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do Adler’s “The Scope, Method, and Aim of Musicology" (1885): An English Translation with an Historico-Analytical Commentary,” translated by Erica Mugglestone. Yearbook for Traditional Music 13 (1981): 1-21.
圭多·阿德勒:“音乐学的范围、方法和目的”(1885):一篇带有历史性分析评论的英文翻译”,Erica Mugglestone译作。
主讲:秦思 专业:音乐学
阅读笔记
一、主讲者对于文章的概述
(一)全文结构:
I 翻译者Erica Mugglestone对于阿德勒文章历史背景的综述,其中包括:
1、前言
2、历史背景
3、主题、隐喻和假设/设想。
II 阿德勒文章的英文译本,其中大致包括:
1、对于音乐的科学的历史发展进行论述和阐释:从个体对音乐的研究——规则——综合的过程
2、对音乐学科进行分类和论述阐释:历史音乐学&系统音乐学
(二)翻译者Erica Mugglestone的综述
1、前言
1)1884年,克利桑德、斯皮塔、阿德勒创建了音乐学的第一本刊物《音乐学季刊》,首篇文章就是阿德勒所撰写的这篇文章,对后来的音乐学学科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New Grove中的“Musicology”词条为证)
2)翻译者Erica Mugglestone的写作目的:通过概述阿德勒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阐明其主题、隐喻以及假设;提供一个翻译文本;这三个方面使阿德勒的思想能够更广泛的为人知晓。
3)翻译者Erica Mugglestone对文章的翻译作了简要介绍,如:一些术语和隐喻的翻译、对于阿德勒思想的阐述以及原文的标注等等,以便于读者阅读后文。
2、历史背景
1)阿德勒少年时期曾在维也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跟随布鲁克纳和Dessoff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术——后又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并供职于维也纳商贸法庭——后继续从事音乐历史的研究(1880年以“1600年前西方礼拜仪式音乐的基本历史种类”一文获得博士学位;1882年以“和声的历史”取得大学讲师资格)
2)1888年,阿德勒在维也纳大学创建了音乐历史协会/学会/学院,成为了音乐学研究的中心,并为今后其他院校类似机构部门的建立提供了范本。
3)19世纪欧洲建立了现代音乐学会。
3、主题、隐喻和设想/假设
1)翻译者对于阿德勒文章写作的思路顺序作了梳理:音乐学的范围、方法和目的。他以一个简洁的对于音乐这门学科的历史发展的梳理作为文章的开端:从一开始的自觉(自我察觉)艺术——经过一系列的历史阶段/时期(比如作曲过程中的深奥的规则,或者记谱法的发展)——到现代对于艺术作品本身研究的高峰。
2)阿德勒将音乐研究定义为一种艺术形式,并将其限定于研究欧洲的音乐。其方法:分析;乐谱的记谱法,音乐的结构形式;他所谓的情感本体/审美愉悦(审美满足)。这一系列的方法就是为了借助于对作品种类的确定来使其判断更具历史性。风格法指导艺术创作。
3)阿德勒将音乐学学科用二分法分为历史音乐学和体系音乐学,二者又皆以主要学科和辅助学科的形式进行探讨。
4)阿德勒在结束段总结概括音乐学的研究目的:“The discovery of truth and advancement of the beautiful”(探索真理,提升美感)
5)阿德勒的以风格为导向的方法并不属于“历史文化强调”的一部分,因为“历史文化强调”是主张“反对实证主义”的,而从长远来看,阿德勒的方法论从本质上是属于“实证主义”的。柯林伍德将实证主义定义为:“为自然学科服务的哲学;在实证主义看来,自然学科由两部分组成:查证事实、设定规则。”引用阿德勒的话“所有音乐历史的工作焦点在于研究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法则”。同时,他指出“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法则以及他们的有机结合和发展,艺术的历史应该用与自然学科研究相同的方法……关键在于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类比性”。
6)自然学科对于阿德勒思想的影响,比如:地质学、生物学、有机化学等等。
7)阿德勒的经验主义/以经验为根据的以风格为导向的方法主要得益于同时代的艺术历史的著作。阿德勒十分重视艺术历史的发展,他视艺术学科与音乐学科为姐妹学科。
(三)阿德勒的原文
1、对于音乐的科学的历史发展进行论述和阐释:从个体对音乐的研究——规则——综合的过程
1)音乐学的任务
先进的音乐学体系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发达的音乐学体系。音乐学的任务是根据音乐艺术发展的现状而变化的(定义/阐释音乐素材,范围涉及到许多中世纪作家所写的算术、几何学、天文学等相关著作——与人文学科相联系,从一些特别的音乐作品中提炼出较为复杂的音乐体系,所以音的定调和持续时间就更为精准了——阐释音乐艺术与诗歌艺术之间的关系,对音乐领域做出适当的界定/定义——由于学者们将面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因而现代的艺术学科准则将以研究艺术作品为首要任务。)
2)引导音乐作品的具有科学依据的衡量标准的因素或特征以及方法
对于那些不是用我们所习惯的记谱方式所记录的作品,我们需要转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对作品创作年代的确定中获得一些重要的评判标准。我们从节奏特性着手,由于作品已经被贴上了时间的标签。那么,在这一部分中可以找到他们之间有哪些世俗的联系、他们是如何分组的以及他们的周期性再现有何特征?:我们已可以从音调着手,针对单声旋律作有关节奏韵律、转换以及偶然性的检测,并且对整个部分进行了评定。此后,必须对复调(多声部)的建立进行阐释:其中的范围包括:声部的分配、在不同音调上进入的主题和动机的模仿、它们进入的不同时间点;无论是主题的上升或下降,倒影或逆行,甚至于对主题和谐或不和谐的处理,主题的预备和解决,或者是自由进入。这种单声部一个接一个的移动方式是盛行的。主属声部间的联系,旋律的采用,都被分解成了片断,并且主题和动机贯穿始终。
3)文本的重要性及作用
作品需要一个文本,这是一个缜密的检测;最初只是一种诗歌的创作方法,然后逐渐将它与旋律相结合。其中一部分被标为重音,而有关韵律学的特征则是与音乐节奏元素相关的。对于文本的处理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作品评论的更为重要的线索。
4)配器手法的重要性
如果作品只是纯粹为乐器演奏创作的,那么配器的手法将相当重要,以此来证明声部组合即体系:统一——独立,混合——对立的特点。与此同时,其可行性也应该被顾及(实证主义的观点)。乐器的指法运用于实例中,在不同的部分中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以及声部音色的强弱等。
根据作品个体的特征,建立了其主体的特征,申明了特殊的细节部分后,就需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一部作品属于哪个艺术种类、根据我们所了解的艺术作品产生的时期如何区分其种类。由此,我们就可以对作品产生的时期做出权威性的判断,然后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区分:
a、作品创作的时期、同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的流派、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富有时代创造性的作曲家。越是古老的作品越是难以贴上时代的标签。
b、根据作品的特征,可判断出其创作年代。将其所处文艺时代的创作过程与地质学中地层的研究过程进行比较。就像地球外壳的构成物形成于不同时期,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到整个时代所显露的独特的艺术性。在这些例子中我们必须区分:作品的真实来源、通过作品的特性判断其所处年代。在一些作品中,尽管会显现其外部的表象相似特征,但是并不一定会完全反映其所处时代的精神,而关于这一点,我们要从其结构和文本中进一步得知。作品的创作与其所处年代和流派的风格以及作曲家本人的风格有着密切关系。
5)情感本体的决定(情感决定论)
就其美学意义而言被视作是进行批评的试金石。当然,这种批评体系被分为独立的点、阿尔法及噢米伽体系。更确切的说,只有当其它的决定被做出时,才能用此体系去分析它。有太多的人想要去抓住音乐情感本体爆发(灵感)的一瞬间并试图用文字将其解释出来,这一切是徒劳的。因此,可以认定,作曲家作为艺术作品的主要部分,他们努力去阐释音乐作品的不同特性。
6)研究范围
文本、作曲家、所处年代、艺术风格、情感论、音乐本体、结构、历史背景、配器、作品特性等等。
2、对音乐学科用二分法分为进行分类和论述阐释:历史音乐学&系统音乐学
1)历史音乐学
关于时代、民族、地区、城市、流派、艺术家,其下属学科包括:
①音乐古谱学
音乐符号与艺术本身有着神秘的联系。中世纪的记谱符号使作品容易分类。在西方(欧洲)音乐中,可能是根据记谱符号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来进行分类的。如:纽姆谱的时代,有量记谱法时代以及公制符号的时代。由此,可以在粗略的基础上细分为:罗马时期、哥特式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这一分类方法也可适用于建筑学。
②音乐史中的基本形式研究
音乐形式的分类史。一个特定时期的音乐作品包括两点——共性与特性,这两点都适用于分类,如:赞美诗、那不勒斯民歌、维拉涅拉歌舞、奏鸣曲、组曲、交响曲等等。用这种方法,许多杰出的论点都可以从艺术历史的评论中获得。对于术语和名称的任意转移和误用而言,我们就不必拘泥于名称的准确上,而应从其实质内容进行探究。
③法则史
研究音乐各种法则的历史连续性(各个时期作品中所包含的法则、各个时期理论家所总结归纳的法则、音乐实践/作曲演奏中所包含的法则)。
这里的焦点在于音乐史的研究作品。一个艺术学者最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在于,他论证和建立了单旋律是如何发展的过程;艺术作品的结构是如何逐渐发展的;最为简单的理论是如何衍变发展的;在音乐作品中潜在的美学标准又是如何变得愈发复杂的;音乐体系是如何随着逐渐消失的文化而消失一时的;一些主流发展之外的元素是如何因为他们自身的不可行而逐渐消亡的。随着艺术产生而发生变化的法则,其变化也是多样的,艺术在其美感所能得到的层面范围内是不可逾越的。
对于一个特殊时期的艺术法则的解释,必须对那些理论和实践上的原则进行区别。因为大部分的理论学家与历史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们也只是反映过去的历史。这样就可以分为理论上的音乐和实践中的音乐。其实,与其说是理论上的音乐,还不如说是音乐的理论。当一个理论与当代的实践发生冲突时,就会用“理论上的音乐”来描述它,许多法国音乐研究者至今还沿用这一惯例。
很少会有一个理论家走在历史之前,因此,艺术实践被忽视是一个谬误。也有可能理论和实践会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那么,我们就必须判定他是否真正意义上采用了他所处时代的精神风貌。
对于各种艺术实践方式的解释都是采用这些法则。随着艺术的发展,声乐和器乐的技巧发生了变化。艺术的创作常被视为是一种技巧的练习(如乐器的演奏),有时甚至去除了创作行为,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表演者可以做到正确地表现艺术作品。(过程:被直觉/才能引导——演奏/演唱变得清晰,有结构性——表演艺术家开始进行二度创造,对艺术作品进行润色和点缀)
对于采用不同乐器写作的复调作品的可行性是同器乐音乐所处的时代以及实践音乐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此一来,乐器法就变成了一种很灵活的用法,即“活从”。
④乐器史
历史音乐学的辅助学科包括:人文学科中的古文书学、年代学、文献学、图书馆学、档案学、文学史、哲学史、礼仪史、艺术舞蹈模仿史、传记史、作曲家的传记、音乐协会的统计以及音乐学院和演出。
综述:如果除去对于那些参与了音乐历史稳定发展的艺术家的生平及其对音乐发展的影响的因素,音乐历史被视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中的艺术创作。
2)系统音乐学
音乐各个门类最高法则的确立,其下属学科包括:
①音乐法则的原理研究
节奏学——时间性的:
节奏韵律是对所有规律的总结和阐述。这些规范和法则影响了音乐作品的暂时属性。绝对化的音乐语言则是与音乐主题部分的力度强弱法则以及语言的特定韵律有关。
和声学——音高性的:
它是对连续的音调系统的调性、音乐进行以及连续音调的当代的研究方法的总结和阐述。音调系统的形成和建立是对每个文化时期的音乐素材的统一概述。
旋律学——音高与时间的相互关系:
是从前面所提及的学科分支领域的内在关系的研究以及艺术作品中节奏与和声元素的相互关系中得来的,即“Melik”。它解释了单声音乐和多声/复调音乐的特征。音乐艺术的形式是从各种单声和多声的音乐结构中提炼出来的抽象概念。“Melik”也与作诗和格律联系起来,以此来检验对象的发音方法。
②音乐美学和心理学
研究音乐美的价值比较与评价、与之直接和间接相关的问题。艺术最高法则的形成和建立导致了个体规范的比较。而这些评论和比较又导致了美学领域的产生。——要求研究者全情投入,一方面是对艺术作品,另一方面是要有理解和发觉问题的思维方式。——这也要求研究者尽可能深入上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也是美学的最终目的。
③音乐教育学和教授法
以教学为目的的音阶、和声原理、对位法、作曲理论、配器法、声乐与器乐的教授法。
④音乐学
以对于民族学的检验和比较为目的。这是一个新的学科——比较音乐学,其任务是以带有民族学目的的思维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比较,特别是各民族、国家、地区的民歌并根据他们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组排列。
系统音乐学的辅助学科包括:音响学、数学、生理学(音调敏感性)、心理学(音调直觉、判断以及感受)、逻辑学(音乐思维)、语法学、韵律学、诗学、教育学、美学等等。
二、主讲者对于文章的评论
Erica Mugglestone对文章的写作背景、阿德勒的背景及其文章做了精准的概要性介绍和评析,使读者在阅读阿德勒的正文之前对整个文章的背景及大体情况有了框架性的了解,对文章阅读的辅助意义是极大的,比如,经过前言中背景的介绍,由于阿德勒在青年时期曾学习过法律并在法庭供职,因而,我们会从文章中发现他十分强调法则的重要性,并对其做出了各种详细的解释。
全文构思缜密,逻辑清晰,在文中,阿德勒并不是将音乐学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进行研究,而是将其与自然学科、社会人文学科中的各种学科相结合,进行联系地交叉地学习研究,使音乐学学科更为立体丰满,对问题的研究多层次、多视角,形成网状研究的模式。与此同时,他对音乐学学科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为音乐学学科的分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的学者提供了良好的范本。然而,在文中作者并没有对乐器史做出详尽的说明,对此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此外,阿德勒认为一系列音乐法则的制定和提高对音乐研究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点也直接导致了音乐美学的产生,因此他对音乐作品的衡量发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提问:
1)创作一个艺术作品的标准是如何衡量的?
2)是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艺术作品?
对此,阿德勒认为,只有那些经得起艺术美感作用标准来评价或经得起其自身所处的艺术领域的美的标准进行评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是一件艺术作品。个人认为,它还得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包括审美、思想、传播以及作为承载者的人的听觉。
3)音乐的美感是什么?它与艺术美感的普遍概念有何联系?
4)是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美的?
5)那些不符合审美标准的艺术作品难道就不是艺术作品吗?
6)那些仅仅表现极度苦闷或不自然情感的作品能否被称之为艺术作品?
对此,阿德勒认为,它是一个艺术作品,由此阿德勒继续发问
7)它们能否作为艺术审美需求的产物?
8)什么是真正的宗教音乐?
9)当音乐表现的方法变得丰富时,其影响是否也随之扩大?
10)是否有音乐体系与自然是相违背的?
11)在音乐戏剧中,语言、音调和表演,究竟哪一个占主导性地位?
12)音乐与文化、环境以及整个民族经济之间的关系
13)音乐艺术的伦理道德影响,现代哲学家们提出有关音乐的形而上学的问题
通过整篇文章的阅读,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戏曲曲艺),会发现,其实在进行少数民族戏曲某一剧种音乐的研究中,我们可以采用阿德勒所提出的分析方法,除了从音乐本体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其存在的环境、人文历史背景、语言等诸多辅助学科的研究,对此剧种的音乐及其文化意义做出更为立体、全面的分析。同时,通过这种多学科交错研究的方式,还可以大大地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以不同的方式来解读中国的少数民族戏曲曲艺音乐。当然,个人认为我们还是应该以音乐本体为立足之本,通过对于音乐本体的分析研究,再结合它的周遭信息(如阿德勒所说的与其平行的或交错的历史事件以及与其相关的近文化、远文化等信息)来阐释存在于音乐背后的深层意义。
三、课堂讨论记录
曹本冶老师:地质学与音乐作品时期的鉴定有什么关系?阿德勒是怎么解释的?对此Mugglestone提到,阿德勒以及他那个时期所有的音乐家或者音乐研究者都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音乐学也不例外。我们现在说民族音乐学是跨学科的,但是通过这篇文章我们看到,其实很多学科都是跨学科的。阿德勒在这里所强调的是由许多作品或者音乐家经过时间的积累而逐渐形成的风格。阿德勒说一个作曲家要研究,但是音乐学的最高境界是我们要知道历史的过程当中风格是什么,我们要把这个人放在属于他的时代里面,并能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鉴定其风格。这个观念似乎与现今的民族音乐学没有什么分歧。
秦思:可不可以理解为从个性中寻求共性?
曹本冶老师:对,但是怎样去寻求呢?其实阿德勒有所提到,即“比较”。50年代,孔斯特提出,“民族音乐学”不应该以“比较音乐学”命名,因为这个学科所做的所谓比较并不比其他学科多,也不比其他学科多,人人都在做。孔斯特的这个批评是对的,但是片面的。我们现在所谓的ethnomusicology(民族音乐学),在阿德勒的学科构图中是放在音乐学(musicology)之下的系统音乐学里面的,比较的方法在阿德勒的学科构图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只是用于比较音乐学。这一点阿德勒说的很清楚。
潘妍娜:阿德勒这里所说的比较音乐学和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民族音乐学其实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他认为其实一个大的概念的音乐学的比较方法。
曹本冶老师:对,它是属于音乐学里面的。
潘妍娜:它并不是指对于非我音乐和民族音乐的研究对吗?
曹本冶老师:文章后面会说到。
齐江:其中包含着它,分类表中体系音乐学那部分有一个叫音乐学。
秦思:阿德勒对此作出了定义,音乐学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音乐学,它指的就是比较音乐学。
曹本冶老师:德文中为“对音乐的研究”,英语学界称作为“musicology音乐学”。而对比较音乐学,阿德勒用的是“musicology音乐学”。这里稍有一些混乱。
齐江:文中的“palaeography”是什么概念?
秦思:古谱学
秦思:阿德勒在文章中说到,这种方法是来源于古文书学当中。
曹本冶老师:音乐学不是单单的就是音乐美学,或者做一些作品分析,所以我们应该多看回阿德勒和他同时期的学科首建者,回顾一下音乐学体系内的各个领域。
秦思:对于文中“情感决定论”的这段话不太理解:“这种评述体系被分为独立的点、阿尔法体系及奥米伽体系。更确切地说,只有当其它的决定被做出时,才能用此体系去分析它。”
徐欣:阿尔法和噢米伽是不是一个词组?
曹本冶老师:不是,首先要清楚“情感决定论”讲得是什么?
徐欣:音乐美学。
曹本冶老师:这个美学是指向哪一方面的东西?
秦思:可能就是人们对于一个音乐作品的评论,一类可能是从纯理性的角度,而另一类可能完全从情感本体角度出发,带有个人色彩。
曹本冶老师:那么,情感本体指得又是什么?是谁在听?
秦思:接受者,听众。
曹本冶老师:对,阿德勒一直在说“works of art”,而这个话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创作作品的人,还有一个就是听众,因此他会在此有所提及。我们要把原句简单化,实际上这段话就是在说,对于作品的接收,实质是美学的问题,而美学问题常涉及到情感问题、音响问题、心理问题等等。阿德勒的意思就是:音乐是怎么被接收的?这正是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音乐评、述的试金石。那么最重要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提到的是什么?阿尔法和奥米伽。这个就很简单了,即开始和最终。也就是说,开始——我们要从音乐是接收的、感受的这方面出发,这是一个直接的感受过程,而最终——我们也要从这里去寻求结果,从而作出一个结论。对阿德勒来说,这是很重要的。现今的民族音乐学,在寻求音乐是什么的答案之时,音乐是怎么给接收的和感受的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北美的所谓人类学偏向的民族音乐学,把自己标榜成对“文化中音乐”的革新者,对音乐制造的过程由它而起始,但当我们看回阿德勒的这篇文章时,就会发现原来这不是历史事实。
秦思(叙述):文中阿德勒对此做补充说道:“有许多的人想要去抓住音乐情感本体爆发或者灵感爆发的一瞬间并试图用文字将其解释出来,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曹本冶老师:你对此有何看法?同意吗?
徐欣:阿德勒说音乐的美学是以其它因素的完成为前提的,你必须在经过分析之后才可以对音乐美学达到一个你想要的程度。如果以分析为前提的话,那么这样的东西有时候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但是如果我们来看它,是不是可以跳过分析这个过程,直接与音乐对话,直接就是音乐——我自己——接受,这样或许也可以表达。阿德勒自己可能是以他自己技术性分析方法为前提的。
秦思:对于灵感的瞬间捕捉可能是只有作曲家本人才能表达出来或者感受到的。
曹本冶老师:是的,这也是一方面。
秦思:而其他的人对于这个音乐作品的研究可能只是说是站在一个局外或者是客观的一个角度去看它。
曹本冶老师:下一篇文章是查尔斯·西格(Seeger)的,他在这篇文章中虽然没有提到这个问题,但是他在许多文章中提出的诸多概念之中,其中一个是“speech mood”,为北美学界的金言。西格的这个概念,说的是学者对音乐的研究,是用“speech mood”来表达“音乐”,这是两个不同属性和状态的东西,也是学界最难解决的关键性问题。“speech mood”的所“说”,不是“音乐真正的存在”,前者永远不是一体的。坦白地说,这就是阿德勒的那句话 “我们所做的是做不到的东西”的意思。音乐能“说”吗?因此,阿德勒在后面提到要与音乐直接对话等等之类。
秦思(叙述):阿德勒的文章中写到:“法则史——这里的焦点在于音乐史的研究作品。一个艺术学者最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在于,他论证和建立了单旋律是如何发展的过程;艺术作品的结构是如何逐渐发展的;最为简单的理论是如何衍变发展的;在音乐作品中潜在的美学标准又是如何变得愈发复杂的;音乐体系是如何随着逐渐消失的文化而消失一时的;一些主流发展之外的元素是如何因为他们自身的不可行而逐渐消亡的。随着艺术产生而发生变化的法则,其变化也是多样的,艺术在其美感所能得到的层面范围内是不可逾越的。”
曹本冶老师:对,阿德勒的这篇文章使我们联想到民族音乐学。北美的民族音乐学的招牌口号是“文化中的音乐”,认为音乐必须与文化联系在一起研究,甚至对文化上下文的研究更重过音乐本体(那些躜人类学牛角尖的北美民族音乐学者)。实际上,阿德勒对音乐研究的考虑,根本上是针对在文化体系内的音乐所提出的。不同的是,阿德勒锁定他的直接对象在“works of art”。实际上,我一直认为,音乐学对于音乐的定义,包含音乐为是一个“成品”(作品,无论是有文字或口传的)和成品的“过程”两重互相关联的层次。这,我想谁都不会否定。当我们看到阿德勒早在北美建立民族音乐学学科之前,已经提到为什么有些音乐会消失,为什么有些音乐里面的一些因素会消失…等后来50年代北美学界提出“文化中的音乐”的类同思维。我认为,阿德勒之后的音乐学家过多地停留在作曲家个人的作品研究上,没有真正贯彻阿德勒原先的音乐学精神。阿德勒说的很清楚,作曲家个人的研究只是一个起点,之后应该是对个人在一个风格时期群体汇聚的研究。
秦思(叙述):当一个理论与当代的实践发生冲突时,就会用“理论上的音乐”来描述它。
曹本冶老师:这是阿德勒对于法国学者的一个批评,就是他们用理论来套音乐,或者要音乐服从理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实际上,北美的民族音乐学十分夸大其所谓理论化的研究,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理论出于实践。本课后面的文章中我们会看到北美的民族音乐学者批评ICTM早期的那些欧洲或者那些研究民歌的人:“你们怎么在学术研讨会里面唱歌跳舞。”那么,理论与实践能分开吗?应不应该分开?这对我们作为学者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音乐本来就是人在演奏的,如果民族音乐学承认音乐是人的一个过程和作品,为什么在学术方面会有这样一个双重标准?
秦思:阿德勒文中提出“是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艺术作品?” 对此,阿德勒认为,只有那些经得起艺术美感作用标准来评价或经得起其自身所处的艺术领域的美的标准进行评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是一件艺术作品。个人认为,它还得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包括审美、思想、传播以及作为承载者的人的听觉。
曹本冶老师:对于这一点,同学们有什么看法?
潘妍娜:当时阿德勒所处的时代还是有这样一种想法,认为美的才是艺术,所以他就用这种标准来衡量。
曹本冶老师:关键是什么是美?刚才你们提到的都可以包括在内,但是,在不同文化中,他们对于一个东西价值的定义是不同的。欧洲古典音乐的传统,社会上对它的美是有其文化之中培育出来的规范标准的。但是,是不是不同的人听到同一首作品都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作品?
徐欣:你一开始讲的时候说到他原来是作曲家,然后他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他的学习背景有关。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方面,但是更重要的可能是与当时十九世纪下半叶,整个欧洲的科学主义的兴起有密切关系。
秦思:对,肯定会有,但是我这里提到他的学习背景是想强调这篇文章的翻译者Erica Mugglestone将阿德勒的学习背景作了介绍之后,对我们后面看阿德勒的文章会有一些提示,比如,你会想到为什么阿德勒在文章中会那么强调法则的建立,这就与他曾经学习过法律有关。
徐欣:因为我看的是第二篇Seeger的文章,他也有相似的经历。那么,就可与阿德勒进行对照。
秦思:其实,阿德勒在他的文章中也提到对于一个作曲家的研究,应该包括很多方面,不光是其生平,更应着重研究外界因素对于作曲家的影响以及他本身的经历对于其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包括与其平行的或交错的事件和人)。
徐欣:可能不光是他自己,还有别人对他的影响。
吴艳:我们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们应该试图用一两句或者是很综合的话来具体地说一下音乐学的范围、目的、方法是什么。我觉得阿德勒文章中的范围是指音响艺术,涉及音响艺术的对象;方法则强调自然科学的方法;目的是试图构建整个世界音乐历史发展的规律。
曹本冶老师:阿德勒所制定的这个目标与自然科学是吻合的。
徐欣:阿德勒开创了比较音乐学整体把握的一个宏观的观点。
秦思:我觉得他的研究范围可能不止包括音响。
吴艳:他是以音响作为一个中心点
曹本冶老师:其实就是“tonal art”
潘妍娜:文中的“tonal art”指的实际上就是音乐,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阿德勒不直接用“music”呢?
秦思:关于这一点,翻译者Erica Mugglestone在综述中提到过。他说:“阿德勒在文中的许多术语和词组都包含了隐喻在其中,那么Mugglestone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去保持阿德勒的本意,因而权衡利弊之后,他决定用‘tonal art’。”此外,在第五页上,Mugglestone写到:“阿德勒为了展现艺术历史发展的深层次含义,并考虑到艺术与音乐是姐妹学科,所以用‘tonal art’来代替‘music’更好一些。”
曹本冶老师:所以,实际上,阿德勒的心里对于音乐的概念要广阔于音乐本身,因而,他把音乐的声音看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音乐最小的单位是一个个的声音,通过组合才成音乐,那么它的这个组合过程就是一种艺术。50年代的美国民族音乐学学者Merriam也提出“music sound itself”,为什么呢?
徐欣:可能是想强调这是一个行为的产物,或者想强调在这个三角形里面行为上的更统一。
潘妍娜:“music”指的是西方的艺术音乐,那么“music sound”的范围就更加广泛了,是研究一种作为文化现象的音乐,而不是作为艺术作品的音乐。
曹本冶老师:在Merriam对于“音乐”的定义里面,音乐是“思想、行为、音乐形态本身”。音乐就是这三种东西的总和。Merriam在这里指出“music sound”就是指音乐的成品的过程后面有思想、行为。阿德勒的“tonal art”考虑到的涉及心理的、过程的、风格的等很多问题。这并没有和Merriam对于音乐的定义差别太远。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当我们停留在满足北美学界的英文文献中的对于北美民族音乐学的书写之时,我们能看到的北美视野中的民族音乐学是片面的。
曹本冶老师:对刚才徐欣和秦思所讨论的关于一个研究者的背景的问题做一点补充。Mugglestone提出来的背景是有两方面的,一个是大文化的背景,还有一个是小文化的背景。大文化的背景是当时时代的自然科学的一些思潮,小文化背景指的是一个学者的学历或者经历等。实际上,所有的人,当他在做研究的时候,他的视角与此两个背景有密切的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求你们看文章是先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因为这能告诉我们他为何如此看和如此想。这样,我们能够比较客观地去评估这个作者的论点。
曹本冶老师点评
对“音乐学”——历史音乐学和系统音乐学(包括民族音乐学)来说,这是一篇十分重要的文章,因为它首次体系化了学科,为音乐研究者清晰的勾划了学科的对象、领域和方法学,因而奠定了学科的地脚。Mugglestone不但对Adler的原文(德文)作了精确的翻译,而且为读者提供了必须的历史背景和对文章的要点做了概述,并对“谁在说话”有清楚的交代,是一篇可以信赖的翻译,也当是国内学界做外语翻译时应该借鉴的范例。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I. Translator’s “Historico-Analytical Commentary” (pp. 1 – 5)
Introduction
l Founding of musicology (Musikwissenschaft)
l Purposes of the translation (plus explanations of technical matters regarding the translation)
Historical Context
l Adler’s career outline
Themes, Metaphors and Assumptions
l Adler’s “scope, method and aim”: Bases of Adler’s thoughts
II. Adler’s Paper
l Outline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of music”, from its inception as a self-conscious art, through successive stages – such as the pragmatics of abstracting rules of procedure in composition, or the development of notational symbols – to its modern culmination in a study of the works of art themselves
l Divisions of the discipline
n Historic
u Main subjects: notation, historical groups (musical forms), laws of art
u Auxiliary sciences:
1. general musicology (paleography, chronology, diplomatics bibliography, library and archival knowledge)
2.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philology
3. history of the mimetic arts
4. biography
n Systematic: theory, aesthetics, pedagogy
u Objects of study: rhythm, harmony, melody
u Most important issues of investigation
n Systematic: Comparative musicology
u Auxiliary sciences:
1. acoustics, mathematics
2. physiology
3. psychology
4. grammar, meter and poetics
5. general pedagogie
以下是曹老师希望学生在文章中注意的段落:
I. Translator’s “Historico-Analytical Commentary” (pp. 1 – 5)
Introduction
l Founding of musicology (Musikwissenschaft)
p.1
“In 1884 …Austro-German music historians, Friedrich Chrysander, Philipp Spitta, and Guido Adler, founded the first journal of musicology… the Vierteljahrsschrift fur Musikwissenschaft 【Musicology Quarterly】. The first issue opened with a paper written by Adler, defining the scope, method and aim of the new science. This proved to be a potent formative influence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cademic discipline of musicology in Europe and elsewhere, notably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 influence that is strongly felt to the present day.”【影响深远。当今的研究音乐的学者应该不断的重温文章所说。】
Historical Context
p.2
“Throughout the nineteenth century, Germany and Austria had led the rest of Europe in establishing modern musical scholarship. As Hanslick’s successor in Vienna, Adler occupied an important musical and academic position, and his career coincided with the most productive period in Austro-German musicology.”
Themes, Metaphors and Assumptions
l Adler’s “scope, method and aim”: Bases of Adler’s thoughts
p. 2
“The sequence of thought in Adler’s paper may be summarized in terms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musicology named in its title, that is, its scope, method, and aim. He begins with a brief outline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of music, from its inception as a self-conscious art, through successive stages – such as the pragmatics of abstracting rules of procedure in composition, or the development of notational symbols – to its modern culmination in a study of the works of art themselves.”
pp. 2 – 3
“Essentially Adler limits the study of music to that of music perceived as an art form; and as such it is confined to a study of European, Occidental music. The focus is on music viewed solely as a product. The methodology to be applied is that of analysis, and he studies the work of art in terms of notation, structure (form), and what he calls mood-substance/aesthetic content, in order to date it historically by means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its species. The dating of a work is necessary to enable the researcher to place it with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and to determine the stylistic laws governing the creation of art.”
“From this Adler derives his dichotomous schematization of the discipline of musicology, … an historical and a systematic section, each of which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its subject-areas and its auxiliary sciences. The aim of musicological research he sums up in the closing motto as “the discovery of truth and advancement of the beautiful”.
【以上两段总括了Adler文中所指的“对象范围(scope)、方法(method)、目的(aim)】
p. 3
“…Adler’s methodology … is essentially positivistic in outlook. Collingwood defines positivism as “ philosophy acting in the service of natural science” (1980:126), and states that natural science… ‘consisted of two things: first, ascertaining facts; secondly, framing laws.’ … The framing of laws was the goal of scientific endeavor. To quote Adler, the ‘actual focal point of all music-historical work’ i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laws of art of different periods’ … ‘to attain his main task, namely, the research of the laws of art of diverse periods and their organic combin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historian of art utilizes the same methodology as that of the investigator of nature; that is, by preference, the inductive method . . . the emphasis here lies in the analogy between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cience of art and that of the natural sciences’.” 【实证论在当时诸多学科都很重要;这同样在比较音乐学和后来的民族音乐学,甚至人类学也颇为重要】
p.4
“In establishing musicology as an academic discipline, Adler was attempting to make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music scientific.”【这种思维在Merriam的The Anthropology of Music中也可见到,但是Merriam的思维是把科学和艺术两分化】
As regards biology, the modern concept of species, which originated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was applied in particular by Linnaeus to classifying plants and animals. Early hypotheses tracing possible lines of continuous descent between species and genera finally flowered in the concept of natural evolution. The dynamics of evolution permeated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orld-view, in history, in sociology, and above all, in biology. It is therefore not surprising that Adlers metaphorical language is rich in images of organic growth and decay, and that his concept of music history is evolutionist.”【进化论在19世纪渗透各社会阶层、包括学术界的重要理论思潮。文化相对论则是20世纪大战以后的另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潮】
pp. 4 – 5
Although Adlers views on the artist as creative genius ‘building a temple in the grove’, and on music as an art form, reflect standard nineteenth century aesthetic concept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his empirical style-critical method owed much to contemporary art historical writings. …in 1864 Hippolyte Taine “proposed that styles of art should be studied in the same way as the kinds of plants are studied by the botanist and as subject to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In Germany this approach was adopted by such art historians as Burckhardt and Wolfflin. The history of styles in the visual arts came to be termed Kunstwissenschaft (the science of art), and was both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in approach. The discipline sought to grasp underlying trends and principles running through epochs, rather than studying individuals and their works. It has been pointed out that Adler showed a deep awareness of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art history, regarding the sciences of art and music as sister sciences, so that to speak of a ‘tonal art’ instead of music was, in his view, both logical and justifiable.” 【当代西方大学的历史音乐学(historical musicology)研究还是按照风格时期(style period)划分的;西方音乐史一般也是以此为课程开设】
II. Adler’s Paper
l Divisions of the discipline
p.7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ood-substance [des Stimmungsgehaltes] the aesthetic content, may be seen as the touchstone of critical reflection…the alpha and omega of critical analysis. Scientifically speaking, this aspect can be perceived only when the other determinations have been made…. However, in most cases it will be a futile effort to try to translate this into words…it would be a courageous undertaking to articulate scientifically the analogy… i.e., word and tone.
…It consequently subdivides into an historic and a systematic section….The history of music organizes itself according to epochs – large and small – or according to peoples, territories, regions, cities, and schools of art; the summing-up is either chronological or regional, or chronological and regional. 【这种“summing-up”必须用比较的方法】In the final and highest instance, however, the history of music looks at artistic creations…in their mutual concatenation and their reciprocal influence, without special consideration given to the life and effect of individual artists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this steady development. 【即是,追求的至高目的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结果】
n Historic
u Main subjects
p.8
The subjects of the historical section are as follows:
(1) the knowledge of notations.
(2) the summing-up of historical groups 【categories】, usually called musical forms.
(3)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laws of art of different periods…; this is the actual focal point of all music-historical work. The most satisfying task of the scholar of art is to demonstrate and establish how, proceeding from the beginnings…, the structure of works of art gradually grows; …how tonal systems pass away with disappearing cultures; how… a chain of cells attaches itself to a limb and so grows organically; how elements standing outside the mainstream of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perish because they are not viable. One can say that the laws of art change with the generations…. 【这实质涉及的是“变迁change”;有趣的是,这也是后来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u Auxiliary sciences
pp. 9 – 10
A great number of auxiliary sciences are affiliated to this section of musicology:【在音乐学为核心定位的立场下,Adler同时纳入不同的辅助学科。这本身便已有“跨学科”的概念。这也是对学科的立体认同——具核心(音乐)和外围(辅助学科)。这种对学科的立体认同,是Merriam所没有的,他提出的所谓“音乐学”+“人类学”=“民族音乐学”是对学科的平面认知,按他的路向走下去的结果必然是学科认同的危机】
(1) general history, with its ancillary sciences, palaeography, chronology, diplomatics, bibliography, library and archival knowledge; and in the field of musicology, musical palaeography and bibliography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ancillary subject-areas;
(2)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philology;
(3) history of the mimetic arts;
(4) biography of composers as well as the statistics of musical associations and art institutions… In this field, besides the products of art of the composer in question, only those aspects should be examined which stand in a direct or indirect relationship to the artistic temperament…. Such aspects include the physical nature of the artist, his education, the models which he studied and whose style he has absorbed, 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on his artistic outlook, the artistic position he occupies, those events which have profoundly affected his emotional life, the way in which he composes, his attitude towards the other arts, as well as, finally, his ethical and cultural standpoints. 【不是把音乐(作为产品)放在其文化环境(古典音乐传统的文化环境)中研究吗?这可不是具人类学偏向的北美民族音乐学发明出来的哦】
l Divisions of the discipline
n Systematic
p. 10
The second main subdivision in musicology is that of the systematic section. This rests on the historical section, and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a) music-theoretical section, which is really speculative,
(b) music-aesthetical section, and
(c) music-pedagogical section
The objects of investigation of critical research determine here the subdivision into:
(1) rhythm, …the rules, norms and laws affecting the temporal properties of musical works…
(2) harmony, …the tonal properties of successive tonal series, and ways of connecting tones and tonal progressions; the formation and foundation of the tone system…overview of the tonal material of each cultural epoch.
(3) melody, the results deriving from both of the aforementioned subdivisions yiel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s, the reciprocity of the rhythmic and harmonic elements...
p. 11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s are here extracted:
(a) origin and effect of music.
(b) relationship of tonal art to nature. Are there also tonal systems that are contrary to nature, as Goethe maintained?
(c) relationship of music to culture, climate, and the 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hips of a people; for, besides the purely musical factors, still others affect the progress of art outside of the specific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the influences of whi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art cannot be overlooked. 【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后期的民族音乐学所强调的,只不过两者因为研究对象的音乐属性的不同而关注不同的文化因素而已。】
p. 12
(d) subdivision of tonal art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its origin, or the locality where it is practiced, or the purposes which it serves; 【for example】, church, chamber, concert hall, theatre, opera, etc. 【这里Adler所说的是“属性”、“地点”、“运用”,不也是民族音乐学关注的层面?】
(e) ….
(f) ethical effects of tonal art, as ethics stands in immediate relation to music…. 【这也是“文化”】
As the third main subsection of the systematic subdivision we may name musical paedagogy and didactics… this provides the general rudiments of music, which comprises the basis of musical knowledge; for example, the structure of scales, the nature of intervals and various rhythms, etc.; a theory of harmony…; the teaching of counterpoint…; a theory of composition; and furthermore the didactic methods used in vocal and instrumental training.
n Comparative musicology
p. 13
A new and very rewarding adjacent field of study to the systematic subdivision is … comparative musicology. This takes as its task the comparing of tonal products, in particular the folk songs of various peoples,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with an ethnographic purpose in mind, grouping and ordering these according to the variety of 【differences】 in their characteristics. 【以人种学为目的的比较研究,是19世纪时代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宏观性比较的目标是划分“epochs” (风格时期)】
u Auxiliary sciences
p. 13
The auxiliary sciences of systematic musicology are:
- acoustics…, mathematics;
- physiology, particularly in those areas concerning aural sensation;
- psychology, particularly in those areas concerning the mental conceptualization of tones and interval relationships, and the practical counterpart thereof, namely, the theory of musical thinking, which may be regarded as a part of general logic;
- grammar, meter and poetics;
- … general pedagogies.
【以下是Adler供给的图示总结:】
p. 14
p. 15
p. 16
The setting up of the highest laws of art and their practical utilization in musical paedagogics reveal the science【研究】in unmediated contact with the actual life of art【实践】. The science attains its goal to its fullest extent only when it remains in living contact with art. Art and the science of art do not exist in separate compartments…; rather it is…one and the same field…. (p. 17) the creation of art is impossible without a knowledge of art. Should it actually occur that…research take the upper hand, then this would for the time being merely demonstrate that historical appreciation had strengthened. 【理论研究脱离了实践,是纸上谈兵,“丑秀才”自得其乐的自闭症。又,由此可以联想到Mantl Hood的“bi-musicality双重音乐感”,以及此概念的“一般常识common sense”内涵】
注意译文的以下注脚内容:
p. 19
1. The term Musikwissenschaft had been in existence since the second quarter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was fairly established by mid-century. Nevertheless, Chrysander still used the older term “musikalische Wissenschaft” in the title of the journal he founded in 1863. By using the term in its title, the new journal set the seal of approval on its acceptance as the designation for the emerging academic discipline. It is in this sense that it was the first to do so.
2. The English word “science” is used throughout in its original sense of “any systematized body of knowledge” .
6. The comparative method was the ubiquitous tool of scholarship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was applied in fields other than the physical and natural sciences as well, for example, in linguistics and religion.
音乐学追求的至高目标是对人的音乐的宏观认知。这是所有音乐学属下的学科——比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历史音乐学、音乐美学…等等的共同追求。对人的音乐的宏观认知,没有个案和个案之间的比较,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