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本冶教授“学记谱与分析”同学作业(谱例)选登一

作者:发布时间:2008-09-21

�谱分析

 

曹老师:记谱分析是听者对他/她所听到的音乐的描述。不同的人对同一首曲得感受不完全一样,所以他们对这首曲的描述(以及描述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都可能因此而不同。语言/文字表达听觉感受本身是一个理想化的幻觉;但它却是我们表达沟通对音乐认知的必须手段。本课程的这个环节是记谱分析的模拟练习。曹老师鼓励同学们探索不同途径描述他们所听到的音例。

 

班上每位同学都做了音例1;余下的四个音例,同学们选做2例。

l          UNESCO COLLECTION Viet-Nam I Side B no. 9 Monochord Solo

l          WORLD MUSIC LIBRARY: Music of Chinese Minorities No. 9 “Toraji”

l          WORLD MUSIC LIBRARY: Chinese Music of the Han And the Uiguurs No. 7 “Mongolian Folksong ‘A Wide Steppe’”

l          LIRICHORD Buddhist....  Side B no.1 Chosi

l          UNESCO COLLECTION Central African Side B no. 13 “Lullaby”

 

以下是部分同学们作业样本的选(按罗马拼音排列)

 

(同学一:陈超)

A Wide Steppe

一、              蒙古长调的背景介绍

长 调是蒙古民歌主要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历史遗存下来的口传文化长调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主要流行于牧区。内部结构较自由,题材集中表现在思乡、 思亲、赞马、酒歌等方面,在一首民歌中所反映的内容多集中于一个侧面,很少有长篇巨制。蒙古族在长期游牧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几种民歌的总称。也是蒙古音乐草 原风格的标志。包括草原牧歌、赞歌、思乡曲、婚礼歌、情歌等不同歌种。音乐特点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多采 用复合式节拍。曲式结构以上、下句构成的乐段较为常见,也有复乐段乃至多乐段构成的联句体,以非方整性结构居多。歌词多以两行为一段,在不同的韵步上反复 叠唱。词曲结合则腔多字少,常用甩腔和华彩性拖腔,以各种装饰音(诺古拉)点缀旋律。除独唱外,还有齐唱、对唱、伴唱,乃至潮尔合 唱等演唱形式。优秀的长调民歌有流行于阿拉善的《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轮番酒之歌》、《查干套海》、《辞行》、《牡丹梁》等,流行于呼伦贝尔的《辽阔的 草原》等,流行于锡林郭勒的《小黄马》、《走马》等,流行于科尔沁草原的《威风矫健的马》、《思乡曲》等,都是乐段体的长调民歌[1]

二、              乐曲主体分析

1、乐曲结构

整首乐曲总长约159秒,首音高为c1g,如果以首调概念来看,这首歌曲起于低音lami,结束在低音la上,由马头琴和歌者以相互呼应的方式完成。根据蒙古长调的介绍,它应该属于上下句的结构,但由于不了解歌词的大意,所以不太能够判断上下句起迄,,但歌者在演唱时有较为明显的呼吸,因此可以把整首乐曲分为大约8个小句子,呼吸分别在42’49’1’03’1’16’1’29’1’40’1’48’之前。

歌曲中的每个音在表现上也是相对自由的,尽管有一定的时值,音与音之间没有规整的时值关系。

从马头琴和歌者的配合来看,乐曲先由马头琴的独奏引出。引子长约24秒,从约24秒处起,歌者加入。从歌者加入后,马头琴的演奏从 之前引子部分的强奏转而成为歌唱的伴奏,并且旋律也主要依托于歌唱者的演唱,两者以先后出现旋律的方式(大多数情况下以歌者的演唱旋律先出现,紧接着出现 马头琴的演奏,在旋律上也多是马头琴模仿或重现歌者的旋律)叠置成类似支声的表演。从马头琴的旋律大多跟随歌者之后出现的情况,可以判断歌者是即兴演唱, 因而马头琴的伴奏是跟着歌唱者的旋律的;有时候马头琴也在歌者演唱之前出现旋律,则起到了提示歌者的作用。

整 首乐曲主干音不算多,更为多见的是由主干音延长出现的各种颤音,其中最具有特点的就是被称为“诺古拉”的颤音。据了解,这是一种用喉头发出的特殊的颤音。 这种颤音在歌曲的每一次长音后几乎都会出现,而在马头琴的伴奏中有时候也会有类似这种颤音的演奏,但却没有演唱时那么明显。

2、所用音列和音程关系

这首乐曲所使用的音列为356123561(高音);

 

乐曲中出现的音

每个音出现的总次数(约)

每个音出现的总时间(约)

3

1

3

5

3

9

6

13

21

1

10

18

2

7

13

3

15

19

5

5

13

6

7

15

1(高音)

6

2

根据以上对乐曲中使用音的出现次数和时间的统计可以看出,如果将相同唱名的音合起来算的话,这首乐曲中应该是以12356为主干音的,我们也可以将其看成是以6为主音的五声调试。除了根据各音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来判断其地位外,歌词的出现帮助我确定了旋律的主要音。

尽管马头琴在演奏时一直伴有泛音3,但考虑到其和演唱的关系、歌词的关系,因而并没有将其纳入到整首乐曲主要音次数及时间的统计范围之内。

音程关系基本上以2度、34度、5度、6度音程关系为主(有时候,这些音程在滑音和颤音中出现的频率要高于在主旋律中的出现频率),只在108秒至110秒处出现了一次8度的大跳。

 

音程关系

举例

2度音程

56122356

3度音程

35611361(高音)

4度音程

1(高音)-563

5度音程

1536

6度音程

1(高音)-3

8度音程

55

 

3、乐汇

整个乐曲多以612123356561(高音)、1(高音)-53这样的三音关系构成的短小语汇作为过程整首乐曲的主要乐汇,而且常常在这样短小乐汇的后面都会有长段的颤音以及“诺古拉”发生,使得整首乐曲显得悠长、疏缓。

4、音区及音色

从整体上看,除了马头琴持续的泛音3之外,乐器和人声的音区基本上都在51(高音)之间(实际音高为降bbe2),音域跨越12度;由于马头琴的旋律几乎是在跟随演唱者的,因此它的音区和歌者的几乎差不多。但尽管如此,由于马头琴其自身共鸣体的缘故,音色上显得有些苍凉,加上泛音3持续不断的出现,使得马头琴在音色上也比较丰满;而歌者的音色显然和马头琴完全不同,演唱者气息宽广,低音区音色浑厚,高音区音色明亮、宽广,颤音演唱自然。两种不同的音色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听觉感受。

 

一、独弦琴历史、形制及演奏技法简介

1、独弦琴的历史[1]

独 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弹弦乐器,起源于骠国(今缅甸),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南国色彩。独弦琴:京语称“旦匏”,亦称“独弦匏琴”,流传于广西防城 各族自治县的京族中,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南国色彩。独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乐器,早在公元八世纪,就已流行于缅甸、越南和东南亚各国。唐贞元十八 年(802),南亚骠国(今缅甸)向唐王朝进献乐舞,其中就有独弦琴。独弦琴最初只为诗人吟诗伴奏,后来发展为歌舞伴奏或与其他乐器合奏(尤常与洞箫一起演奏);如今多用于独奏,亦可参加重奏或为歌舞伴奏。在民族乐队中,独弦琴往往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

独弦琴是泛音演奏乐器,演奏手法独特,可在一条弦上同时奏出两个音,音色柔和优美,宜于表现悠长抒情的旋律。独弦琴现已改制成电扩音独弦琴,即在共鸣箱内装置拾音器和扬声器(也可外接扩音设备),音量显著增大,因而音色更加柔美动听,更适于独奏。

2、独弦琴的结构[2]

独弦琴的结构较简单,由琴身(共鸣箱)、摇杆、弦轴和琴弦组成。据《新唐书. 南蛮传. 骠传》记载:”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原始的独弦琴,是用一段毛竹筒(长1,直径1215厘米)的多半边做琴体,开口部分朝下,在竹筒表面纵向挑起一条细而长的竹皮为弦。经过不断流传和改进,逐步增加了竹制弦弓和葫芦形共鸣器,发展成今日的形制。

独弦琴的结构较简单,由琴身(共鸣箱)、摇杆、弦轴和琴弦组成。琴身长105厘米,多用木材制作(仍有少数竹制),是不规则的长方盒形。右端为琴首,高8厘米,宽12厘米。左为琴尾,高6.5厘米,宽8厘米。 琴身由面板、底板和两块侧板胶合而成。侧板采用红木或花梨木等硬质木材制作,面板和底板使用桐木或松木薄板,面板表面呈拱形。琴的首端留有方形缺口,既是 出音孔,又便于安装琴弦。采用木制或机械弦轴,横置在琴首内,同定于两侧板之间,旋柄突出侧板之外。摇杆用牛角或竹制成,杆的上都呈弯弓状,故又有“弦 弓”之称。杆的下部穿一个装饰用的无底葫芦,呈喇叭形。摇杆下端垂直插在琴的尾部。琴弦使用钢丝弦,一端缠绕在弦轴上,另一端通过葫芦口系于摇杆的下部。 小葫芦还能起到音响共鸣作用。在越南,独弦琴还叫葫芦独弦琴,就是因为这个葫芦形是用小葫芦去底做成的。如今,在我国大都用木材来旋制了。

3、独弦琴的演奏[3]

演奏独弦琴时,多采取坐姿弹奏,既可将琴横置于桌子、架子或双腿上,也可将琴尾放在腿上,琴首置于别的支架物上,右手执挑棒弹奏,外侧掌边轻轻触及琴弦1/21/31/41/5 1/61/8处等泛音点发音。左手握住摇杆,通过推、拉改变弦的张力,提高或降低发音的高度。独弦琴多以A音定弦,有时也可定为C音。从琴弦松驰基音到琴弦张紧泛音,其音域 E—#c3,近四个八度。拉摇杆琴弦就张紧,可使弦音升高大三度;推摇杆琴弦就松驰,弦音可降低纯四度,这样就在六个自然泛音(较多使用1/21/6泛音)之 外,又产生了新的摇杆泛音。两者结合便可构成各种形式的音阶、半音阶,甚至一切微升、微降音也能演奏。独弦琴可以演奏音阶、音程的跳进,各种装饰音和滑 音。右手技巧有弹、挑和触弦,弹、挑迅速交替,可获得近似“滚”的效果,所发出的是泛音和基音的复合音响;左手技巧有揉弦[4]、拉[5]、推[6]、拉揉[7]、推揉[8]、打[9]、撞[10]、摇[11]、颤音[12]和滑音[13]等。

二、乐曲主体分析

该曲是一首越南传统乐器独弦琴的独奏乐曲, 全曲长约5’58”。旋律上以5125为主要发展动机,不断进行发展和变化,大约可分为四个乐段,分别为:01’1’46” 1’46”3’08” 3’08”4’39” 4’39” 5’58”。从整个旋律的走向来看,似乎在过程中有向上方大二度的离调,不过在大约5’16’处又回到了原初的调性。

1、 音阶

以下为乐曲中出现的所有音的音阶排列(首调)

 

2、音程

各种音程关系几乎都有出现,除了由主要的音构成的3度、4度、5度、8度等音程关系外,由揉弦构成的小二度关系常常出现,还有由滑奏构成的超过8度的音程关系。

 

音程类别

实例

2度音程

1265452376等等

3度音程

6i53315772(高音)

4度音程

516225

5度音程

2663(高音)、73

6度音程

5316

7度音程

12

8度音程

1i 66

9度音程

67

3、音域

音域为g-g3(实际音高为c1c4),跨度在两个八度之间,音区之间的跳动比较大,感觉常通过滑奏一下子从低音区跑到高音区,旋律线条蜿蜒曲折。

4、音色

由于越南独弦琴的形制使得其在演奏上有一些特殊的演奏方式,也由于这样的演奏方式产生了特殊的音色。如由揉弦和推弦构成的先颤音后渐弱并微降的音,这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不少于10次;还有由拉弦构成的微升音;乐曲中出现比较多且具有特色的是通过摇弦产生的类似回音的旋律装饰音;还有各种上滑音和下滑音等等。

5、各音出现的次数

根据骨干音出现的数量统计如下,

1:各音出现的次数与持续时间统计表

音高

出现次数

持续时间(秒)

音高

出现次数

持续时间(秒)

d

5

2

e

2

4

#f

2

>1

g

20

>32

a

21

32

bb

6

13

c1

20

32

d1

35

61

e1

28

32

#f1

4

>3

g1

30

59

a1

25

34

bb1

3

3

c2

7

11

d2

8

16

e2

4

5

g2

2

75

 

 

 

将以上数据放在一个八度内,统计如下:

2:一个八度之内各音出现次数和持续时间统计列表

音高

出现次数

持续时间(秒)

音高

出现次数

持续时间(秒)

c1

27

43

d1

45

78

e1

38

41

#f1

6

>4

g1

46

164

a1

45

66

bb1

9

16

 

 

 



[1] http://www.chinamedley.com/langyuan/duxianqin/

[2] http://www.chinamedley.com/langyuan/duxianqin/duxianqin_jiegou.shtml

[3] http://www.chinamedley.com/langyuan/duxianqin/duxianqin_yanzou.shtml

[4] 左手小指轻扶琴杆,左右均匀摇动,发音如同拉奏乐器的揉弦效果。

[5] 左手扶琴杆向外拉,使琴弦音升高。

[6] 左手扶琴杆向里推,使琴音按降低。

[7] 拉与揉相结合。

[8] 推与揉相结合。

[9] 右手拨弦后,左手大指向外轻击琴杆一下。

[10] 右手拨弦后,左手食指向内轻击琴杆一下。

[11] 打与撞结合运用。

[12] 即连打。

[13] 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上滑音:右手拨弦后,左手拉动琴杆。在谱中需标明起迄音。下滑音:右手拨弦后,左手推动琴杆。

page1:

 

page2

 

page3

 

page4

 

page5

 

page6

 

page7

 

page8