书写的历史,并在一定程度上其书写者已为可被称为教育的音乐意识和它的交际准则奠定基础。正是通过这些规范,外人通常从一开始变可以获得(进入)音乐----Frame of reference
l 三个不和谐(three disharmonies)
1、宗教社区----印度教相对穆斯林
2、社会阶级认同----受教育的中产阶级相对服务性质的行业
3、书面记录与口头传统的对抗
作者发现,和他持相同观点的音乐文献做得不够好。因为在这份音乐文献中体现的是印度对艺术音乐关于标准的理论,意识形态,历史方面统一共识的单一系统。这个系统受到网络机构的支持,为研究、教学和表演,也受到政府的鼓励。确实,很强的规范性贯穿着整个印度斯坦的古典音乐,通过上层和中产阶级精英的资助者,他们与塑造民族文化的责任感联系在了一起。
l 印度与巴基斯坦音乐历史及研究的差异
巴基斯坦:音乐占据微不足道的位置,可以夸耀的只有星星点点的用乌尔都语和英语写成的音乐著作 。
印度:音乐历史非常多样化,包括两个强大的区域传统----孟加拉语和马拉提语,但主要包括一系列的通史,所有的都是用英语书写。
l 写作目的:
印度斯坦音乐区域的政治分布突出了文化历史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很久以前已经成为印度斯坦音乐的现实存在。
因此:这篇文章就是试图把很多关于印度斯坦音乐的历史根源给清楚化 。
关注点的变化:在音乐的习语和human agent的根源都是需要进一步来关注的,从产品到过程的转变 。
l 实 际上有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可用于印度斯坦音乐的史学研究;使他们的使用问题的多样性不仅在于实物,而且还有于性质和背景。有关材料唯一合理的程序,是能够 把包含了相互不同来源的材料放置于他们特殊的社会职能的背景中去,所以在他们中间的连续性和对比性表明,建立这种合作关系是基于历史性的有效基础的。
l 历史学家对于研究印度斯坦音乐领域的困难工作,复杂点在于“范例的覆盖”。重点聚焦在历史学家指的“现代”时期,也就是从1556年(莫卧儿皇帝阿克巴的登基)到现在,揭示了植根于他们各自的文化传统和遏制他们自己对于音乐和过去的观点的三个“范例”的存在。广泛地称为印度,穆斯林,和英国/西方,他们都和三个主要的文明相联系并且互相都很成功,反映了在随后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所导致的一个复杂的历史的覆盖。
(二)文献资料和它们的背景
l Powers所定义的“传统”:包括历史和说明,并且用间接的陈述,口述传统 。
l 以务实的角度来看 ,音乐历史学家需要精通艺术、文学、历史、宫廷和人类学
l 此 外,研究者面对的是梵文和波斯文,不是现代印度和欧洲的语言,这也就意味着要处理梵文和波斯文的文本。实际上处理两种截然不同的脚本的任务,需要承认在两 种不同的世界保持这些文件,尽管事实上这两种语言群是有关联的。不足为奇的是,全面的让印度斯坦音乐的历史学家去研究是困难的。
(三)印度教的文献资料
l 首先,真正的印度是由印度教音乐范例所产生的。音乐作品是传统印度认识论的文学,美学,其他艺术门类的一部分,并且和相关或类似的象征系统,在印度教宇宙观中或多或少被加以明确。他们文献结构基本上是神话的,而不是历史的。
l 用V.Savarkar的话来说,“印度教不是用世纪来计算年份的,而是用周期来算的” 。
l Vedanta(呔陀哲学)中阐述了,这基本的双重性交织在绝对的和相对的之间,或知识水平的高低之间;因此俗人是无关的或次要的 。
l 论文,甚至在一段时期由穆斯林统治的区域,继续阐明这种双重性。
l 许多梵文写的论文通过意译或评论,反映了十三世纪Sangita-Ratnakara 形态的组织和内容;甚至现代音乐资料也用相同形态来表现
l 目的是,是否通过模仿或创新,是一种规范;方法的归类,特别是文献材料顺序的不明确,对音乐来说是最终被神认可的:“崇拜的声音意味着崇拜的三位一体” 。
l 在具体的水平,论文是由封建或宗教赞助者写成的,用来阐明他的文化/宗教遗产和对专家及专门知识的赞助行为。但是他们规范的思想品格意味着功能化的内容和历史的转变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对历史的挑战。
l 另外一种与音乐制作来源有关的类型,是收藏以印地语和其他地方语言写作的虔诚的诗歌,他们包含了关于演奏用的音乐设置的一些音乐文献资料。
(四)穆斯林的文献资料
l 穆斯林过去的观点认为,用伊斯兰规范连接现在的年龄,以一个时间顺序,好比生活在预言家的时代,并且建立了一个未来判断的记录。
l 这一设想直接产生的是历代书面的,甚至是穆斯林统治者主要的政治事件,而且记录了有关音乐,音乐家,赞助者和演出机构的信息。
l 宫廷的记录,同样用波斯语,提供类似的信息,但更为具体,包括了音乐家和他们职责的信息;因此它们还提供了音乐类别的定义。
l 此外,史诗和后来散文(乌尔都语)中的叙事文学,提供了音乐实践的宝贵资料来源。
(五)英国的文献资料
l 英国间接影响了印度斯坦音乐,由边缘化进入其中,例如通过出版梵文著作,以及一些英国的音乐论述,它们大部分缺乏文化的适切性。
l 不同于穆斯林,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保持着典型的对外政策,因此它对于印度的优势是以欧洲中心主义为基础的。
l 在现阶段,这导致了输往欧洲的报告的流水生产(continuous production),有利于娱乐与更好的殖民制度。从而产生的文献资料包括旅游者的描述,还有一些日记,关于“习俗与礼仪”方面和社会结构的描述,尤其是种姓研究(caste studies )
l 这类文献资料的缺憾:缺乏对阶级关系中的关注,减少了这类报告的实用性。行政报告,区域地名索引(gazetteer),和人口调查报告提供了有益的人口资料,但大部分没有与文化、环境等背景相联系 。
l 使用“当地的”的合作者来收集数据,进一步有助于传播范式(paradigm)并促进对新西化精英的自我界定。
(六)图像研究
l 图像资料是音乐表演最容易获取的信息,但它们通常不容易被确认和解释,尤其由于西方收集者有将照片与他们往往可以说明的文本分离的传统。这就使得图像研究的成果相比其可以达到的要少。
l 从穆斯林编年史的意义上来说,宫廷绘画的传统也是宫廷活动的记录,是具有代表性的。它包括,非常著名的古典音乐表演。
l 尽管提供了音乐表演的精确的细节,然而准确的历史位置往往是历史问题,由于这些画中的传统趋势是废弃了原有的设定。
l 使事件融入背景是至关重要的,但又是困难的,因为它需要文本,以及艺术历史的资料。宫廷绘画展示的是最好最生动的关于印度教和穆斯林封建机构的一般社会经济基础,其中音乐是由patron所传授的,通过世袭制得以传承给仆人(servant)群体。就像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或德国的十八世纪,音乐在这里是作为一种加强社会文化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l 英国人也雇佣这些画家,但主要是用于“家庭”消费,将欧洲风格仿效到绘画之中。
l 在图像学中,犹如书面的资料,英国社会文化的轨道就好比穆斯林,延伸到土著的合作者----或者非穆斯林。统治精英始终在寻找它的雇佣。
(七)印度学和印度音乐的民族主义
l 西方的历史观,连同欧洲的东方研究专家,信奉印度神话,作为当代印度教身份的基础,从文化和政治的民族主义高潮开始,最初体现在改革派运动 。
l 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印度教的理想和传统,但是其参照系是西方的,或者至少是西化的。这个参照系包括社会政治范围,西化精英面对英语模式的自我主张的轨迹。他们的自我主张self-assertion通过这一新的印度教的设想,成为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的新生思想,它已经被界定为“建立一个统一的宗教和政治理想。”
l Solidification of the sense of collective identity with the authentic Hindu past was achieved in two ways。
l 一种手段是通过强烈的历史焦点,以产生真实、古典的印度教文化的丰富形象。
l 第二个手段是使得这个理想具体化,给予其具体的与现代生活相容的形式。
l 这就意味着重新建立真实的印度教文化 ,以一种便携的形式与现代,西化,印度城市生活相融合。
l 以两个方面看,对于这个目标,音乐是一个理想的对象 :
l 首先,音乐在宗教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古老的根源以及与印度教思想的紧密联系赋予了它在精神意义上稳固的地位。
l 第二,音乐----不像文学和其他艺术----音乐一直是被忽视的
l 因此音乐重新被印度化,象征了面对英国以及穆斯林的自我主张,英国以及穆斯林在印度几百年间的统治使得它逐渐世俗化。
l 与此同时,不管所有的政治影响,音乐是政治中立的,尽管音乐充满宗教,但是它可以存在于现代世俗生活之中。英国的传播模式对于它是可行的:会议和音乐会,学院以及后来的媒体。
l 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是英国的印度学,展示的是开拓音乐精神地位的方式,通过其源于欧洲异化的和现今被印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打破的范式 。
l 梵文专著的研究成为音乐史学家主要的目标,因为它为建立音乐理论和术语的规范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这样,音乐可以被带进有文字的领域。
l V.N.Bhatkhande:整个印度斯坦音乐复兴和重建上是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 。
l 有一个关于音乐的重大变化是需要被意识到的:那就是人(personnel)
l 将音乐从穆斯林专业承袭者手中取回来,通过门徒与奉献精神为印度教精英赢得音乐。
l 这既是阶级转变,从服务职业到中产阶级精英。这一变换最重要的结果是废除资助者与表演者之间的社会鸿沟,由于他们现在共享相同的环境----一个真正了不起的社会音乐的发展。并非偶然,孟买和加尔各答是最西化的城市中心,并且有着最长久的西化历史,在那里这个西化的过程得到了最彻底的执行。
l 有人说,在独立的印度,有一个国家历史编纂,它“代表服务于国家的自我理解”。当然,这已成为印度音乐历史主义重要的和公然宣称的动机 .
l 整个努力导致了印度音乐的显著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特征,作为一个新的,现代化权威系统,带着国家精英的保护;今天这是印度新的“公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l 英国的东方主义和穆斯林的西方化的遭遇不能产生相类似的融合。其一,伊斯兰文明的英国东方主义针对的是印度以外的文化??特别是伊朗??以 及没有立即进入印度穆斯林的文化。另外,在印度,只有很少一部分印度穆斯林在英语教育学校学习,因此很难被西化。更重要的是,由于伊斯兰教缺乏地方音乐, 不能从穆斯林意念中擦出火花;因此印度教音乐的复兴不可能发生,并且穆斯林也很少参与这种复兴。因此艺术音乐主要通过口述的传统得以继续生存 。
l 这一现实情况清楚地表明,当一流的音乐家和赞助者构成了持续不断的音乐制作传统时,印度斯坦音乐历史性的蓬勃地发展。赞助者的改变,这实际上意味着,政治气候的改变,考虑到艺术音乐“规范”的 性质,导致音乐制作的门类必须要改变。这种变化当然是渐进的,所以,音乐制造商可以被遗留下来,就像现在印度的穆斯林承袭的专业人员,严峻的现实是,这一 代大多数音乐家与他们口头音乐遗产,预计将逐渐消失,这个过程可以被牢固地记载下来。由于不同的原因,除了类似的基本因素,这点印度和巴基斯坦一样。
l 需要做的,就是对这极易消亡的口头资料的性质及背景进行系统的研究,使之与印度音乐史的其他资料相整合 。
l 作 者研究的起点是评估这些口头资料的作者和他们的优势地位,以及这些资料在使它们得以产生的更大的音乐社会学背景中的作用。在这一先期研究中显现的最重要的 发现是,这一口头传统即是自依(自我包含)的,又是依他的。从我搜集的相关资料来看,这一背景研究首先体现了一种知识体系,这种知识既从音乐家而来又可为 音乐家所用,是关于音乐家们独特而专业的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等领域的知识。其中,一些辅助的领域紧密交织,而这些领域的知识又主要归结于对以下这一领域的 传承与控制:即教学过程,学习与维持的能力,还有对从希腊----阿拉伯传统思维而来的美学思想意识的强化和继承。
l 显然,目前穆斯林口述传统被截断了,印度和巴基斯坦都缺乏适当的赞助精英。因此,以它自身的条件去研究这一传统,是学习现在音乐历史的真正意义 。
l 印度的音乐学家,尤其是表演性的学者,事实上从一开始便关注口头文化(oral dimension),现在他们可以这样做,以他们自己稳固的(secure)音乐意识形态为基础。也许他们能帮助我们意识到印度斯坦音乐的历史编撰----文化多元主义的容量----接纳承认进入历史的口头传统的多样性。
四、课堂讨论
1、曹老师问:你认为这篇文章是一篇个案研究还是理论阐述?
主讲者回答:都有。我一直在想曹老师为我们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什么?其中一点是不是因为“印度音乐学”目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地位,得到承认。
2、曹老师问:那么这篇文章又与Rice关于保加利亚音乐研究的文章有何区别呢?
徐欣:Qureshi这篇文章我认为有两个层次,等一个层次是以历史的眼光来看现在。第二个层次是这篇文章呈现的是一个共时性的东西,我们现在通过这篇文章看到的到底是印度本身的音乐,还是通过作者的记录呈现的印度音乐。说的大一点这就是一种权力关系。
曹老师回应:Qureshi研究的对象本身具有很强的本土书写传统和本土理论阐释。在方法学和立场上面,Qureshi和Rice所站的立场是很不一样的。Qureshi完全是站在印度本土的传统资料上去看的,所以她借用的是本土的“眼睛”,而不是研究者的眼睛。所以一样在研究这些“他者”,一样在阐述这些历史与现代变迁的问题,对Qureshi的阐述你不会觉得是一种勉强的,小题大做的研究。是站在局内人固有的传统来研究局内人的音乐。
3、曹老师问:是否能阐述文章所提到的印度教、穆斯林、印度斯坦、巴基斯坦、印度的情况或者之间的关系呢?
主讲者回答:印度与巴基斯坦是邻国,常年征战。本来是一个国家,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在这两个国家是同时存在的。
曹老师回应:信奉印度教的人往往是中上层社会,同殖民者以及书写传统都是紧密相连的;而信奉伊斯兰教的则社会地位不高,多口传传统。英国退出殖民的时候,就让巴基斯坦独立。
主讲者答:因此文章所提到的印度斯坦的音乐就是包括了印度与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的音乐。
曹老师回应:印度独立以后,那些懂英语的印度学者一直倡导民族主义,寻找自己的文化,对印度的传统做了很多研究。“印度音乐学”是世界公认的。因而像Qureshi那样的西方学者,跑到印度去做研究,知道要顺奉当地的学术传统。
五、曹老师的点评
【作 者回忆了十八年前遇到一位同样研究印度古典音乐历史的传统史学研究者,当发现自己所收集的史料和他的大相径庭,并非官方文献史料,而是民间艺人口传历史资 料之时,感到局促不安。但作者在通过分析宗教、政治因素后认识到,今天的印度音乐存在着印度教注重书写文化和伊斯兰教注重口传文化的两个文化层面。
传统史学研究视角注重文献资料考据,不重口传历史,因为他们认为口传历史非常短、记忆不完全可信,而如果用“现在”检验历史上的“过去”存 在方法学上的问题。民族音乐学,如借鉴人类学,从口传历史追寻历史的过去,与史学的历史相比,相对来说缺乏史学思维,是共时性的平面的视角。这个问题对研 究具长远书写历史记载的文化,如中国、印度、韩国、日本等文化,是十分关键的。在这里,典型的人类学倾向的民族音乐学便显不全,必须要提升史学的思维。
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对上述文化事实认识的一个过程。18年前,作者使用的就是民族音乐学借用人类学的眼光去看印度音乐,所以,她看到的是口传历史。
印度----2个族群、2种信仰、2种文化(伊斯兰和印度教、口传和书写),英国将其分为两个国家,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对音乐的记录以口传为主,而印度则注重文献书写。政治的变迁导致了目前印度音乐文化分层的形成。解决何谓印度音乐这个概念就要兼顾两种宗教体系下的文化传统。所以,检阅“印度”音乐文化历史时,要把传统史学关注文献的思路配合口传史料一起进行研究。
Qureshi的文中对印度音乐历史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类同历史音乐学。这也是本论文集(Comparative Musicology and Anthropology of Music: Essays on the History of Ethnomusicology)的目的----对学科历史和定位的反思:民族音乐学不是人类学的民族音乐学。
并请同学们注意Qureshi对来自印度文化自身学术传统的尊重,是民族音乐学把“音乐置于其文化环境中研究”的精神;这里的“音乐”是“本土学术传统”。】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Introduction
l Complexity of Hindustani music historiography
n “Documentable” history (written tradition)
n “Disharmonies”(in terms of ethnicity, social class, musical authority)
n Hindustan music history-India and Pakistan
l Purpose of the paper: examination of source documents on bowed string playing in terms of “musical idiom and human agent”(“process”)
Methodology
l Societal functional contexts: paradigms of Hindu, Muslim, British/Western
Sources and Their Contexts
l Hindu (Sanskrit, vernaculars, Devanagari)
l Muslim (Persian, Aiso Urdu, Arabic)
l English (British)
l Iconography (painting, photography)
l Indology and musical notation
Conclusion
Introduction
l p. 152 Hindustani art music has a rich, documentable history… It is through these norms that the outsider normally gains access to the music...and are…likely to remain his or her frame of reference for any consider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s-a frame of reference much like the one shared by students of Western music history.
【对象的属性与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学直接有关。】
l 3“disharmonies”of Hindustani music as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study of Hindustani music historiography: (1) ethnicity: Hindu vs Muslim; (2) social classes: educated Hindu vs service professional Muslim; (3) musical authority: Hindu written tradition vs Muslim oral tradition
Methodology
p. 154
【置史学于其社会功能之中。】
【吻合印度政治演变的3个范例(观)paradigms (views from three groups of people: Hindu, Muslim, and British/Western)。】
【确实,书写历史主要是社会上层成员的历史。】
p. 160
【音乐为国家认同的象征(好比Rice的“metaphor”)】
Conclusion
p. 164
【“noncanonical tradition”指的是口传传统;历史研究应兼融口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