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tl, Bruno. 1973. “Comparison and Comparative Method in Ethnomusicology.” Anuario Interamericano de Investigacion Musical, Vol. 9. (1973), pp. 148-161.
主讲人:陆小璐 专业:传统音乐
一、作者简介
Bruno Nettl(1930~): 出生于捷克的美国音乐学家。1939年全家移居美国后,他先后在Indiana大学、Michigan大学读音乐学士、图书馆学硕士学位,1953年获Indiana大学博士学位(主修: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副修:人类学,民俗学)。他从1964年开始在Illinois大学任教,一直到1992年退休,目前为该校音乐及人类学荣誉教授。除了教职外,Nettl还曾任民族音乐学会会长(Society for Ethnomusicology),并两度就任《民族音乐学》期刊的编辑,也曾任《传统音乐年鉴》的编辑。
研究领域:美国土著文化中的音乐(1954);中东音乐,尤其是伊朗传统音乐研究(1974);以色列音乐、印度南部音乐(1992);西方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研究(1985);西方古典音乐文化的民族音乐学研究(1989;1995);传统即兴音乐研究(1998);对民族音乐学学科本身历史的回顾研究。
n Nettl学术思想形成的渊源:
n 1、沃特·考夫曼(Walter kaufmann):比较音乐学柏林学派Hornbostel和萨克斯的学生,以研究印度音乐最为著名。
n 2、Paul Nettl:Bruno Nettl的父亲,著名的音乐学家,曾一度是阿德勒的助手。
n 3、乔治·赫尔佐格 :Hornbostel的学生,他的研究不仅综合了巴托克、柯达依和Hornbostel的民歌分析模式,同时还吸取了美国人类学、北欧民俗学研究的一些新理念,注重民间音乐的真实可靠性——综合式理念和跨学科研究方法。
n 因此,在Nettl的著作中,经常有意无意地强调对比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是受到了比较音乐学柏林学派的影响。他虽然也强调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但他对音乐型态的注重说明他在某种意义上继承了比较音乐学柏林学派的研究方法。
——以上背景资料参考了《新格罗夫词典》(Bruno Nettl条目》
宫宏宇《布鲁诺·耐特尔的回忆录〈民族音乐学亲历记〉评述》
二、文章结构框架
n 一、论文目的
n 二、对于实行比较研究提出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n 三、什么方法适用于比较研究?意义何在?
n 四、民族音乐学使用比较方法的主要发展轨迹
n 1、早期的情况
n 2、特殊时期的情况(A period of Specialization)
n 五、人类学中的比较研究
n 六、1958—1973年间对《民族音乐学》中比较研究的调查
n 七、民族音乐学中“比较研究”的重要范本(比较研究的种类)
n 1、Frances Densmore
n 2、Mieczyslaw Kolinski
n 3、Claudie Marcel-Dubois
n 4、Alan Lomax
n 5、Roberts和Merriam / Nettl
n 6、变化或假定变化的研究 ——重新研究 (restudies)
n ……
n 八、比较研究的新趋势
n 九、“方法论”对于比较研究的重要性
三、文章主要内容
(一)论文目的
n 大约在1950年左右,随着ethnomusicology这个术语的引入,开始出现了放弃“比较音乐学”这一术语的趋势。Jaap Kunst创造了这一术语,主要是考虑到“比较方向“的令人难以满意的特性。他认为“‘比较音乐学’这一术语应该停止使用,此外,我们的学科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没有任何更多的“比较”。Mantle Hood受到他老师Kunst的影响,在美国对“民族音乐学”这个术语的介绍以及这个学科领域本身的建设做了很多工作,他在一些公开发表的书刊中认为比较不是这个领域的主要目标,确实目前不能被正确地执行。如果去仔细检查在民族音乐学领域发表的刊物,确实会发现采用比较方法的文章比例并不多。
n 但是,作者认为:比较的问题不断地在出现。
n 这篇论文的目的是提出关于比较作用的一些想法和在民族音乐学中的比较方法,以促使大家认可比较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要素的观点。
(二)、对于实行比较研究提出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n 第一,我们必须意识到基本的认识论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在处理不同文化间的音乐时能够不进行比较研究吗?
n 第二,更为具体,特定的比较研究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地计划和执行?它能被实现吗?学者如何设法去完成它呢?
n 在各种民族音乐学的定义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定义——即,这个领域包括调查者本人视野之外的音乐或音乐文化的研究。这种重要性的区别应该出现在一位在自身文化背景下工作的学者的贡献和一位在自身文化背景之外工作的学者的贡献之间,不论一方或另一方被认为是卓越的,它表明了比较的本质特征。
n 但是民族音乐学的本质是比较,这个观点被世界各地的学者和音乐家所批判。这个无法克服的障碍最终被我的伊朗音乐老师,一位比较语言学家轻而易举地阐明,“无论你有多少研究,关于伊朗音乐你将永远不会理解,但伊朗人本能的就能够理解。”许多专注于他们自身传统音乐的非欧洲学者的观点认为他们属于“局内人”,这样的研究是真正有价值的。许多西方机构正做着专门的、值得高度称赞的努力来培养非西方学者对他们自己的音乐文化进行民族音乐学的研究。
(三)、什么方法适用于比较研究?意义何在?
n 坚持进行田野调查,沉浸其中,完全参与到一种陌生的文化,从而达到自身主观化的理解,这是民族音乐学研究主要的特征。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继续使用其他手段,诸如一种单一记谱体系(大部分学者使用的西方记谱法,和机械化的手段,如Seeger音谱自记器)和寻找一种单一的,大家都能理解的分析系统作为了解所有音乐系统的参照的基点。
n 作者提出一系列问题:这就引导着我们去纵观民族音乐学的历史,它所面对的最基本的问题可能是什么?我们依照自己的文化背景,而不与我们已经知道的作比较,我们能够认识任何其他新的事物吗?是不是所有的学问在一定意义上是比较先前我们已经知道的?同时在另一方面,人们所创造的文化和音乐体系都是可译的,对于一种体系的认识是否能够得到帮助?或者它实际上阻碍了对于另一种文化的准确认识?
n 民族音乐学的文献中很少明确地去尝试回答这些问题。迄今为止,民族音乐学提供的答案中,似乎一致认为:在完全意义上说文化确实不可译,但是自从学者的主要目标是互相交流以来,我们为了交流而愿意去不确切地进行翻译。但是,没有一个参照点,我们不能认识这个问题,有大量的分支学科来支持民族音乐理论研究——记谱体系,分析体系,合作进行田野调查的方案等等。
n 真正而完全的双重音乐能力或者多重音乐能力是一种难以企及的理想,但由于我们最终的目的毕竟是理解人类的音乐行为,比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民族音乐学使用比较方法的主要发展轨迹
1、早期的情况
n (1)、在民族音乐学发展的早期,我们发现一些个人,如阿德勒支持采用比较的方法。在他划时代的文章《音乐学的范围、方法和目的》中,他对音乐学的分类进行了概述。显然,阿德勒感到立即需要将世界上的音乐用人种学和描述性的方式进行分类,其目的是看看全世界都包含着什么样的音乐,采用一系列的比较就是其研究的最佳方式。
n (2)、 Hornbostel和Abraham没有从事许多比较研究,但是他们一系列的研究中,涵盖了许多世界音乐,但是都是建立在单一分析模式的基础上(包括用某种方式处理音阶、节奏,和曲式)暗含着比较的方式。
n (3)、 Stumpf和Wallaschek的总体工作也同样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
n (4)、之后那些与Hornbostel-Abraham派有联系的学者同样表现出对比较工作的兴趣;例如,乔治·赫尔佐格的学位论文“the comparison of Prima and Pueblo musics”,J. P. Schinhan的学位论文“ Yurok and Papago music”, Helen Roberts关于北美文化区音乐风格和乐器的比较。
n 早期民族音乐学家的比较方法与同时期的人类学家的手段是一致的。大约1900年左右,人类学家的比较目的似乎主要是历史的重建,比较方法的概念几乎没有被定义,然而又被大家所接受,更深入地在文献中延伸。Hornbostel的一些著作和Sachs的大部分著作反映了比较方法的追随者们的思想。
n 早期的民族音乐学历史以广泛的比较和归纳为特征,基础地、不可避免地,使用小样本为依据。正是这个特点,使得后来的学者对于继续从事比较方法而犹豫不决。
2、特殊时期的情况(A period of Specialization)
n 受到更多机会的扩展延伸和高效率的实地研究的推动,民族音乐学家开始更多地参与到一种文化。更广泛的接触,逐渐深入各种非西方音乐内在价值方面,特别是亚洲文明的那些音乐,只有终生致力于这种音乐文化才能揭示这些音乐的内在价值。
n 事实上,这样的研究表明,音乐世界是在某些方面没有可比性的。
n 虽然人们可以把这些音乐元素进行比较,但是他们基本上是相像的,人们必须承认在音乐当中,这些不同元素的存在导致形成比较研究很大程度上方法论和概念方面困难的问题。
n 但是人们开始意识到必须也要按照它自身文化所提供的理论体系来学习各种音乐,书面的体系或者来自于研究对象作品的分析,这是一个明确的系统整体;同时,还必须按照文化源头的基本价值结构来学习音乐行为。
n 因此,1940年之后的的阶段表明民族音乐学关注比较研究的工作显著的减少了。
(五)、人类学中的比较研究
n 人类学:一个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靠比较而繁衍兴旺的学科,尤其以推导历史进程为目的,在20世纪初便开始走向专门的民族志的方向。但到1950年中期,又再次开始强调比较的方法。
n Oscar Lewis对1950年至1954年重要的参考文献和分析研究进行研究,调查的248篇论文中(几乎完全来自于美国和英国)都有比较的性质。其中28篇论述了比较的理论和方法论。
n Lewis没有指明在这五年时间里,比较研究在总的人类学资料中所占的比例。但是,合理地推测,这248篇论文在整个这五年的人类学资料中占有相当份额,28篇论述了比较的理论和方法的论文是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著作。
n Lewis对这些研究作了分类,进一步发现,有6个主要目标支配着这些研究:
n (1)建立通用的法规或规则;
n (2)记录一种现象的变化幅度;
n (3)分布特征;
n (4)重建文化历史;
n (5)检验源于西方社会的臆测;
n (6)检验源于非西方社会的臆测。
n 此外,他发现34篇研究涉及了全球的或任意的比较:33篇研究对州与民族之间进行了比较;31篇研究主要进行了一个州内的比较;70篇,在一个文化地域的比较;34篇,在一个群体或文化中进行比较。大大超过半数的研究涉及到了西半球。
n 很显然,人类学家比起民族音乐家更关注比较的方法。
(六)、1958—1973年间对《民族音乐学》中比较研究的调查
n 调查了270篇文章
n 虽然我们很难(同样,对Lewis也是困难的)从这些文章中分离出“比较”研究,似乎只有43篇文章明确指向曲目比较的问题,或曲目部分的比较问题,或文化部分的比较问题。
n 这些文章中,13篇主要是理论的。有19篇是关于一个文化地域内的比较,有11篇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历史学的——比较不同时期的研究对象,或以提供历史的洞察力为目的来比较不同区域(如非洲人和美国黑人)。
n 所有这些研究已经深深受到了人类学比较取向的影响。
(七)、民族音乐学中“比较研究”的重要范本(比较研究的种类)
1、Frances Densmore
n 在她早期的关于美国印第安部落的专著中,她呈现了有关11个不同族群的歌曲,通过图表展现音乐特征,并根据歌曲的用途进行分类。
n 这是第一个用系统和统计的方式试图去比较一个部落音乐曲目中的各种部分。
n Densmore在最近的一些著作中,在类似于以前的研究或更为复杂的音乐种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已成为研究美国印第安音乐的范本。
n 作者对这个方法的评价:Densmore的工作显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但她没有提供为之后修改和完善的模式。
n 利用统计学和采用由于移民而产生内部发生变异的歌曲的研究方式在后来的其他学者中也有所见,例如,Hornbostel,George Herzog和Helen Roberts;但他们没有广泛的以表格形式公布他们的研究成果。在Hornbostel的学生中,Mieczyslaw Kolinski作为一个高度关注比较及其方法的学者而脱颖而出,并利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
2、Kolinski
n 在一些主要论文中,Kolinski试图建立测量音乐风格元素的方法,以尽可能方便的进行比较。这个方法是描述和定量。
n 例如,在他的“音色结构的分类”中,他按照音的数量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一系列的348种标量和模式安排。这个方案留下了许多有待改进的事项 ,但它对于这样的一个分类来说,是最全面的系统。
n 令人费解的是Kolinski的系统很少被其他学者采用,但当这个系统被采用时,它的目的是为了描述,而不是以跨文化的比较为目的。
n 这个系统的特点:这个方法需要艰苦的工作,但它们容易判断。不需要特别训练,以便可以使一位分析者在分析这项工作时还能胜任其他的分析工作。所有这一切需要分析者记录,这些记录是他可以信任的,同时还需要分析者有西方音乐的背景。
n Kolinski方法的困难之处:“转译”文化 ,尤其对于“节奏”的处理。
n Kolinski描述节奏的方法本质上涉及每一分钟旋律音的平均数,加上各种细微的改进,如标准偏差。困难在于“音乐”速度这个概念似乎每一个文化是有所不同的,实际的每分钟音的数量可能没有真正的一个衡量指标。
n 这个系统甚至在西方古典音乐中也没有很好的被使用。因此,至少按照大部分音乐家的常规概念,节奏在莫扎特的一套变奏曲中可以保持不变,尽管它以32分音符的快速流动为特征贯穿整首变奏曲。
n 局限性:Kolinskis的系统是客观的,但它有可能不符合正在被研究的任何音乐文化的观念。
3、 Claudie Marcel-Dubois的研究方法:
n 这个方法提供了一个详细描述个别部分的计划,打算用于博物馆中民间音乐的收集。这个描述是量化的,给出音调和乐句的数量,等等。但它与Kolinski的体系完全不同,它避免使用精确的预先计划好的类别。这个系统与其他一些在欧洲民族音乐学的档案馆和博物馆中所使用系统类似,这个系统更适合于描述单个的歌曲,而不是比较,它不被认为是在本质上进行比较的系统。
4、Alan Lomax
n 分析体系经常被很多民族音乐学家使用,其目的是为了在个人研究中呈现材料。研究的目的并不一定是为比较而奠定基础,它们似乎分为两类,一个是根据该研究中的每个实例明示或暗示的文化音乐理论,因而避开文化以外的比较,另一类尽可能在相同条件下分析所有音乐的本质。
n 在最近最全面的音乐风格比较描述的方法中,当属Alan Lomax和他的助手的“cantometrics(格律分析法)”工作。这不同于大多数人的方法,因为这个方法试图说明37个音乐定量的参数,因为它强调的参数常常被忽视,因为在传统的西方音乐思想中,他们属于“表演实践”领域,人们声音的使用方式,演员、装饰音、节奏的关系,等等。
n 这个方法所遇到的缺陷主要是由于它的先驱性和依赖于相对较小的采样。Lomax的基本理论利用了一种音乐文化语调重复的观念,因而他发现小样本无可避免的包含着整个研究对象的精髓。为了按照“cantometrics(格律分析法)”系统描述一段音乐,特殊的训练对一个学者来说是有必要的,因此这个方法不容易推广。
n 除了为音乐的比较描述提供了一个体系之外,Lomax和他的工作人员还进行了具体的比较,主要是为了识别音乐风格的文化决定因素。音乐的比较主要是在大的文化区域内进行(例如美洲印第安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太平洋岛屿,澳大利亚,欧洲,亚洲的“旧高文化”);文化群体在一些重要方面的差异,例如基本的社会和政治组织,生活经济的类型,和养育子女。
5、Roberts和Merriam / Nettl
n 民族音乐学中比较方法的另一个范例 :音乐区域的研究,或同类音乐风格区域的研究,文化区域和语言分布的关系 。
n 这类研究的手段来自于Roberts和Merriam,利用先前已经建立的文化区域为基础;结果是:在本质上,不是鉴定具体地、独特的音乐区域,而是比较音乐文化区域。
n 另一种手段来自于Nettl,这种手段是对部落音乐的描述,通过非正式的统计比较,合并成音乐区域,它可能不与文化区域或其他种类的分布相一致。
6、 变化或假定变化的研究 :(restudies)
声音录音手段的历史已经有一个世纪,非书面音乐传统中的音乐分析历史数据逐渐变得更为容易得到。但是比较不同时期一种文化中音乐风格的研究在最近的历史上极为罕见。到目前为止,较为常见的是相距较远的音乐对象间的比较,其目的是在假设的情况下建立各种音乐现象的相对年代,音乐的分布能够促进这方面的知识,又或者为了显示由于迁徙或处于一个孤立存在环境下的音乐变化。
n 这类型的研究的第一个是有关Lewis提到的“重新研究”,这个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得以证实,由Robert Redfield在墨西哥首次进行,Lewis本人也随后进行了考察,这类方法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人类学中用了几例。
n “重新研究”在民族音乐学中还没有系统地使用,一种文化过去和现在的比较通常基于各种大相径庭的数据。
(八)、比较研究的新趋势
n 趋势1:按照音乐行为而不是他们所产生的声音的文化研究方式 (David Ames 对伊博人和豪萨人 的研究采用了这种方式;也很明显的出现在Lomax的研究工作中,因为他的参数包括社会角色和音乐家的关系 )。
n 趋势2:对一个曲目或一个单一音乐文化利用明确的比较来确定行为模式和偏差 。
n 趋势3:对方法论的兴趣(它是最有益的,因为缺少方法论的思考和涉及比较研究的理论可能是延伸扩展比较研究的主要障碍 )。
n 在人类学中,这个担心已超过20年。Lewis在1956年发现比较工作不再主要是图书馆工作,而是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去田野调查,一个学者尽可能通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进行田野工作从而实现比较研究,并反复和广泛地进行田野研究,使之能够比较详细的对部分或一段时间的文化进行比较。这个趋势在民族音乐学中开始被认识到。
(九)、“方法论”对于比较研究的重要性
n Gilbert Chase认为:“理论的产生是社会科学最大的成就。相反,这是音乐学最薄弱的环节。”因此,他认为“‘比较音乐学’这个术语应该被恢复……就像在语言学中所用的……。”
n 或许最大的问题是确保我们所比较的东西确实是可比的。
n John Blacking近来把注意力朝向了比较问题,他认为他们应该解决从语言学借用过来的“深层结构”和“表面结构”这组概念的关系。他说:“我们需要一种音乐分析的整体方法,这个方法能够被运用到所有的音乐,”同时能考虑并解释本身以及音乐行为。只有到那时,Blacking认为,我们才能够作出可接受的比较,这意味着是我们的最终技术。
n 因此,这些例子表明,最近出版的大量重要的论文中对比较问题越来越感兴趣。
n Merriam认为,很显然“比较方法必须谨慎对待,相似的东西必须加以比较,同时这个比较必须对一个特定问题产生影响,以及对研究目的的主要部分产生影响。假设民族音乐学的目的是产生一个可以比较的数据,因此更广泛的目的是概括音乐,它最终在世界范围的基础上被运用。”
n Mantle Hood反复强调,提供准确的足以使比较有意义的数据的难度,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n 但正像Kolinski所说,避免或无限期推迟比较音乐,“剥夺一个学科的重要研究工具,也就是剥夺了它以更深入的洞察力探求全世界音乐无限的多样性的可能。”
n 确实,如果民族音乐学被视为一个学科或音乐学里的分支学科,比较方法和理论必须作为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民族音乐学必须增加对比较方法的关注。
四、主讲人的感受和启发
这篇文章写于1973年,实质是作者针对1950年Kunst提出的ethnomusicology,从而建立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而放弃使用“比较音乐学”这个词后所产生的问题的反思。比较方法在我们的研究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正如文章中所说,首先你必须要确定你的研究对象确实是必要的,并且值得去比较的 (与历史的比较,或与同类问题的比较);其次,方法论对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值得我们做深层考量,到底选择怎样的理论或方法支持研究者对某一文化系统作比较研究,必须要与这一文化框架相适应——方法论至关重要。
五、课堂提问:
高贺杰:是不是我们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把有些概念给混淆了。一、“比较音乐学”是一个学科的名称/二、比较是一个方法/三、文化进化论,文化达尔文主义。之所以我们要在1950年取代比较音乐学这个名称,一方面是从欧洲转移到北美,另一方面是西方学者自身的一种反思,认为用比较的方法得出一个文化进化论的观点是有问题的,因而他们想有所改变,所以找了“Ethnomusicology”这个中性词来代替。如果我们是用比较的方法,避免文化进化论也可以做到研究。我们是否可以不管用什么名称,“比较音乐学”或“民族音乐学” ,我们都可以用很多方法来研究。
曹老师:你说的这三个概念,都是在一个历史时期当中我们这个学科所经历的。“比较音乐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对世界音乐的宏观认知,而这个目标,必须通过比较。这个目标后面的理论,是受当时影响着所有学科的进化论思维有关的。你说的这三样——学科/方法/理论,实际上是北美的民族音乐学学界制造出来的混绕。
以下是曹老师对文章的点评:
北美学界的民族音乐学研究,大多较偏个案研究,缺乏宏观的视野。无可否认的,学科的宏观目标应当是对“人”的音乐的认知——即是解决“什么是‘人’的音乐(What is Man’s music?)”和“人是怎样制造和接收音乐的(How man makes and receives music?)。要达到如此目标,“比较”是必须的;否则只是“数树而不知林”。Nettl的这篇文章是对北美(美国)学科在20世纪70年代状况的一个反省。80年代起,陆续有同类对学科缺乏宏观视野路路向反省的文章发表,同学们应该自己去寻找有关文章(比如,欧洲的World Music学刊曾出版过专刊讨论这以问题)。尽管如此,浏览学科的现状[Nettl的文章至今已有35年],似乎北美的民族音乐学的学者们仍在“数树”的境界流连忘返。】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Introduction
l Brief sketch of the discipline in terms of comparative study
l Basic issues
Discussion
l Discipline’s identity
n Study music cultures outside one’s own vs native scholarship
n Comparison is essential to this discipline that deals with music cultures of the world
l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study in the history of ethnomusicology
n 1900’s
u Adler’s “Musikwissenschaft”
u Comparative musicology (Hornbostel, Abraham, Stumpf, Wallaschek, etc)
u Comparative study in “early” anthropology and its reflection in “early” ethnomusicology
n Mid-20th century
u Ethnomusicology -- “specialization” [case study], the study of music cultures on their own terms; neglected comparative study
u Anthropology – in 1950’s, revival of interest in comparative study (Lewis)
n Review of comparative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ethnomusicology [in USA]
u Analysis of music system: Densmore, Herzog, Roberts, Kolinski, Merriam, Lomax, Nettl
u Studies of “change” (“re-study”) as comparative study
u Comparison of related music in distant areas
u Comparative study tracing musical traits as distributed around the world
u Comparative study of musical cultures in terms of musical behavior
u Comparative study within a repertory or single musical culture (norms and derivations)
u Methods for comparative study
Conclusion
l To achieve the grand aim of generalization of world’s music, comparison is a must
l Ethnomusicology is still lacking in theory and method of comparison
曹老师希望同学特别注意文章的以下内容:
Introduction
l Brief sketch of the discipline in terms of comparative study
p.148
…the field now generally called ethnomusicology was once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comparative musicology... such studies were regarded as belonging properly to musicology....
【“民族音乐学”,前身为“比较音乐学”,属“音乐学”邻域。】
Approximately in 1950, there began to appear a trend away from this nomenclatur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erms such as “ethnographie musicale,” “Musikethnologie,”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ethnomusicology.”【好家伙!Nettl把“ethnomusicology”说为美国所己有的。不过,这也间接验证了我所说的“北美民族音乐学是一个西方的、地方性的流派”,因为这是美国学者自己在说的话】…evidently coined by Jaap Kunst【注意:Kunst是欧洲比较音乐学传统的继承者】…. Taking his cue from his teacher Kunst, Mantle Hood, who has done much to introduce the term “ethnomusicology” and the field itself in the United States, maintains…comparison…cannot now be properly carried out. 【因为Hood认为当时的学界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资料做宏观性的比较(但这不意味这他全盘否认比较)】 …But the problem of comparison is continually pres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some thoughts on the role of comparison and comparative method in ethnomusicology, and to urge acceptance of the view that comparative study is at some level one of its basic ingredients.【“比较”是学科的基本成分——这是Nettl写这篇文章的动机】
l Issues regarding comparative study
There are two ways…in which our basic problem must be considered. First…Is it possible to deal interculturally with music without…carrying out comparative study? Second… what is the role of specifically comparative study…? Can it be achieved? And how have scholars tried to accomplish it? 【这是文章要讨论的要点】
Discussion
l Discipline’s identity
n Study music cultures outside one’s own vs native scholarship
p. 149
… discussions of one of their major issues, that of the discipline’s identity. One of the more significant among the various definitions of ethnomusicology maintains that this field consists of the study of music or musical culture outside the investigator’s own purview. 【这个偏见也见于当时的人类学;Nettl在后来的书写之中收回了这个说法】The fact that a distinction…points to the essential character of comparison. 【Nettl的意思是,对“他者”的研究这一行为的本身便存在“我”和“他”的立场比较。】 …But the view that ethnomusicology is essentially comparative is viewed critically by scholars and musicians the world over…my teachers of Persian music who said, “no matter how much you study, there are things about Persian music that you【西方学者】will never understand, and that are instinctively understood by Persians.” The viewpoint of many non-European scholars who concentrate on their own musical traditions maintains that it is only the “insider” who is truly qualified for scholarship. 【很同意这位波斯音乐家对研究波斯音乐的西方学者的看法。Nettl的这篇文章写于1973年。30多年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他们本土的音乐,使西方民族音乐学不得不接受学科在世界各地“本土化”的必然趋势。】
l Basic issues
…the most basic questions that have faced ethnomusicology throughout its history. Can we perceive anything new without comparing it to what we already know, to our own cultural background? Is not all learning in a sense comparison with what has previously been known? And on the other hand, are cultures and the musical systems they produce at all translatable, and can the understanding of one system help, or must it actually hinder, the accurate perception of another? The literature of ethnomusicology is full of indirect but rarely explicit attempts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p. 150
But we cannot perceive without a point of reference, and ethnomusicological theory abounds with attempts of many sorts – notation systems, analytical systems, schemes for cooperative field research, and so forth-to provide it. True and complete bimusicality or multimusicality is an unattainable ideal, 【我在其他地方也有发表过同样的看法;双重音乐感是一个好意图的,但是是一厢情愿的天真理想。】 but since our ultimate purpose is, after all,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musical behavior, comparison at some level is an indispensable tool. 【如果学科的目的是——用Rice的话——找寻“why man makes music”的话,比较是必须的手段!】
l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study in the history of ethnomusicology
n 1900’s
, in order to see what the universe of music contained, and that this was best done by a series of comparisons. …the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 is marked by a… comparative approach…
p. 151
The comparative approach of the early ethnomusicologists goes hand in hand with that of anthropologists of the same period. Around 1900, the purpose of anthropologists’ comparisons appears to have been primarily that of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The comparative approach of the adherents of Kulturkreislehre is reflected in some of Hornbostel’s and much of Sachs’s work…. A period of specialization followed… the ethnomusicologist became more involved in one culture【个案研究】....this kind of study showed that the musics of the world are in certain respects not comparable. …the period after 1940 showed a marked decline in concern for comparative work in ethnomusicology.
Anthropology, which …served as a model for ethnomusicology, and preceded it in approach and method by some twenty years, seems to have experienced a similar fate. A discipline which in th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thrived on comparison…for the purpose of deducing historical processes, it began to move in the direction of specialized ethnography early in the 1900’s. But by the middle 1950’s it had again begun to stres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p. 151
Oscar Lewis, in his important bibliographic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research, surveyed 248 publications (almost entirely of American and British origin) from between 1950 and 1954, which are comparative in nature…Lewis classified the studies further, finding that six major aims dominate them: ( a ) establishing general laws or regularities; ( b ) documenting the range of variation of a phenomenon; ( c ) distribution of a trait; ( d ) reconstruction of culture history; ( e ) testing hypotheses derived from Western and ( f ) from non-Western societies. 【这些与早前比较音乐学的音乐研究有共性】
It is clear that anthropologists have concerned themselves substantially with the methods of comparisons, much more so than ethnomusicologists.
p. 153
nuclei of two and three tones, become a system within which one can plot the distribution of materials in actual repertoire.
【有机会的话,建议同学阅读一些Kolinski的有关文章】
pp. 158 – 159
Chase…He believes, therefore, that “the term ‘comparative musicology’ should be revived . . . but as it is used in linguistics. . . .” Perhaps the greatest problem is being sure that we are comparing things that are indeed comparable.
Conclusion
…as Kolinski says, “the avoidance or indefinite postponement of comparison of musics deprives the discipline of an essential tool in its quest for a deeper insight into the infinite multifariousness of the universe of music.” If…ethnomusicology is to be regarded as a discipline or subdiscipline in its own right, … then comparative methodology and theory must be one of its major ingredients. It appears, therefore, that ethnomusicology must increase its concern with comparative methodology, with such techniques as the measurement of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